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成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080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成型模,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贯穿有套管,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下模;该一种挤压成型模,通过注料口、注料孔、限位杆、堵塞块和限位块的配合使用,当包含塑化剂或粘结剂的原料从上方往下方注入时会顶开堵塞块,使堵塞块向下运动直到被限位块限位住,因为限位块只设置了两个,而当该模具被挤压开始成型时,液态物料会往上顶堵塞块,而堵塞块的外径又比注料孔的内径大,则会堵住注料孔,防止挤压成型过程中液态物料逆流,让该装置可以从注料口接入物料泵,由机械进行定量注料,防止了由人工注料出现的每次注料量不均,造成浪费扩大了使用成本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相关,具体为一种挤压成型模


技术介绍

1、在电动工具外壳的生产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模具进行挤压成型,电动工具外壳需要耐高温,防止高温变形,所以电动工具外壳制作的原料大多为颗粒状的耐高温材料,耐高温材料用的原料大多属于瘠性料,不具有可塑性,在挤压成型前必须将其塑化,通常加入塑化剂或粘结剂使其成为可塑料,在电动工具外壳的生产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模具进行挤压成型,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2、现有的挤压成型模,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解决注料再挤压时产生的逆流问题,耐高温材料用的原料大多属于瘠性料,不具有可塑性,在挤压成型前必须将其塑化,通常加入塑化剂或粘结剂使其成为可塑料,需要人工每次将液态物料加入到模具内,人工注料每次注料量不均,容易出现注料量过多导致原料浪费,使用成本较高,实用性不佳,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挤压成型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成型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压成型模,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贯穿有套管,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下模,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下方安装有上模,所述移动座的下方固定有有活动柱,所述移动座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移动座的上方设置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口穿过移动座延伸至上模内部,所述注料口的内部开设有注料孔,所述注料孔的内侧贯穿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固定有堵塞块,所述注料口的底端内部固定有限位块。

3、优选的,所述下模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方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贯穿有安装螺杆。

4、优选的,所述移动座通过活动柱与套管构成升降结构,所述活动柱的与套管垂直分布。

5、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径小于注料孔的内径,所述堵塞块的外径大于注料孔的内径。

6、优选的,所述堵塞块通过限位杆与注料孔构成伸缩结构,所述限位杆与堵塞块焊接连接。

7、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2”个,所述限位块以注料口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1.该一种挤压成型模,通过下模、安装块、安装孔和安装螺杆的设置,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安装块上的安装孔与底座上开设的螺孔对齐,拧入安装螺杆进行螺纹连接固定,螺纹连接固定牢固,结构简单,降低了换模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加快了换模速度,结构简单维护和使用成败也有所降低,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10、2.该一种挤压成型模,通过注料口、注料孔、限位杆、堵塞块和限位块的配合使用,在该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往注料口内注料,当包含塑化剂或粘结剂的原料从上方往下方注入时会顶开堵塞块,使堵塞块向下运动一段距离直到被限位块限位住,因为限位块只设置了两个,在堵塞块四周仍会有液态物料流出往闭合的下模和上模内注料,而当该模具被挤压开始成型时,多余的液态物料会往上顶堵塞块,而堵塞块的外径又比注料孔的内径大,则会堵住注料孔,防止挤压成型过程中液态物料逆流,让该装置可以从注料口接入物料泵,由机械进行定量注料,防止了由人工注料出现的每次注料量不均,造成浪费扩大了使用成本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压成型模,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贯穿有套管(2),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下模(3),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移动座(7),所述移动座(7)的下方安装有上模(8),所述移动座(7)的下方固定有有活动柱(9),所述移动座(7)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10),所述移动座(7)的上方设置有注料口(11),所述注料口(11)穿过移动座(7)延伸至上模(8)内部,所述注料口(11)的内部开设有注料孔(12),所述注料孔(12)的内侧贯穿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的下端固定有堵塞块(14),所述注料口(11)的底端内部固定有限位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的上方表面开设有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的内部贯穿有安装螺杆(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7)通过活动柱(9)与套管(2)构成升降结构,所述活动柱(9)的与套管(2)垂直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3)的外径小于注料孔(12)的内径,所述堵塞块(14)的外径大于注料孔(12)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块(14)通过限位杆(13)与注料孔(12)构成伸缩结构,所述限位杆(13)与堵塞块(14)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5)设置有“2”个,所述限位块(15)以注料口(1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成型模,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贯穿有套管(2),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下模(3),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移动座(7),所述移动座(7)的下方安装有上模(8),所述移动座(7)的下方固定有有活动柱(9),所述移动座(7)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管(10),所述移动座(7)的上方设置有注料口(11),所述注料口(11)穿过移动座(7)延伸至上模(8)内部,所述注料口(11)的内部开设有注料孔(12),所述注料孔(12)的内侧贯穿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的下端固定有堵塞块(14),所述注料口(11)的底端内部固定有限位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压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的上方表面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华戚腾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贝尔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