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的壁挂式配电箱主要是通过螺钉或螺栓的方式安装在墙壁上,且为了减少安全隐患,壁挂式配电箱的安装高度一般较高,这样就导致在对配电箱内部进行维护维修时,工人需要借助梯子对配电箱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操作,但是当运维操作时间较长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包括设置在配电箱本体上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装配槽上设置有用于配电箱本体位置调节的调节机构;
3、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装配槽内槽且用以进行配电箱本体位置调节的连接板、装配板和水平导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设置有相配合使用的支撑块,且所述支撑块固定设置在装配槽内槽,所述装配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连接板一端面上的凸块相配合设置。
4、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槽均设置有防潮垫。
5、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在装配槽内槽两侧导向滑动设置。
6、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在所述装配板上近端面导向滑动设置。
7、优选的,所述水平导板在所述装配板外端水平导向设置。
8、优选的,所述水平导板上设置有固定螺孔。
9、优选的,所述水平导板上设置有限位侧板
1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通过旋动第二螺杆,使得第二螺杆上配合的连接板和连接板上连接的配电箱本体在墙壁下降,进而使得配电箱本体位于较低的高度,不需要运维人员借助梯子等攀高设备对配电箱本体内部元件进行操作,若第二螺杆调节的高度不足时,可以选择继续旋动第一螺杆,使得第一螺杆上配合连接的配电箱本体在墙壁继续下降,减少了长期登高操作的安全隐患。
12、2、本技术由于装配板和水平导板设置,通过水平滑动的方式将水平导板从装配板的外端面向外水平移出,此时在水平导板上贯穿开设的固定螺孔内使用螺栓进行连接,随后向内水平移进,恢复初始状态,实现了快速装配固定配电箱本体的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包括设置在配电箱本体(1)上的装配槽(2),所述装配槽(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2)上设置有用于配电箱本体(1)位置调节的调节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内槽均设置有防潮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1)在装配槽(2)内槽两侧导向滑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1)在所述装配板(52)上近端面导向滑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导板(53)在所述装配板(52)外端水平导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导板(53)上设置有固定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导板(53)上设置有限位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包括设置在配电箱本体(1)上的装配槽(2),所述装配槽(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2)上设置有用于配电箱本体(1)位置调节的调节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内槽均设置有防潮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配电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1)在装配槽(2)内槽两侧导向滑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宇,刘兵,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埃菲科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