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6121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56
本申请提供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乘员舱制冷单元、电池制冷单元以及充电桩冷却单元;电池制冷单元包括冷却器以及水冷板,冷却器具有多个并联排布的换热通道,水冷板与其中一个换热通道构成第一制冷回路;冷却器的另一个换热通道并联于乘员舱制冷单元,使得该换热通道与乘员舱制冷单元构成第二制冷回路;冷却器的再一个换热通道能够串联于充电桩冷却单元,以使该换热通道与所述充电桩冷却单元构成冷却回路本申请充分利用充电桩的制冷性能,为车辆赋能,车辆配置满足行车工况下的热管理需求即可,无需匹配针对快充工况高性能的热管理系统,可以降低成本,降低整车质量,增加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涉及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续航里程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师的巨大难题,为了增加新能源纯电商用车的续航里程,主要有以下有三条途径:其一是针对于车辆本身,设计效率更高的高压配电系统、能量密度更高的动力电池、效率更高的中央电机或电驱桥系统、能量利用更加合理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等。其二增加车辆携带的动力电池电量,该思路较为直接,目前已有主机厂布局到800kwh的电量。其三提高充电速度,高电压平台高功率充电也是解决里程问题的有效手段。

2、对于上述的第三条途径而言,在充电的同时优先要解决的就是电池发热量的问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现:大电量、高功率充电系统运行时,电池的发热量会很大,这就要求车辆需要搭配较高性能的热管理系统;然而在行车工况下,电池发热量并不高,匹配较高性能的热管理系统又会造成性能、成本浪费。

3、因此,亟需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利用充电桩的制冷性能,为车辆赋能,车辆配置满足行车工况下的热管理需求即可,无需匹配针对快充工况高性能的热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成本,降低整车质量,增加续航里程。

2、本申请提供一种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用于对电池制冷;包括乘员舱制冷单元、电池制冷单元以及充电桩冷却单元;

3、所述电池制冷单元包括冷却器以及能够与所述电池换热的水冷板,所述冷却器具有多个并联排布的换热通道,所述水冷板与其中一个所述换热通道构成第一制冷回路;

4、所述冷却器的另一个所述换热通道并联于所述乘员舱制冷单元,使得该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乘员舱制冷单元构成第二制冷回路;

5、所述冷却器的再一个所述换热通道能够串联于所述充电桩冷却单元,以使该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充电桩冷却单元构成冷却回路;

6、所述第一制冷回路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二制冷回路以及所述冷却回路热交换,以使所述电池于预设工况下达到预设温度。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器具有三个并联排布的换热通道,分别为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以及第三换热通道;

8、所述水冷板内部具有呈蛇字形排布的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能够与所述电池热交换;

9、所述冷却管路的进口与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与出口对应连通,以使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构成所述第一制冷回路。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路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之间设置有水泵,利用水泵以实现冷却剂于所述第一制冷回路内循环。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乘员舱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

12、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顺次串联构成乘员舱制冷回路;

13、所述冷凝器具有两个制冷剂输出口;所述蒸发器通过第一管路与其中一个所述制冷剂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且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于另一个所述制冷剂输出口,以使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并联于所述乘员舱制冷单元。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冷却单元包括制冷机;

16、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一端通过冷却出水管与所述制冷机的入口连通,且另一端通过冷却入水管与所述制冷机的出口连通。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冷却单元还包括充电电源;

18、所述充电电源通过高压线束能够与所述电池连通。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20、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膨胀阀以及所述第二膨胀阀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与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启或关断,以控制所述乘员舱制冷单元开启或关闭以及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开启或关闭。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如下控制模式:车辆行驶过程中,乘员舱独立制冷控制模式;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以及乘员舱双向制冷控制模式;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独立制冷控制模式;车辆充电过程中,电池于第一预设温度下独立制冷控制模式;车辆充电过程中,电池以及乘员舱双向制冷控制模式;车辆充电过程中,电池于第二预设温度下独立控制模式。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车辆行驶过程中,乘员舱独立制冷控制模式为: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打开,所述第二膨胀阀关闭;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工作,使得制冷剂依次流动于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压缩机;

23、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以及乘员舱双向制冷控制模式为: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以及所述第二膨胀阀均打开,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却器、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水泵工作,使得制冷剂分为两路流动,第一路为依次流动于压缩机、冷凝器、第二膨胀阀、冷却器的第二换热通道以及压缩机,第为路为依次流动于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以及压缩机,且使得冷却液依次流动于所述水泵、所述冷却器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水冷板以及所述水泵;

24、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独立制冷控制模式为: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二膨胀阀打开;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却器、所述水泵工作;使得冷却液依次流动于所述水泵、所述冷却器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水冷板以及所述水泵,且制冷剂依次流动于压缩机、冷凝器、第二膨胀阀、冷却器的第二换热通道以及压缩机。

25、车辆充电过程中,电池于第一预设温度下独立制冷控制模式为: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二膨胀阀关闭;所述制冷机以及所述水泵工作,所述冷却液分为第一路与第二路流通,第一路冷却液依次流动于所述水泵、所述冷却器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水冷板以及所述水泵;第二路冷却液依次流动于所述制冷机、所述冷却入水管、所述冷却器的第三换热通道、所述冷却出水管以及所述制冷机;

26、车辆充电过程中,电池以及乘员舱双向制冷控制模式为:所述第一膨胀阀打开,所述第二膨胀阀关闭;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以及水泵工作;制冷剂依次流动于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却液分为第一路与第二路流通,第一路冷却液依次流动于所述水泵、所述冷却器的第一换热通道、所述水冷板以及所述水泵;第二路冷却液依次流动于所述制冷机、所述冷却入水管、所述冷却器的第三换热通道、所述冷却出水管以及所述制冷机;

27、车辆充电过程中,电池于第二预设温度下独立控制模式为:所述第一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二膨胀阀打开,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却器、水泵、所述制冷机工作;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用于对电池制冷;其特征在于,包括乘员舱制冷单元、电池制冷单元以及充电桩冷却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具有三个并联排布的换热通道,分别为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以及第三换热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之间设置有水泵,利用水泵以实现冷却剂于所述第一制冷回路内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冷却单元包括制冷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冷却单元还包括充电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如下控制模式:车辆行驶过程中,乘员舱独立制冷控制模式;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以及乘员舱双向制冷控制模式;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独立制冷控制模式;车辆充电过程中,电池于第一预设温度下独立制冷控制模式;车辆充电过程中,电池以及乘员舱双向制冷控制模式;车辆充电过程中,电池于第二预设温度下独立控制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用于对电池制冷;其特征在于,包括乘员舱制冷单元、电池制冷单元以及充电桩冷却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具有三个并联排布的换热通道,分别为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以及第三换热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之间设置有水泵,利用水泵以实现冷却剂于所述第一制冷回路内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协同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纯电车与充电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士博刘保国李晓艳李达王慧敏高月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