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幼虫密集单体饲养方法和饲养器技术

技术编号:43607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技术领域:该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规模饲养昆虫(如中华草蛉)幼虫的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饲养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该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一是防止昆虫(如中华草蛉)幼虫之间的自相残杀;二是节约人工和食料成本、提高大规模饲养操作的效率。技术方案的要点为一、采用有密集小格的板材作饲养容器,一孔一虫,防止自相残杀;二、采用两块有孔有机玻璃板添加食料,一次为144头幼虫添加食料,省工省时而且便于定量。该技术方案简单易行、经济高效,保证幼虫发育整齐而且没有自相残杀。主要用途可用于大规模饲养具有自相残杀习性的昆虫(如中华草蛉)幼虫。(*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该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规模饲养昆虫(如中华草蛉)幼虫的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饲养器。
技术介绍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和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有农林害虫、天敌昆虫、工业资源昆虫、医药资源昆虫、授粉昆虫、食用昆虫、饲用昆虫等等。昆虫的大规模饲养和生产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为产业。但是,有不少昆虫具有自残习性,饲养起来费工费时,效率低下。例如,中华草蛉的大规模饲养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中华草蛉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捕食性天敌昆虫,对于控制蚜虫、粉虱、鳞翅目等害虫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自然种群与目标害虫种群之间往往存在时间不同步、空间不同域、数量不匹配的问题,所以有必要通过人工大规模生产和释放来增强其种群数量、使其种群动态与目标害虫种群动态弥合,从而达到控制目标害虫的目的。 中华草蛉幼虫营捕食性生活,自然猎物包括蚜虫、粉虱以及鳞翅目昆虫的卵和低龄幼虫等。在食物短缺时或者不同龄期混合饲养时,彼此间存在自相残杀。幼虫分为三个龄期,随龄期增长,捕食量增大。人工饲养中华草蛉幼虫时,一般采用米蛾卵作为替代猎物。 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对中华草蛉的大规模生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当时切实可行的大规模饲养方法。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提出的群体饲养法。该方法用罐头瓶或木盒作为饲养容器,用折叠成菊花状的纸片作为幼虫隔离物,用粘附在纸片上的米蛾卵作为食料。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饲养操作费工费时;二是投放食料难于定量,造成浪费;三是幼虫发育和结茧进度不一,自相残杀严重、茧大小不均匀。这种群体饲养方法适合当时的劳动力和幼虫食料成本均很低廉的社会经济状况,因此被广泛采用。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严重不适应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必须要有简单易行、经济高效的方法来取而代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饲养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饲养器,一方面降低或者防止昆虫幼虫之间存在的自相残杀;另一方面节约人工和食料成本、提高大规模饲养操作的效率。 本专利技术的饲养器包括底板、盖板和任选包括网状间隔物。底板和盖板由两块规格和大小完全一样的具孔的板制作,如吊顶日光灯装饰用塑料灯格底板的底面用60-120目金属纱网密封,盖板未作任何处理。网状间隔物可采用医用棉纱布或其它网状材料。这种饲养器可隔离幼虫,防止自相残杀。实现饲养器功能的其它附件包括食料添加器、2个大夹子、2个小夹子和1把刷子。食料添加器分为托板和定量板,托板和定量板的大小与饲养板的大小相同,可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托板和定量板上对着底板的小格中央钻有小圆孔。采用食料添加器可实现节省食料、简化操作的目的。夹子用来固定盖板和底板,刷子在添加食料时用来扫动食料,使之落入定量板的小圆孔中。 其中一个可以实施的方案为饲养器底板和盖板的大小为长×宽=30cm×15cm,厚1.5cm,底板和盖板上均匀分布有18行×9列=162个小格,小格大小为1.5cm×1.5cm;小格间的边界为0.1cm厚。食料添加器的托板和定量板上分布有16行×9列=144个小圆孔,即托板和定量板相对于底板和盖板而言两端各少一列孔。托板和定量板厚度均为4mm、小圆孔直径分别为4mm和2mm。另外,医用棉纱布的大小为32cm×17cm。 饲养的方法为通过食料添加器向底板的小格中添加一定量的食料;将待饲养的昆虫卵放入底板小格中;将网状间隔物覆盖在底板上;再在上面加盖板;用夹子固定底板和盖板,然后放入饲养室。通过食料添加器(托板和定量板)添加食料的具体操作为,将托板和底板或盖板对齐,再将定量板置于托板上,使定量板和托板上的小圆孔错开一列;然后将食料洒在定量板上,用刷子将食料填入小圆孔;移动定量板,使其小圆孔与托板上的小圆孔对齐,这样食料就会落入底板内或盖板内。 举一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例如,(1)用食料添加器向底板的小格中添加一定量的食料(如米蛾卵),并各加入一粒快要孵化的昆虫卵(如灰色中华草蛉卵);(2)用医用棉纱布完全盖住底板,把盖板和底板对齐。用大夹子固定宽边的中央,小夹子固定长边的中央;(3)将饲养器移放到具有适宜温湿度和光照条件的饲养室。到第6天再用食料添加器添加食料(如米蛾卵)一次,第10天开始化蛹,第12天全部化蛹完毕。适宜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以中华草蛉幼虫为例)为温度27℃,湿度60-70%,光照L∶D=16∶8h。 我们对中华草蛉幼虫的饲养结果表明,采用单体密集饲养器,中华草蛉幼虫的发育整齐度提高,幼虫发育历期的标准差只有0.8天,这样有助于提高大规模生产的工作效率;草蛉幼虫的结茧率和茧羽化率比群体饲养条件下显著提高,群体饲养条件下幼虫结茧率最高只有60%,而单体密集饲养时结茧率可达80%以上,从而提高单位饲养产量;单体密集饲养时整个幼虫期平均每头幼虫消耗的米蛾卵450.8粒,低于群体饲养时的消耗量540粒,这样可降低食料需求量和生产成本;另外,单体饲养过程中只需添加1次食料,而不需要经常清理幼虫和茧,大大降低劳动量、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饲养板构造示意图。 图2是底板和盖板横剖面构造图。 图3是饲养器宽边纵剖面构造图。 图4是饲养器长边纵剖面构造图。 图5是食料添加器构造示意图。 图中1.盖板,2.医用棉纱布,3.底板,4.托板,5.定量板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大规模饲养昆虫幼虫(以中华草蛉幼虫为例)的方法和程序为1.饲养条件。 1.1温湿度。适合中华草蛉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湿度为27℃,湿度为60-70%,光照为L∶D=16∶8h。 1.2米蛾卵。饲养中华草蛉幼虫的食料为米蛾卵。米蛾卵应经过去杂、紫外线灭活,保存在纸浆盒中,放在温度为5-10℃、湿度为60%-70%的冰箱中。 2.饲养方法。 2.1初始阶段。饲养开始时,饲养器底板开口朝上,托板对齐置于底板上,定量板置于托板上,定量板和托板的圆孔向后错开一列;将适量的米蛾卵撒在定量板上,然后用刷子轻轻地来回扫动米蛾卵,使之落入小圆孔中直至小圆孔中的米蛾卵与定量板表面相平为止,收集多余的米蛾卵,然后向前滑动定量板使定量板和托板的圆孔对齐,这样就将一定量的米蛾卵添加到底板的小格中了。10次重复测定每圆孔中米蛾卵数量为230.5±15.6粒。每个小格内接入一粒快要孵化的灰色草蛉卵。然后,在底板上盖一块医用棉纱布,再将盖板与底板严格对齐盖好。之后,将大夹子固定长边的中央,小夹子固定宽边的中央。最后将饲养器移放到适宜中华草蛉幼虫生长发育的饲养室中。 2.2中途添加食料。开始饲养后第6天,需要再次添加米蛾卵。将托板直接放在饲养器盖板上,托板和盖板对齐,然后采用向底板小格中添加米蛾卵一样的方法向盖板小格中添加米蛾卵。这样,在草蛉幼虫饲养过程中添加食料时,不用打开盖板,而是将米蛾卵添加到底板和盖板之间的棉纱布上。草蛉幼虫能够取食棉纱布上的米蛾卵。开始饲养后第10天至第12天,中华草蛉幼虫化蛹结茧完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昆虫饲养器,包括底板、盖板和任选网状间隔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饲养器,包括底板、盖板和任选网状间隔物。2.权利要求1的饲养器,其中底板和盖板为具有小孔的板材,且底板的底面用60-120目纱网密封。3.权利要求1的饲养器底板和盖板大小相同,长×宽=30cm×15cm、厚1.5cm,上面均匀分布162(18×9=162)个小孔,小孔大小为1.5cm×1.5cm。4.权利要求1的饲养器,网状间隔物垫于底板和盖板之间,可使用医用棉纱布或其它类似网状材料。5.权利要求1的饲养器还包括食料添加器、固定底板和盖板的2个大夹子和2个小夹子、以及1把刷子。6.权利要求5的食料添加器包括托板和定量板,均为具有小圆孔的板材。7.权利要求5的托板和定量板大小相同,长×宽=30cm×15cm、厚4mm;上面分布144(16×9=144)个小圆孔;托板上小圆孔直径为4mm,定量板上小圆孔直径为2mm。托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