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森林碳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森林是构成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库之一,也是所有土地覆盖类型中最大的碳库,森林中储存的碳占到了固碳总量的45%左右,年固碳量约占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的三分之二。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增加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同化、树木生长以及植物和土壤中的碳储存(包括收获并转化为纸张和木材等产品的木材生长)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速率。森林碳汇在吸收二氧化碳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作为普遍认证的清洁发展机制之一,是公认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生物固碳方式,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重要途径。
2、不同林型对中国森林碳汇的贡献是不同的,阔叶林作为中国森林碳汇的主要树种,占到了中国森林碳汇贡献的63%。阔叶林通常具有较大的叶片面积,能够更有效地捕捉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且许多阔叶树种生长迅速,相比其它树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大量的生物量,进而储存更多的碳。此外,阔叶林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这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使得森林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固碳。然而,现有的提升森林碳汇的措施大多以造林为主,而造林活动可能会破坏土壤的内部结构,改变其地质渗透性,这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甚至会加速水土流失;而且阔叶林固碳会出现一些未来不确定因素,比如由于干旱导致的树木死亡率、人类活动、自然灾害、虫害、火灾或现有森林面积变化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均会影响阔叶林的碳汇效果。
3、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的环境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增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能够简单高效地增加阔叶林地的碳汇,具有高效价廉的有点,具有较佳的推广价值。
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包括:
4、在阔叶林中种植白三叶和紫花苜宿。
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包括在阔叶林地种植白三叶和紫花苜宿,白三叶和紫花苜宿属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可以促进对大气中氮的固定,进而提升阔叶林的光合作用来增加固碳。白三叶和紫花苜宿的种植,还可以增加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的干扰与破坏。同时,区别于传统绿肥,白三叶和紫花苜宿购买成本较低,容易种植,易存活,不用定期补植,操作难度较低,非常适合阔叶林地的种植,具有较佳的推广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三叶和所述紫花苜宿的播种量之比为1:10~1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三叶的播种量为10~15 g/m2 。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花苜宿的播种量为120~150 g/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三叶和所述紫花苜宿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4月或9~10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阔叶林内排水良好且阳光充足的区域,清除地表的杂草之后,再进行播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三叶和所述紫花苜宿采用点播或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1~2 cm。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播种前,先对所述白三叶和所述紫花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过预处理的所述种子的表面喷洒接种剂,所述接种剂为固氮菌的悬浊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三叶和所述紫花苜宿的播种量之比为1:10~1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三叶的播种量为10~15 g/m2 。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花苜宿的播种量为120~150 g/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碳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三叶和所述紫花苜宿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4月或9~10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阔叶林森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玉,方志涛,汤天晁,温庆忠,刘昱贤,李卓,郭泳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