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弹簧平衡器领域,涉及一种弹簧自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冶金行业中,很多设备因执行机构自重大且载荷高,导致当其处于工作状态时,其内部的某些构件容易出现连接间隙,从而导致构件的盈利分布不均匀,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例如钢管冷矫矫直机,矫直机的矫直辊与减速机相连,通过调节减速机输出轴的旋转参数来调节矫直辊的升降高度。在调节过程中,矫直辊和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的机械部件之间容易出现连接间隙,通常设置平衡机构以减小或消除机械连接间隙。对于该类设备,通常采用以液压缸或气缸为主的平衡器来产生平衡力。虽然此种平衡器的机械机构相对简单,但驱动此类设备通常采用压缩气体,因此还需要配套设置气泵、泵站或中间配管等装置,使得设备运行时具有较大的供能消耗。
2、现有技术提出了一些弹簧平衡器,但大多是针对进行直线运动的两个被平衡构件而设置的,尤其是针对具有互相直线远离趋势的两个被平衡构件,通过弹簧被压缩时产生的弹力来抵消两个构件互相远离时对平衡器施加的方向相反的拉力,从而使得两个被平衡构件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达到消除两个被平衡构件的机械间隙的目的。
3、而钢管冷矫矫直机的矫直辊除了高度升降时进行的直线往复运动之外,矫直辊的水平布置角度也是需要根据生产情况而时常调整的,也即矫直辊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还存在相对旋转的运动关系。若将现有的平衡器直接应用于会发生相对旋转的两机构,那么连接杆的旋转则会带动其上的弹簧扭转,从而导致弹簧发生结构损坏。可见,现有技术无法适用于两被平衡机构相对旋转的设备,无法同时满足“避免结构间隙”和“允许相对旋转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自平衡装置,为发生相对旋转的两构件提供平衡拉力,以使得两被平衡构件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从而消除二者的机械连接间隙。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弹簧自平衡装置,包括连接被平衡构件一和被平衡构件二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
3、可选的,弹簧自平衡装置还包括导向套,导向套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内孔。第一拉杆由导向套的第一端可转动地插入内孔中,第二拉杆固连于导向套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导向套中设置有沿内孔侧壁滑动的防转压板,第一拉杆位于导向套内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防转压板。
4、可选的,压缩弹簧套设在第一拉杆上,其一端固连于防转压板,另一端固连于所导向套的第一端。调节螺栓以接触防转压板的方式穿过导向套的第二端进入内孔中,通过调节螺栓在内孔中的进给深度调整压缩弹簧的压缩量。
5、可选的,导向套的内孔、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防转压板均同轴布置。
6、可选的,防转压板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中固设有第二滑动轴承,第一拉杆通过第二滑动轴承可转动地连接于防转压板。
7、可选的,防转压板上的侧面设置有连接键,导向套的内孔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键相配合的槽。
8、可选的,第一拉杆位于导向套内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的直径大于第二滑动轴承的直径。
9、可选的,导向套的第一端设置有与内孔相通的插口,插口中固设有第一滑动轴承,第一拉杆通过第一滑动轴承可转动地插入导向套的内孔中。
10、可选的,导向套的内孔直径大于压缩弹簧的直径,压缩弹簧的直径大于插口的直径,防转压板与导向套间隙配合。
11、可选的,第二拉杆通过法兰盘固连于导向套的第二端,导向套的第二端的外表面上固设有连接柱块,连接螺栓穿过连接柱块和法兰盘连接导向套和第二拉杆。
12、可选的,法兰盘上设置有若干个调节通孔,调节螺栓穿过调节通孔进入导向套的内孔中。
13、可选的,调节螺栓至第二拉杆的中心的距离小于导向套的内孔半径,且大于防转压板的通孔半径,以使得调节螺栓的端部能够顶住防转压板的端面,从而通过改变调节螺栓在导向套内孔中的进给深度来推动防转压板,进而改变压缩弹簧的压缩量,为两被平衡构件提供平衡拉力。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技术提供的弹簧自平衡装置具有分体式的拉杆,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连接至两个被平衡构件,压缩弹簧被压缩时产生的弹力分别传递至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使得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始终存在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得弹力转化成为对两个被平衡构件的拉力,从而达到消除两个被平衡构件之间的机械连接间隙的目的。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自平衡装置,即可代替液压缸或气缸类的平衡设备,减少设备运行中的能源消耗,避免设置复杂的供能管路,节省建设周期和建设成本。
16、在此基础上,本技术提供的弹簧自平衡装置还能够适用于两个发生相对旋转的被平衡构件。第一拉杆部分地插入导向套中,导向套中设置有不能旋转、只能轴向移动的防转压板,而第一拉杆位于导向套中的一端通过滑动轴承连接于防转压板上。可见,约束第一拉杆的机械副不限制其旋转自由度,使其能相对第一拉杆及自平衡装置的其他部件进行旋转运动。
17、再者,本技术通过调节螺栓来推动防转压板,从而使得压缩弹簧发生形变,改变调节螺栓进入导向套内孔的长度即可改变压缩弹簧的弹力,从而改变装置提供的平衡力,使得装置的平衡力调节更加的简便、精准。
18、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自平衡装置,包括连接被平衡构件一(500)和被平衡构件二(600)的第一拉杆(100)和第二拉杆(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套(300),所述导向套(300)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内孔(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300)的内孔(310)、所述第一拉杆(100)、所述第二拉杆(200)和所述防转压板(340)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压板(340)上设置有通孔(341),所述通孔(341)中固设有第二滑动轴承(370),所述第一拉杆(100)通过所述第二滑动轴承(37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防转压板(3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压板(340)的侧面设置有连接键(342),所述导向套(300)的内孔(310)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键(342)相配合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100)位于所述导向套(300)内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块(110),所述限位挡块(11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300)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孔(310)相通的插口(320),所述插口(320)中固设有第一滑动轴承(350),所述第一拉杆(100)通过所述第一滑动轴承(350)可转动地插入所述导向套(300)的内孔(310)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300)的内孔(310)直径大于所述压缩弹簧(330)的直径,所述压缩弹簧(330)的直径大于所述插口(320)的直径,所述防转压板(340)与所述导向套(300)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杆(200)通过法兰盘(400)固连于所述导向套(300)的第二端,其中,所述导向套(300)的第二端的外表面上固设有连接柱块(360),连接螺栓(410)穿过所述连接柱块(360)和所述法兰盘(400)连接所述导向套(300)和所述第二拉杆(2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400)上设置有若干个调节通孔,调节螺栓(210)穿过所述调节通孔进入所述导向套(300)的内孔(310)中,其中,所述调节螺栓(210)至所述第二拉杆(200)的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向套(300)的内孔(310)半径,且大于所述防转压板(340)的通孔(341)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自平衡装置,包括连接被平衡构件一(500)和被平衡构件二(600)的第一拉杆(100)和第二拉杆(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套(300),所述导向套(300)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内孔(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300)的内孔(310)、所述第一拉杆(100)、所述第二拉杆(200)和所述防转压板(340)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压板(340)上设置有通孔(341),所述通孔(341)中固设有第二滑动轴承(370),所述第一拉杆(100)通过所述第二滑动轴承(37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防转压板(3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压板(340)的侧面设置有连接键(342),所述导向套(300)的内孔(310)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键(342)相配合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100)位于所述导向套(300)内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块(110),所述限位挡块(11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滑动轴承(370)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300)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名升,周德洪,唐雪锋,张述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