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647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36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是针对解决现有特别是同类产品在中间热源处缺少上下液冷板结构设计,多层组合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而设计。其要点是该结构的热源设置于上下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之间的中间,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分别设有冷却剂,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一盖板,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内一侧通过所述热源一侧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内一侧连接相通。该结构的液冷板采用标准化,多层叠加,灵活方便,适合大批量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冷散热器,是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液冷散热器的液冷散热工作原理是通过冷却剂流过加工在其板内的流道槽将排布在液冷冷板表面的高功率电子元件所散发的热量带走,进而实现整个装备的散热。此类液冷散热器作为液冷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液冷冷板的散热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散热系统工作性能的好坏。常规液冷散热器的液冷板根据热源模块位置,功率大小设计,或者热源模块布置在液冷板一侧导致液冷板尺寸很大,或者多个液冷板组合布置,导致成本增加。另一些液冷散热器的单个热源模块布置在液冷板上,由于热源模块只是一面与液冷板导热接触,且热量需要通过液冷板主体金属材质传导到液冷板内部流道槽内的冷却剂上,液冷板主体金属具有线性导热局限性,随着热源模块与液冷板的尺寸占比逐渐变小,热无效区逐渐增大,导致单一的增大液冷板的尺寸已经不能满足逐渐增大的热源模块的热功率。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820854775.9,授权公告日2018.12.14,技术名称“多层流道的液冷板”;该液冷板包括板体,板体在厚度方向设置两层以上的流道,且板体上流道相互连通,最上层的流道为主流道,主流道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最下层的板体的流道为若干个小型槽构成的多个微形流道区域。但上述产品和同类产品的功率较高,成本较高,循环流动散热效果较差,特别是在中间热源处缺少上下液冷板结构设计,多层组合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的功率较高,成本较高,循环流动散热效果较差,特别是在中间热源处缺少上下液冷板结构设计,多层组合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和热源;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热源设置于上下设置的第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之间的中间,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分别设有冷却剂,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一盖板,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内一侧通过所述热源一侧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内一侧连接相通。从而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通过在热源模块上下面上同时布置液冷板,且上下面的液冷板通过连接管连通,形成一条液冷循环系统。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不仅降低了传导热阻,及热源模块的结温,满足了更大热功率的热源模块的散热需求,而且使结构尺寸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大;同时,使液冷板标准化,多层叠加,灵活方便,适合大批量推广。

3、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一侧外径第一槽道主体设有进液口,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一侧外径第二槽道主体设有出液口。上述出液口和进液口处分别设有出液管和进液管,出液管和进液管分别一体化焊接于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和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

4、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液口与第二液冷板的出液口设置于同一侧端角处,连接管设置于斜对角对应另一侧端角处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

5、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中流道槽分别设有串联单向流道或并联并行流道。上述流道槽结构内部采用单一结构槽道或埋管形成。

6、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内第一流道槽区域,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内第二流道槽区域中流道槽处串联单向流道或并联并行流道内分别设有第一翅片或紊流装置。

7、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顶部,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底部分别设有第二翅片。

8、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底部设有另一所述热源,另一所述热源的底部设有另一液冷板,另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之间设有另一所述连接管,所述另一所述连接管处的液冷板设有堵塞,并热源、连接管、液冷板依次连接呈多个液冷板组合设置。

9、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成本较低,结构形式多样,热量传导速度快,散热效果好,生产、安装、组合方便;其适合作为中间热源处上下设置液冷板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使用,及同类产品的进一步改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包括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和热源(6);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6)设置于上下设置的第一液冷板(1)与第二液冷板(2)之间的中间,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分别设有冷却剂,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一盖板(101),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二盖板(201);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内一侧通过所述热源一侧的连接管(3)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内一侧连接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一侧外径第一槽道主体设有进液口(4),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一侧外径第二槽道主体设有出液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进液口(4)与第二液冷板(2)的出液口(5)设置于同一侧端角处,连接管(3)设置于斜对角对应另一侧端角处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及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中流道槽分别设有串联单向流道或并联并行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及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中流道槽处串联单向流道或并联并行流道内分别设有第一翅片或紊流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槽道主体(102)顶部,及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底部分别设有第二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2)的底部设有另一所述热源(6),另一所述热源的底部设有另一液冷板,另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之间设有另一所述连接管(3),所述另一所述连接管处的液冷板设有堵塞,并热源、连接管、液冷板依次连接呈多个液冷板组合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该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包括第一液冷板(1)、第二液冷板(2)和热源(6);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6)设置于上下设置的第一液冷板(1)与第二液冷板(2)之间的中间,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及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分别设有冷却剂,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一盖板(101),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顶部槽口设有第二盖板(201);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槽区域内一侧通过所述热源一侧的连接管(3)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槽区域内一侧连接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第一槽道主体(102)内第一流道槽区域(103)一侧外径第一槽道主体设有进液口(4),第二液冷板(2)的第二槽道主体(202)内第二流道槽区域(203)一侧外径第二槽道主体设有出液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液冷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的进液口(4)与第二液冷板(2)的出液口(5)设置于同一侧端角处,连接管(3)设置于斜对角对应另一侧端角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锐锋刘金山姚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生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