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下壳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607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33
本技术的音箱下壳模具,包括型芯、设于所述型芯对向两侧的第一镶件机构和第二镶件机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镶件机构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上的自动退位机构,所述第一镶件机构与所述型芯配合以形成音箱下壳的接口孔组,所述第二镶件机构与所述型芯配合以形成音箱下壳的结构孔组,合模时,所述第一镶件机构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往所述型芯方向移动,开模时,两所述自动退位机构分别将所述第一镶件机构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往远离所述型芯的方向顶出。本技术提供了音箱下壳模具,能够避免上模与第一镶件机构和第二镶件机构之间的配合间隙导致脱模质量差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音箱下壳模具


技术介绍

1、对于音箱产品,由于目前的充电接口、数据接口的多种多样,因此要求音箱上也要设置多种接口以提高适配度。导致模具在设计时,也要对应设置多个接口且多个接口的位置相近。在注塑时,多个接口导致对镶件的包裹力大,导致难以脱模。而目前的模具镶件脱模,一般采用行位带动镶件移动进行合模和脱模。由于行位与镶件之间活动配合,所需的间隙较大,甚至存在虚位的情况,导致镶件移动时的稳定行较低,脱模质量差,加上接口尺寸较小,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导致模具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音箱下壳模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如下:

3、音箱下壳模具,包括型芯、设于所述型芯对向两侧的第一镶件机构和第二镶件机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镶件机构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上的自动退位机构,所述第一镶件机构与所述型芯配合以形成音箱下壳的接口孔组,所述第二镶件机构与所述型芯配合以形成音箱下壳的结构孔组,合模时,所述第一镶件机构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往所述型芯方向移动,开模时,两所述自动退位机构分别将所述第一镶件机构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往远离所述型芯的方向顶出。

4、如上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所述第一镶件机构包括前镶件,与所述前镶件连接的前横移滑块,以及用于容纳所述自动退位机构的前容腔,所述自动退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前容腔上的前弹簧,所述前弹簧分别顶压在所述型芯与所述前横移滑块上。

5、如上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所述自动退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前容腔中的稳定针,所述前弹簧套设于所述稳定针上,并沿所述稳定针突出所述前横移滑块,或沿所述稳定针被压缩在所述前容腔内。

6、如上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所述稳定针自所述前容腔底部延伸至与所述前容腔开口处齐平。

7、如上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型芯内的内镶件机构,所述内镶件机构包括与所述前镶件对应设置的斜镶件,套设在所述斜镶件上的导向块,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斜镶件往嵌入所述型芯方向移动或往贴紧所述前镶件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8、如上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纵向滑块,设于所述纵向滑块上的限位槽,以及设于所述斜镶件上的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与所述限位槽配合,以在带动所述斜镶件纵向移动时,供所述斜镶件左右横移。

9、如上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所述前镶件包括本体,凸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所述斜镶件和所述型芯配合以形成所述接口孔组。

10、如上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还包括二次顶压机构,所述二次顶压机构包括对应所述前镶件位置设置的一级行位,以及设于所述一级行位上并对应所述前横移滑块位置设置的二级行位,所述前镶件设于所述前横移滑块上部,所述自动退位机构设于所述前横移滑块下部,合模时,所述一级行位先顶压所述前横移滑块上部,直至所述二级行位顶压所述前横移滑块下部时,所述一级行位与所述前横移滑块脱离。

11、本申请有益效果为:

12、本技术提供了音箱下壳模具,合模时,由上模和下模合并,带动第一镶件机构和第二镶件机构进行合模,开模时,第一镶件机构和第二镶件机构上的自动退位机构使得两者自动往开模的方向移动,此时,无需上模带动第一镶件机构和第二镶件机构,使得模具结构简单,减小模具体积。同时能够避免上模与第一镶件机构和第二镶件机构之间的配合间隙导致脱模质量差的问题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型芯(1)、设于所述型芯(1)对向两侧的第一镶件机构(2)和第二镶件机构(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3)上的自动退位机构(4),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与所述型芯(1)配合以形成音箱下壳的接口孔组(5),所述第二镶件机构(3)与所述型芯(1)配合以形成音箱下壳的结构孔组(6),合模时,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3)往所述型芯(1)方向移动,开模时,两所述自动退位机构(4)分别将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3)往远离所述型芯(1)的方向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包括前镶件(21),与所述前镶件(21)连接的前横移滑块(22),以及用于容纳所述自动退位机构(4)的前容腔(23),所述自动退位机构(4)包括设于所述前容腔(23)上的前弹簧(41),所述前弹簧(41)分别顶压在所述型芯(1)与所述前横移滑块(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退位机构(4)包括设于所述前容腔(23)中的稳定针(42),所述前弹簧(41)套设于所述稳定针(42)上,并沿所述稳定针(42)突出所述前横移滑块(22),或沿所述稳定针(42)被压缩在所述前容腔(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针(42)自所述前容腔(23)底部延伸至与所述前容腔(23)开口处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型芯(1)内的内镶件机构(7),所述内镶件机构(7)包括与所述前镶件(21)对应设置的斜镶件(71),套设在所述斜镶件(71)上的导向块(72),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斜镶件(71)往嵌入所述型芯(1)方向移动或往贴紧所述前镶件(21)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7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3)包括纵向滑块(731),设于所述纵向滑块(731)上的限位槽(732),以及设于所述斜镶件(71)上的限位滑块(733),所述限位滑块(733)与所述限位槽(732)配合,以在带动所述斜镶件(71)纵向移动时,供所述斜镶件(71)左右横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镶件(21)包括本体(211),凸设于所述本体(211)上的凸起部(212),所述凸起部(212)、所述斜镶件(71)和所述型芯(1)配合以形成所述接口孔组(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次顶压机构(8),所述二次顶压机构(8)包括对应所述前镶件(21)位置设置的一级行位(81),以及设于所述一级行位(81)上并对应所述前横移滑块(22)位置设置的二级行位(82),所述前镶件(21)设于所述前横移滑块(22)上部,所述自动退位机构(4)设于所述前横移滑块(22)下部,合模时,所述一级行位(81)先顶压所述前横移滑块(22)上部,直至所述二级行位(82)顶压所述前横移滑块(22)下部时,所述一级行位(81)与所述前横移滑块(22)脱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型芯(1)、设于所述型芯(1)对向两侧的第一镶件机构(2)和第二镶件机构(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3)上的自动退位机构(4),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与所述型芯(1)配合以形成音箱下壳的接口孔组(5),所述第二镶件机构(3)与所述型芯(1)配合以形成音箱下壳的结构孔组(6),合模时,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3)往所述型芯(1)方向移动,开模时,两所述自动退位机构(4)分别将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和所述第二镶件机构(3)往远离所述型芯(1)的方向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镶件机构(2)包括前镶件(21),与所述前镶件(21)连接的前横移滑块(22),以及用于容纳所述自动退位机构(4)的前容腔(23),所述自动退位机构(4)包括设于所述前容腔(23)上的前弹簧(41),所述前弹簧(41)分别顶压在所述型芯(1)与所述前横移滑块(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退位机构(4)包括设于所述前容腔(23)中的稳定针(42),所述前弹簧(41)套设于所述稳定针(42)上,并沿所述稳定针(42)突出所述前横移滑块(22),或沿所述稳定针(42)被压缩在所述前容腔(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针(42)自所述前容腔(23)底部延伸至与所述前容腔(23)开口处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下壳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远罗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华海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