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桌面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928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桌面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载桌面结构,包括本体、至少一个第一支架和至少一个导向柱。本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本体具有彼此正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本体适于设在车体的底部。第一支架设在本体在第一方向的一侧且适于与车体固定连接,第一支架上形成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导向柱的一端可滑动地配合在第一滑槽内,导向柱的另一端与安装孔配合。根据本技术的车载桌面结构,操作简便,乘客出行时可随时使用,车载桌面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小且不占用车内的空间,能够满足用户在外的就餐和办公等需求,提高了用户出行的舒适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桌面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如今,乘客在工作和自驾旅行过程中对于车内空间舒适度及功能性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现有车辆的车载桌面大多设在车厢后排,车载桌面较小,不能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且占用了车厢内部的空间,导致车内空间狭窄,乘客在外需要用餐或办公时非常不便,降低了出行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桌面结构,操作简便,乘客出行时可随时使用,车载桌面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小且不占用车内的空间,能够满足用户在外的就餐和办公等需求,提高了用户出行的舒适体验。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车载桌面结构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载桌面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本体具有彼此正交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本体适于设在车体的底部;至少一个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在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且适于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上形成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配合。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桌面结构,通过第一支架将本体连接在车体的底部,并利用导向柱滑动来带动本体滑动,使本体能够在抽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切换。由此,与传统的车辆相比,操作简便,乘客出行时可随时使用,车载桌面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小且不占用车内的空间,能够满足用户在外的就餐和办公等需求,提高了用户出行的舒适体验。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滑槽。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延伸段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延伸段在所述第三方向沿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段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适于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四连接段、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所述第四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五连接段和所述第六连接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连接段上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导向柱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可滑动配合。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部分所述第四连接段沿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凸出形成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设在所述第五连接段的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三延伸段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五连接段的方向延伸;第四延伸段,所述第四延伸段设在所述第六连接段的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四延伸段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六连接段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三延伸段和第四延伸段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五连接段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弹性片,部分所述第一弹性片朝向所述第六连接段的方向凹入形成多个第一凹入部,多个所述第一凹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片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凹入部与所述导向柱止抵;所述第六连接段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弹性片,部分所述第二弹性片朝向所述第五连接段的方向凹入形成多个第二凹入部,多个所述第二凹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弹性片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凹入部与所述导向柱止抵。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凹入部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每个所述第二凹入部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所述导向柱分别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部分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凸起形成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支架接触,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和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均位于所述本体的中部,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本体在第三方向的两端。

1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所述车载桌面结构。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四连接段、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所述第四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五连接段和所述第六连接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连接段上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导向柱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可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四连接段沿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凸出形成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接段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弹性片,部分所述第一弹性片朝向所述第六连接段的方向凹入形成多个第一凹入部,多个所述第一凹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片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凹入部与所述导向柱止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凹入部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每个所述第二凹入部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所述导向柱分别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凸起形成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支架接触,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上形成有所述第一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四连接段、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所述第四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五连接段和所述第六连接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朝向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连接段上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导向柱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可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桌面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四连接段沿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凸出形成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分别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洪丰刘浩王岩崔二盼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