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856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包括减震器、车架、两组摆臂以及两组立柱,两组所述摆臂呈上下分布状依次转动连接在车架同一侧。本技术,摆臂通过主连杆、第一转动座与车架连接,将两组第一弯杆承受力通过主连杆来传递,改变了以往技术中两根第一弯杆分别受力的情况,上下两组摆臂的两组第一弯杆之间分别设置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分别设置的纵拉杆,提高了结构完整性,大大提升纵向承受力,在第一加强板中设置避位孔,不会与减震器工作时产生干涉,第一弯杆、第二弯杆下壁均设置有加强筋,极大的提升了摆臂上下方向的承载能力,大大减少了弯折损坏的情况,同时,在立柱与连接套之间,通过两组斜拉板提高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又名atv,中文俗称沙滩车。由于全地形车要通过多种复杂的地形,因此全地形车对悬架的要求极其严格。

2、前的全地形车前悬架通常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其上、下横摆臂为a字形,随之出现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全地形车在行驶过程中常出现上、下横摆臂因受力问题导致折断的情况;二是为了使上a臂和减震器之间不出现干涉,通常使上a臂两个横杆之间的间距大一些,使得结构不紧凑,为此,市面有公开技术提出一种全地形车前悬架。所述的前悬架结构包括上摆臂、立柱、角接触球轴承、轮毂、下摆臂和减震器;第一纵拉杆将第一横弯杆和第二横弯杆焊接在一起、第二纵拉杆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焊接在一起,使得前悬架结构承受纵向力更好,上摆臂、下摆臂均不易断裂;上摆臂的第一横弯杆向汽车前方凸出,第二横弯杆向汽车后方凸出,使得上摆臂两个横杆和减震器之间的空隙增大,减少发生干涉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上摆臂两个横杆的夹角,使得悬架结构更紧凑;

3、然而,上述改进技术对于全地形车摆臂承载强度,即上下方向承受力,并没有实际改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包括减震器、车架、两组摆臂以及两组立柱,两组所述摆臂呈上下分布状依次转动连接在车架同一侧,所述车架侧壁通过多组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有两组主连杆,两组所述主连杆呈上下分布,两组所述摆臂朝向车架的一端分别与两组主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摆臂由两根第一弯杆、两根第二弯杆、一根连接套组成,两根所述第一弯杆呈前后分布状依次固定连接在主连杆外壁,两组所述摆臂中靠下侧一组摆臂的两根第一弯杆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座,所述减震器通过第二转动座与摆臂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弯杆分别与两根第一弯杆远离主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弯杆俯视投影下呈夹角状且相交点位于远离第一弯杆的一端,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二弯杆远离第一弯杆的一端,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在连接套远离第二弯杆的一端,两组所述第一弯杆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摆臂结构完整性的第一纵拉结构,两组所述第一弯杆之间设置还设置有用于进一步提升摆臂结构完整性的第二纵拉结构,所述立柱与连接套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立柱支撑强度的第一加强结构,两组所述摆臂下壁均设置有用于提高摆臂整体承载能力的第二加强结构。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第一纵拉结构为纵拉杆,所述纵拉杆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一弯杆相对一侧之间且位于远离车架的一端。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第二纵拉结构为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连接在两组摆臂中靠上侧一组摆臂的两组第一弯杆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固定连接在两组摆臂中靠下侧一组摆臂的两组第一弯杆之间。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第一加强板内壁设置有供减震器活动的避位孔,所述避位孔呈上下贯状且俯视投影呈长条型,所述第二加强板内壁设置有多组用于减轻重量的减重孔。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两组斜拉板,两组所述斜拉板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套上壁与立柱朝向连接套的一侧之间以及连接套下壁与立柱朝向连接套的一侧之间。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多组加强筋,多组所述加强筋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弯杆下壁、第二弯杆下壁。

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全地形车独立悬架,摆臂通过主连杆、第一转动座与车架连接,将两组第一弯杆承受力通过主连杆来传递,改变了以往技术中两根第一弯杆分别受力的情况,上下两组摆臂的两组第一弯杆之间分别设置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以及分别设置的纵拉杆,提高了结构完整性,大大提升纵向承受力,在第一加强板中设置避位孔,不会与减震器工作时产生干涉。

15、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全地形车独立悬架,第一弯杆、第二弯杆下壁均设置有加强筋,极大的提升了摆臂上下方向的承载能力,大大减少了弯折损坏的情况,同时,在立柱与连接套之间,通过两组斜拉板提高结构强度,提升了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车架(1)、两组摆臂以及两组立柱(7),两组所述摆臂呈上下分布状依次转动连接在车架(1)同一侧,所述车架(1)侧壁通过多组第一转动座(2)转动连接有两组主连杆(3),两组所述主连杆(3)呈上下分布,两组所述摆臂朝向车架(1)的一端分别与两组主连杆(3)固定连接,所述摆臂由两根第一弯杆(4)、两根第二弯杆(5)、一根连接套(6)组成,两根所述第一弯杆(4)呈前后分布状依次固定连接在主连杆(3)外壁,两组所述摆臂中靠下侧一组摆臂的两根第一弯杆(4)之间通过支撑杆(14)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座(15),所述减震器通过第二转动座(15)与摆臂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弯杆(5)分别与两根第一弯杆(4)远离主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弯杆(5)俯视投影下呈夹角状且相交点位于远离第一弯杆(4)的一端,所述连接套(6)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二弯杆(5)远离第一弯杆(4)的一端,所述立柱(7)固定连接在连接套(6)远离第二弯杆(5)的一端,两组所述第一弯杆(4)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摆臂结构完整性的第一纵拉结构,两组所述第一弯杆(4)之间设置还设置有用于进一步提升摆臂结构完整性的第二纵拉结构,所述立柱(7)与连接套(6)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立柱(7)支撑强度的第一加强结构,两组所述摆臂下壁均设置有用于提高摆臂整体承载能力的第二加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拉结构为纵拉杆(9),所述纵拉杆(9)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一弯杆(4)相对一侧之间且位于远离车架(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拉结构为第一加强板(10)、第二加强板(12),所述第一加强板(10)固定连接在两组摆臂中靠上侧一组摆臂的两组第一弯杆(4)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12)固定连接在两组摆臂中靠下侧一组摆臂的两组第一弯杆(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0)内壁设置有供减震器活动的避位孔(11),所述避位孔(11)呈上下贯状且俯视投影呈长条型,所述第二加强板(12)内壁设置有多组用于减轻重量的减重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两组斜拉板(8),两组所述斜拉板(8)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套(6)上壁与立柱(7)朝向连接套(6)的一侧之间以及连接套(6)下壁与立柱(7)朝向连接套(6)的一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多组加强筋(16),多组所述加强筋(16)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弯杆(4)下壁、第二弯杆(5)下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车架(1)、两组摆臂以及两组立柱(7),两组所述摆臂呈上下分布状依次转动连接在车架(1)同一侧,所述车架(1)侧壁通过多组第一转动座(2)转动连接有两组主连杆(3),两组所述主连杆(3)呈上下分布,两组所述摆臂朝向车架(1)的一端分别与两组主连杆(3)固定连接,所述摆臂由两根第一弯杆(4)、两根第二弯杆(5)、一根连接套(6)组成,两根所述第一弯杆(4)呈前后分布状依次固定连接在主连杆(3)外壁,两组所述摆臂中靠下侧一组摆臂的两根第一弯杆(4)之间通过支撑杆(14)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座(15),所述减震器通过第二转动座(15)与摆臂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弯杆(5)分别与两根第一弯杆(4)远离主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弯杆(5)俯视投影下呈夹角状且相交点位于远离第一弯杆(4)的一端,所述连接套(6)固定连接在两根第二弯杆(5)远离第一弯杆(4)的一端,所述立柱(7)固定连接在连接套(6)远离第二弯杆(5)的一端,两组所述第一弯杆(4)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摆臂结构完整性的第一纵拉结构,两组所述第一弯杆(4)之间设置还设置有用于进一步提升摆臂结构完整性的第二纵拉结构,所述立柱(7)与连接套(6)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立柱(7)支撑强度的第一加强结构,两组所述摆臂下壁均设置有用于提高摆臂整体承载能力的第二加强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向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