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微波炉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微波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831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波炉,包括炉腔组件,所述炉腔组件的下方设置相连的第一磁控管、第一变频装置、第二磁控管、第二变频装置,所述第一磁控管与所述第一变频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变频装置与所述第二磁控管连接,所述第一变频装置、第二变频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炉腔组件两侧的后端部,所述第一变频装置设置在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变频装置设置在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内分别设置送风装置,用于驱动气流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微波炉通过针对性的设置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能够吹送冷风以形成有效的散热气流,从而将热风及时排出以防止热量积聚,确保第一变频装置、第二变频装置始终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烹饪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波炉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家庭对厨房电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微波炉作为常用的厨房加热设备,其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成为用户关注的重点。传统微波炉普遍采用单个磁控管作为微波源,通过单一的波导将微波导入炉腔内对食物进行加热;但由于由于单个磁控管的功率和微波辐射范围有限,往往导致炉腔内微波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在加热较大或形状不规则的食物时,食物各部分受热差异显著,影响加热效果。为此,双磁控管微波炉应运而生,已逐渐成为高端微波炉产品的代表。

2、双磁控管微波炉通过两个独立的磁控管同时工作以产生并放大微波能量,这些微波通过波导系统传输到炉腔内对食物进行加热,导致总体散热负荷显著增大。传统的散热设计可能无法满足双变频器系统的散热需求,进而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为此,申请号为20231010760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波炉,包括壳体、风扇、变频器、磁控管和导风件;壳体内具有烹饪腔,壳体上还具有安装腔;风扇设于安装腔内;变频器设于安装腔内;磁控管设于安装腔内,风扇和磁控管分别位于变频器相对的两侧;导风件设于安装腔内,导风件位于风扇和磁控管之间,导风件内限定出散热风道,变频器位于散热风道内,散热风道具有朝向风扇的散热进口和朝向磁控管的散热出口。该方案能够使风扇吹出的气流由散热进口进入散热风道,并沿着散热风道顺次流经变频器、磁控管进行散热;然而上述结构仍存在瞬时加热功率大,散热性能不佳而影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双磁控管微波炉的结构不合理,导致散热性能不佳。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波炉,包括炉腔组件,所述炉腔组件的下方设置相连的第一磁控管、第一变频装置、第二磁控管、第二变频装置,所述第一磁控管与所述第一变频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变频装置与所述第二磁控管连接,所述第一变频装置、第二变频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炉腔组件两侧的后端部,所述第一变频装置设置在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变频装置设置在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内分别设置送风装置,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3、该设置将用于提供稳定的高频交流电的第一变频装置放置在第一风道内部,第二变频装置设置在第二风道内,并利用各自的送风装置来吹送冷风以形成有效的散热气流,从而将热风及时排出,避免热量在装置内部积聚,从而确保第一变频装置、第二变频装置能够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高效运行。

4、优选的,所述第一磁控管的侧部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二磁控管的侧部设置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内分别设置送风装置,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5、该设置能够有针对性向产热量大以及散热性能需求高的元器件的进行通风,提高微波炉的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微波炉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快速加热食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送风装置为风机。

6、优选的,所述微波炉包括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位于所述炉腔组件的底部前侧,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第一进风部,所述第一进风部位于所述第一磁控管靠近所述进风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进风部的纵向截面从靠近所述第一磁控管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进风结构的一侧呈先扩张后收缩设置。

7、该设置能够在截面最大处设置送风装置,使空气进入第一进风部后迅速被送风装置吸入并加速,有效提升了气流的吸入效率和稳定性,减少了气流阻力,提升了进风效率,使得更多、更均匀的冷风能够直接作用于第一磁控管,显著降低了其工作温度。

8、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一进风部、第一出风部通过所述第一磁控管的散热部连通,用于向炉腔组件的侧前方导出空气。

9、优选的,第一出风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板、第一出风挡板,所述第一出风挡板位于所述第一磁控管的出风后端,所述第一导向板呈倾斜状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控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出风挡板与所述第一磁控管之间形成第一出风腔。

10、该设置公开了第一出风部的具体结构,第一驱动装置引入的冷却气流在经过第一磁控管吸收热量后,通过倾斜的第一导向板顺畅地导向至第一出风挡板处,减少了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和紊流,第一出风挡板则位于第一磁控管组件的出风后端,与第一磁控管组件之间形成了第一出风腔,有效收集并集中排出的热风,避免了热风回流对磁控管组件的二次加热,提升了散热系统的整体效能,从而实现了热量的高效传递与散发,结构紧凑。

11、优选的,所述炉腔组件的下方设置电控结构,所述电控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电控板,所述第一进风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设置。该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散热结构与电控结构的装配强度与便捷性,防止第一散热结构松动后在第一驱动装置作用下产生噪音。

12、优选的,所述炉腔组件的底板下方设置底部安装板,所述底部安装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底部安装板的边角位置,在所述第一风道靠近边角的两个侧面设置出风口或者出风格栅。

13、该设置通过优化第一风道的安装位置和结构,不仅加快了热量的对流与散失,还通过边角位置的出风口实现了热量的快速排出,避免了局部过热现象,显著提升了第一变频装置的散热效率,降低了工作过程中的温度上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简化结构,提升了微波炉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风道沿所述炉腔组件的底板的对角线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磁控管、第二磁控管之间,所述底部安装板的下方设置电控结构,所述电控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的进口端。

15、该设置能够利用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内的送风装置来对第一变频装置、第二变频装置进行散热的同时,驱动外界空气进入并先流动经过电控结构,从而使电控结构的运行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16、优选的,所述炉腔组件的侧部设置呈竖向放置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导风罩、照明组件、感温组件,所述导风罩位于所述第一隔板远离所述炉腔组件的一侧,所述导风罩与所述第一隔板配合形成第三散热结构,所述导风罩的进口端设置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空气流动以同时对所述照明组件、感温组件进行散热。

17、该设置可利用驱动装置同时对照明组件、感温组件进行散热,满足微波炉侧部的散热需求,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

18、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炉腔组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炉腔组件设置进气口、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靠近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且与所述第三散热结构连通,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炉腔组件的两侧。

19、该设置能够该设置可利用驱动装置驱动经第三散热结构流出的部分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炉腔组件内,以带出加热食物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油滴,用于体验更好。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微波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通过针对性的设置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能够吹送冷风以形成有效的散热气流,从而将热风及时排出,避免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炉,包括炉腔组件(100),所述炉腔组件(100)的下方设置相连的第一磁控管(2)、第一变频装置(4)、第二磁控管(6)、第二变频装置(8),所述第一磁控管(2)与所述第一变频装置(4)连接,所述第二变频装置(8)与所述第二磁控管(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频装置(4)、第二变频装置(8)分别位于所述炉腔组件(100)两侧的后端部,所述第一变频装置(4)设置在第一风道(5)内,所述第二变频装置(8)设置在第二风道(7)内,所述第一风道(5)、第二风道(7)内分别设置送风装置,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控管(2)的侧部第一散热结构(3),所述第二磁控管(6)的侧部设置第二散热结构(7),所述第一散热结构(3)、第二散热结构(6)内分别设置送风装置,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炉包括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位于所述炉腔组件(100)的底部前侧,所述第一散热结构(3)包括第一进风部(31),所述第一进风部(31)位于所述第一磁控管(2)靠近所述进风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进风部(31)的纵向截面从靠近所述第一磁控管(2)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进风结构的一侧呈先扩张后收缩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3)包括第一出风部(32),所述第一进风部(31)、第一出风部(32)通过所述第一磁控管(2)的散热部连通,用于向炉腔组件(1)的侧前方导出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第一出风部(3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板(321)、第一出风挡板(322),所述第一出风挡板(322)位于所述第一磁控管(2)的出风后端,所述第一导向板(321)呈倾斜状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控管(2)连接,在所述第一出风挡板(322)与所述第一磁控管(2)之间形成第一出风腔(327)。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组件(100)的下方设置电控结构(17),所述电控结构(17)包括第一支架(171)、电控板(172),所述第一进风部(3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311)、第二壳体(312),所述第一支架(171)与所述第一壳体(311)为一体成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组件(100)的底板下方设置底部安装板(1),所述底部安装板(1)的下方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风道(5),所述第一风道(5)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底部安装板(1)的边角位置,在所述第一风道(5)靠近边角的两个侧面设置出风口或者出风格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5)沿所述炉腔组件(100)的底板的对角线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磁控管(2)、第二磁控管(6)之间,所述底部安装板(1)的下方设置电控结构(17),所述电控结构(17)位于所述第一风道(5)、第二风道(9)的进口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组件(100)的侧部设置呈竖向放置的第一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2)上设置导风罩(13)、照明组件(14)、感温组件(15),所述导风罩(13)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2)远离所述炉腔组件(100)的一侧,所述导风罩(13)与所述第一隔板(12)配合形成第三散热结构,所述导风罩(13)的进口端设置第二驱动装置(16),用于驱动空气流动以同时对所述照明组件(14)、感温组件(15)进行散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2)与所述炉腔组件(10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炉腔组件(100)设置进气口(101)、出气口(102),所述进气口(101)靠近所述第一隔板(12)设置且与所述第三散热结构连通,所述进气口(101)、出气口(102)分别位于所述炉腔组件(100)的两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炉,包括炉腔组件(100),所述炉腔组件(100)的下方设置相连的第一磁控管(2)、第一变频装置(4)、第二磁控管(6)、第二变频装置(8),所述第一磁控管(2)与所述第一变频装置(4)连接,所述第二变频装置(8)与所述第二磁控管(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频装置(4)、第二变频装置(8)分别位于所述炉腔组件(100)两侧的后端部,所述第一变频装置(4)设置在第一风道(5)内,所述第二变频装置(8)设置在第二风道(7)内,所述第一风道(5)、第二风道(7)内分别设置送风装置,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控管(2)的侧部第一散热结构(3),所述第二磁控管(6)的侧部设置第二散热结构(7),所述第一散热结构(3)、第二散热结构(6)内分别设置送风装置,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炉包括进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位于所述炉腔组件(100)的底部前侧,所述第一散热结构(3)包括第一进风部(31),所述第一进风部(31)位于所述第一磁控管(2)靠近所述进风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进风部(31)的纵向截面从靠近所述第一磁控管(2)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进风结构的一侧呈先扩张后收缩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3)包括第一出风部(32),所述第一进风部(31)、第一出风部(32)通过所述第一磁控管(2)的散热部连通,用于向炉腔组件(1)的侧前方导出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第一出风部(3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向板(321)、第一出风挡板(322),所述第一出风挡板(322)位于所述第一磁控管(2)的出风后端,所述第一导向板(321)呈倾斜状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控管(2)连接,在所述第一出风挡板(322)与所述第一磁控管(2)之间形成第一出风腔(3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丁付杨浩生冯伟昌崔超华黎英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