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105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55
本技术涉及镜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包括镜片本体以及设置于镜片本体上的微透镜阵列区,微透镜阵列区为扇环形且微透镜阵列区靠近鼻侧,微透镜阵列包括多个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微透镜弧段,每个微透镜弧段包括多个微透镜本体,微透镜本体的直径为0.5~1.5mm。由于镜片本体上靠近鼻侧设置了用于看近处的微透镜阵列区,且微透镜阵列区构成近用区域,减少双光镜的像跳现象。微透镜本体的直径为0.5‑1.5mm,跟渐进多焦点镜片相比,同一透镜本体的面积更大易找到视近的屈光度使视近的区域更稳定,与双光镜相比,在能保证视近的同时,减小了同一透镜的面积,避免了老年人人眼在视远视近切换时,使人佩戴不舒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镜片,尤其涉及一种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


技术介绍

1、目前用于矫正老年人近用视力的镜片有三种:近用单光镜片(俗称“老花镜”),双光镜片及渐进镜片。

2、对于近用单光镜片,因为它只有一个屈光度只能看清某特定距离的物体,而人眼在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时,则需要不同的屈光度,为了看清不同视距的物体,人眼需要进行调节,而中老年人调节能力不足,因此,该类镜片不能满足对不同距离有看清需求的中老年人。

3、对于双光镜片,它有两个不同的屈光度,可分别用于视远和视近,但由于视远和视近是快速转换的,因此,中老年人佩戴双光镜片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4、对于渐进镜片,它可以由视远慢慢切换到视近,因为中间有一个过渡带,因而视远和视近是逐步转换的,因此,理论上老年人佩戴渐进镜片是不易产生视觉疲劳的,然而渐进镜片过渡带的屈光度均不同,使眼镜的佩戴者较难快速找到合适的屈光度,同样易产生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解决了老年人佩戴眼镜时易产生视觉疲劳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包括镜片本体以及设置于镜片本体上的微透镜阵列区;微透镜阵列区为扇环形,且微透镜阵列区靠近鼻侧,扇环形两侧边延长线的夹角α为50°-115°;微透镜阵列区包括多个以镜片本体的中心为圆心且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微透镜弧段,每个微透镜弧段包括多个相邻设置的微透镜本体,微透镜本体的直径为0.5~1.5mm;每个微透镜本体的屈光度相同且为近用区的屈光度。

6、优选地,扇环形两侧边延长线的夹角α为110°。

7、优选地,微透镜本体的屈光度为+0.50~+6.00d。

8、优选地,微透镜阵列区的内径为8-14mm,微透镜阵列区的外径为40-60mm。

9、优选地,镜片本体为圆形结构的凸透镜或凹透镜。

10、优选地,微透镜阵列区包括6-20个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微透镜弧段。

11、优选地,微透镜阵列区包括12个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微透镜弧段。

12、优选地,镜片本体的屈光度为远用区的屈光度。

13、优选地,微透镜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14、(三)有益效果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技术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由于镜片本体上靠近鼻侧设置了用于看近处的微透镜阵列区,微透镜本体的直径为0.5-1.5mm,跟渐进多焦点镜片相比,同一透镜本体的面积更大易找到视近的屈光度使视近的区域更稳定,与双光镜相比,在能保证视近的同时,减小了同一透镜的面积,避免了老年人人眼在视远视近切换时,会因为像差的变化,使人佩戴不舒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本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片本体(1)上的微透镜阵列区(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本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片本体(1)上的微透镜阵列区(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微透镜老视镜片,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磊张照程接英唐萍陈小鸟叶芙蓉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