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711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包括传输部件、支承部件以及拆解部件和导料板;所述传输部件包括传输机架以及传输带装置;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衬座和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工作台板、左侧上横梁和右侧上横梁;所述拆解部件包括左侧盘组件、右侧盘组件和传动机构;左侧盘组件包括左侧台阶轴、左引导盘、左齿形刀盘和左侧弹性限位装置;右侧盘组件包括右侧台阶轴、右引导盘、右齿形刀盘和右侧弹性限位装置;所述导料板设置在传输部件的传输带与拆解部件的左引导盘和右引导盘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分离装置自适应强、效率高,铅锡在拆除过程一并刮除,无需再加热熔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 一,由此产生的电子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增长也较快速。但是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很 多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塑料等物质,从资源回收角度看,潜在价 值较高。而对含有电子元器件的废线路板的物理预处理则是废线路板再生利用的第一步,该 预处理是将废线路板中的电子元器件和少量的电线与线路板基体实现有效分离,目前主要有 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温差法,其中又包括手工拆解和铅锡合金烫锡两种方式。手工拆解方式的缺点 是工效太低,焊接点脱落元器件过程中的铅锡废气污染严重;而铅锡合金烫锡方式是通过铅 锡合金烫锡或电热丝加热,使焊接点熔化,再通过振动装置将脱落的元器件去除,铅锡合金 则需要专用装置进行回收。第二种是破碎法,其缺点是能源消耗大,并且废线路板破碎后的各种材料混杂于一起, 增加了后续工序的处理难度,贵金属的回收效率低,损失严重。第三种是直接熔炼或酸浸,该方法的缺点是酸的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废气中重金 属污染物多,二次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中效率较高、能耗较低、资源回收较好和 处理过程较为清洁的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包 括传输部件、支承部件以及拆解部件和导料板;所述传输部件包括传输机架以及传输带装置 ;传送带装置设置在传输机架上;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衬座和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在衬座上, 且位于衬座的上方;支撑架包括工作台板、左侧上横梁和右侧上横梁;工作台板的上表面与 水平面之间呈0。 45°角;所述拆解部件包括左侧盘组件、右侧盘组件和传动机构;左侧盘组件包括左侧台阶轴、左引导盘、左齿形刀盘和左侧弹性限位装置;右侧盘组件包括右侧 台阶轴、右引导盘、右齿形刀盘和右侧弹性限位装置;左侧台阶轴和右侧台阶轴均作为定轴 设置在支撑架上,且左侧台阶轴与工作台板和左侧上横梁转动连接,右侧台阶轴与工作台板 和右侧上横梁转动连接;左引导盘固定在左侧台阶轴上,且位于工作台板上方;左齿形刀盘 由其花键槽孔与左侧台阶轴相配合、从而两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且左齿形刀盘从上方与左 引导盘相接触;左侧弹性限位装置位于左齿形刀盘上方,且设置在左齿形刀盘与左侧上横梁 之间;右引导盘固定在右侧台阶轴上,且位于工作台板上方;右侧齿形刀盘由其花键槽孔与 右侧台阶轴相配合、从而两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且右齿形刀盘从上方与右引导盘相接触; 右侧弹性限位装置位于右齿形刀盘上方,且设置在右齿形刀盘与右侧上横梁之间;左引导盘 的外缘与右引导盘的外缘相靠近,左齿形刀盘的外缘与右齿形刀盘的外缘相靠近;传动机构 包括主电动机、主动齿轮、左侧从动齿轮组和右侧从动齿轮组;右侧从动齿轮组与左侧从动 齿轮组的齿轮个数相差l;主电动机由其电机座固定在支撑架上,主电动机的电机轴朝上设 置,且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左侧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左侧从动 齿轮组的各个齿轮依次啮合,左侧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出齿轮固定在左侧台阶轴的向下穿过 工作台板的轴端头上,左侧从动齿轮组的其余齿轮与各自的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轴 与工作台板转动连接;右侧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右侧从动齿轮组 的各个齿轮依次啮合,右侧从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出齿轮固定在右侧台阶轴的向下穿过工作台 板的轴端头上,右侧从动齿轮组的其余齿轮与各自的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轴与工作 台板转动连接;所述导料板设置在传输部件的传输带与拆解部件的左引导盘和右引导盘之间所述的左侧弹性限位装置包括左限位套和左压縮弹簧;左限位套套在左侧台阶轴上、与 左侧台阶轴间隙配合,左限位套的下端面与左齿形刀盘的上端面相接触,左限位套的上端面 与上方的左侧上横梁的下端面之间留有1 3毫米的间隙;左压縮弹簧套在左限位套外,其下 端面与左齿形刀盘弹性接触,上端面与左侧上横梁弹性接触;右侧弹性限位装置包括右限位 套和右压縮弹簧;右限位套套在右侧台阶轴上、与右侧台阶轴间隙配合,右限位套的下端面 与右齿形刀盘的上端面相接触,右限位套的上端面与上方的右侧上横梁的下端面之间留有l 3毫米的间隙;右压縮弹簧套在右限位套外,其下端面与右齿形刀盘弹性接触,上端面与 右侧上横梁弹性接触。所述左引导盘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左引导盘的周向外部边缘设有圆环状的引导锥 ,引导锥的斜面位于上侧;所述右引导盘的基本形状为一个圆盘体,右引导盘的周向外部边缘设有圆环状的引导锥,引导锥的斜面位于上侧。所述左引导盘的盘体上沿着径向开有槽口呈锐刃状的各条直槽,各条直槽相互间沿着盘 体的周向等分设置;右引导盘的盘体上沿着径向开有槽口呈锐刃状的各条直槽,各条直槽相 互间沿着盘体的周向等分设置。所述左引导盘与右引导盘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左引导盘与右引导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0.2至2毫米;左齿形刀盘与右齿形刀盘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左齿形刀盘与右齿形刀盘之间的 最小距离为O. 2至0. 5毫米,优选O. 2至0. 5毫米。所述左齿形刀盘包括位于上方的刀盘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中央环形下凸部 的轴向长度为2 4毫米;右齿形刀盘包括位于上方的刀盘体和位于下方的中央环形下凸部, 中央环形下凸部的轴向长度为2 4毫米。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分离装置是一种通过机械拆除方法将线路板上 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分离装置可以自动适应不同厚度的线路板的要 求,自适应强、效率高(2吨/每小时),铅锡在拆除过程一并刮除,无需再加热熔化,降低 了能耗并减少了铅蒸汽的产生而达到清洁处理。(2)本专利技术的分离装置在齿形刀盘与上横 梁之间设置弹性限位装置,在压力较大情况下齿形刀盘克服弹簧的弹力可相对于台阶轴有l 3mm的轴向调节,有利于元器件的拔起,这样可以防止元器件触角被夹在引导盘和齿形刀 盘之间不能移动。(3)本专利技术的引导盘的周向外侧边缘的形状为引导锥状,可以逐步将线 路板抬起并引导线路板可以方便地进入引导盘与齿形刀盘之间;采用这种形状的引导盘也使 得在两个齿形刀盘夹紧元器件时,引导盘与齿形刀盘之间不会同时也夹紧元器件和线路板基 体,从而有利于元器件的拔出。(4)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引导盘上还开有槽宽为10毫米、槽长 为120毫米的直槽,槽口呈锐刃状,这是由于线路板较薄、有弹性,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将高 出的铅锡焊点推入槽内,经直槽上的刃口回转扫刮后得以去除。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线路板元器件机械拆解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左侧为前方,图 中的右侧为后方,图中的后侧为右方,图中的前侧为左方。 图2为图1的主视图3为图1中的左侧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4为图1中的右侧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5为图2中的传动机构的齿轮组示意7图6为图3和图4中引导盘的结构示意图7为图6的俯视图8为图3和图4中的齿形刀盘的结构示意图9为图8的仰视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传输机架l,传输带装置2,传输带21,控制按钮22, 衬座3,支撑架4,底架41,立柱42,工作台板43,上横梁44,左侧上横梁4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与线路板基体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部件、支承部件以及拆解部件和导料板(8); 所述传输部件包括传输机架(1)以及传输带装置(2);传送带装置(2)设置在传输机架(1)上; 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衬座(3)和支撑架(4);支撑架(4)固定在衬座(3)上,且位于衬座(3)的上方;支撑架(4)包括工作台板(43)、左侧上横梁(44-1)和右侧上横梁(44-2);工作台板(41)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0°~45°角; 所述拆解部件包括左侧盘组件(5)、右侧盘组件(6)和传动机构(7);左侧盘组件(5)包括左侧台阶轴(50)、左引导盘(54)、左齿形刀盘(55)和左侧弹性限位装置; 右侧盘组件(6)包括右侧台阶轴(60)、右引导盘(64)、右齿形刀盘(65)和右侧弹性限位装置; 左侧台阶轴(50)和右侧台阶轴(60)均作为定轴设置在支撑架(4)上,且左侧台阶轴(50)与工作台板(43)和左侧上横梁(44-1)转动连接,右侧台阶轴(60)与工作台板(43)和右侧上横梁(44-2)转动连接; 左引导盘(54)固定在左侧台阶轴(50)上,且位于工作台板(43)上方;左齿形刀盘(55)由其花键槽孔与左侧台阶轴(50)相配合、从而两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且左齿形刀盘(55)从上方与左引导盘(54)相接触;左侧弹性限位装置位于左齿形刀盘(55)上方,且设置在左齿形刀盘(55)与左侧上横梁(44-1)之间; 右引导盘(64)固定在右侧台阶轴(60)上,且位于工作台板(43)上方;右侧齿形刀盘(65)由其花键槽孔与右侧台阶轴(60)相配合、从而两者在轴向上滑动连接,且右齿形刀盘(65)从上方与右引导盘(64)相接触;右侧弹性限位装置位于右齿形刀盘(65)上方,且设置在右齿形刀盘(65)与右侧上横梁(44-2)之间; 左引导盘(54)的外缘与右引导盘(64)的外缘相靠近,左齿形刀盘(55)的外缘与右齿形刀盘(65)的外缘相靠近; 传动机构(7)包括主电动机(71)、主动齿轮(72)、左侧从动齿轮组(73)和右侧从动齿轮组(74);右侧从动齿轮组(74)与左侧从动齿轮组(73)的齿轮个数相差1;主电动机(71)由其电机座固定在支撑架(4)上,主电动机(71)的电机轴朝上设置,且与主动齿轮(72)固定连接; 左侧从动齿轮组(73)的动力输入齿轮与主动齿轮(72)相啮合,左侧从动齿轮组(73)的各个齿轮依次啮合,左侧从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锁荣周全法朱炳龙王怀栋程洁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