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
技术介绍
1、在梁场里,通常依靠门式起重机进行梁场的钢筋、节段梁等物件的搬运,当混凝土梁脱模后,也需要利用门式起重机把梁段运输到养护区域进行养护。此外,在钢筋笼吊装区域或混凝土养护区域,为了增加作业时间,还会在区域外部搭设厂房或养护棚,以适应气候变化和雨雪天气,保证作业和养护效果。上述方案中,厂房和门式起重机分别作为独立的设备单独使用,其安装位置固定,不会轻易移动,而在多工序施工时,养护工序需要的时间较长,使得养护期内门式起重机容易被闲置,且单独建造养护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后期可重复利用率不高,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同时满足施工区域内工件吊装、搬运和混凝土养护的需要,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可同时作为龙门式起重机和小型的混凝土养护棚使用,实现了施工区域内工件吊装、搬运和混凝土养护等多种功能,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2、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包括多个厂房单元,其沿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连续布设,任一厂房单元包括:
3、厂房框架,其包括两个上横梁,其沿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任一上横梁沿施工区域的宽度方向设置;两组竖梁,其与所述两个上横梁对应设置,任一
4、起重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轨道底部并沿长度方向与其滑动连接;
5、保温层,其连续铺设在所述厂房框架上并覆盖其顶面和位于所述上横梁端部的两个侧面;
6、轮胎式行走机构,其支撑在所述厂房框架的底部并驱动其沿地面移动。
7、优选的是,所述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所述厂房框架还包括两个下横梁,其设置在所述两组竖梁之间,任一下横梁沿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横梁同一端的两个竖梁的下部。
8、优选的是,所述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所述承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两个上横梁的间距,所述轨道的长度等于所述承载梁的长度。
9、优选的是,所述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所述起重装置包括电动葫芦,其固定端支撑在所述轨道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电动葫芦的起吊端竖直向下设置。
10、优选的是,所述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所述承载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下方,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顶板,其铺设在所述两个上横梁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保温顶板覆盖所述上横梁、所述承载梁的全长度范围;两个保温侧板,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两端,任一保温侧板铺设在位于同一端的两个竖梁之间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保温侧板的顶部与所述保温顶板的侧边贴合连接,所述保温侧板覆盖所述竖梁、所述承载梁的全长度范围。
11、优选的是,所述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所述轮胎式行走机构包括四个行走装置,其分别通过连接梁固定支撑在四个竖梁的底端,任一行走装置包括回转轴承,其水平设置在所述连接梁的底部并与其转动连接;回转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上并驱动所述回转轴承绕其轴线转动;行走支架,其固定支撑在所述回转轴承的底部;两个滚轮,其相对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的底部两侧,任一滚轮支撑在地面上并通过驱动轴与所述行走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滚轮包括轮毂和轮胎;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12、优选的是,所述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所述行走支架包括旋转臂,其一端与所述回转轴承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沿竖直平面倾斜向下设置;连接臂,其与所述旋转臂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一端与所述旋转臂的底端铰接形成锐角,所述驱动轴穿设在所述连接臂中部并与其相互垂直;油缸,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臂的顶端、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铰接。
13、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通过将门式起重机集成在移动式厂房内部,使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可同时作为龙门式起重机和小型的混凝土养护棚使用,实现了施工区域内工件吊装、搬运和混凝土养护等多种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预制梁场混凝土养护、钢筋笼吊装等施工过程,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
15、2、本技术的厂房采用模块化结构,多个厂房单元组合后可以作为大型的混凝土养护棚使用,扩大了适用范围;
16、3、本技术采用轮胎式行走机构,可灵活转向,机动性强,使厂房能够灵活的调整位置以适应不同的施工位置和施工需求。
17、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厂房单元,其沿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连续布设,任一厂房单元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框架还包括两个下横梁,其设置在所述两组竖梁之间,任一下横梁沿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横梁同一端的两个竖梁的下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两个上横梁的间距,所述轨道的长度等于所述承载梁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装置包括电动葫芦,其固定端支撑在所述轨道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电动葫芦的起吊端竖直向下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下方,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顶板,其铺设在所述两个上横梁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保温顶板覆盖所述上横梁、所述承载梁的全长度范围;两个保温侧板,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两端,任一保温侧板铺设在位于同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式行走机构包括四个行走装置,其分别通过连接梁固定支撑在四个竖梁的底端,任一行走装置包括回转轴承,其水平设置在所述连接梁的底部并与其转动连接;回转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上并驱动所述回转轴承绕其轴线转动;行走支架,其固定支撑在所述回转轴承的底部;两个滚轮,其相对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的底部两侧,任一滚轮支撑在地面上并通过驱动轴与所述行走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滚轮包括轮毂和轮胎;驱动电机,其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包括旋转臂,其一端与所述回转轴承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沿竖直平面倾斜向下设置;连接臂,其与所述旋转臂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一端与所述旋转臂的底端铰接形成锐角,所述驱动轴穿设在所述连接臂中部并与其相互垂直;油缸,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臂的顶端、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厂房单元,其沿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连续布设,任一厂房单元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框架还包括两个下横梁,其设置在所述两组竖梁之间,任一下横梁沿施工区域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上横梁同一端的两个竖梁的下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的长度大于所述两个上横梁的间距,所述轨道的长度等于所述承载梁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装置包括电动葫芦,其固定端支撑在所述轨道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电动葫芦的起吊端竖直向下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式可移动模块化带起重功能的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下方,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顶板,其铺设在所述两个上横梁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保温顶板覆盖所述上横梁、所述承载梁的全长度范围;两个保温侧板,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横梁的两端,任一保温侧板铺设在位于同一端的两个竖梁之间并与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鹤鸣,肖浩,程茂林,冷志坚,易飞,张佳浩,余果,李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