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重组胶原蛋白加工,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中含有重组胶原蛋白和高浓度的盐离子,通常需要对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的进行脱盐处理,以获得重组胶原蛋白沉淀进行后续的应用。
2、重组胶原蛋白沉淀进行后续应用时,需要对重组胶原蛋白沉淀进行复溶形成重组胶原蛋白溶液进行应用。但是,目前对重组胶原蛋白沉淀进行复溶形成重组胶原蛋白溶液时,重组胶原蛋白溶液中溶解的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可能较低,且形成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电导率会增高过大,不利于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可以制备得到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较高,且电导率不会过大增高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重组胶原蛋白沉淀溶解于复溶溶剂中,获得重组胶原蛋白溶液;其中,复溶溶剂包括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的质量比为0.3-8.3:1。
3、本申请通过采用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按一定质量比配合形成复溶溶剂,可以达到适宜重组胶原蛋白沉淀溶解的ph范围,以提高重组胶原蛋白溶液中重组胶原蛋白的溶解量,同时保证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电导率不过大增高。
4、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
5、本申请进一步调整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于更适宜的质量比配合形成复溶溶剂,可以进一步达到更适宜重组胶原蛋白沉淀溶解的ph范围,进一步提高重组胶原蛋白溶液中重组胶原蛋白的溶解量,同时保证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电导率不过大增高。
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7、(1)将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与胶原蛋白沉淀剂混合沉淀,固液分离去除上清液,获得重组胶原蛋白沉淀;其中,胶原蛋白沉淀剂以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20%-30%聚乙二醇-8000、9%-15%聚乙二醇-6000、3%-5%聚乙二醇-4000和50%-60%水;
8、(2)将重组胶原蛋白沉淀溶解于复溶溶剂中,获得重组胶原蛋白溶液;其中,复溶溶剂包括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的质量比为0.3-8.3:1。
9、本申请通过采用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按一定重量比配合形成胶原蛋白沉淀剂,可以使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中的重组胶原蛋白高效沉淀,脱除盐离子,以使后续复溶形成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具有较低的电导率;同时采用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按一定质量比配合形成复溶溶剂,可以达到适宜重组胶原蛋白沉淀溶解的ph范围,以提高重组胶原蛋白溶液中重组胶原蛋白的溶解量,同时保证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电导率不过大增高,使重组胶原蛋白溶液保持较低的电导率。
10、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复溶溶剂的ph值为6.8-7.5。
11、本申请采用ph值为6.8-7.5的复溶溶剂,适宜重组胶原蛋白沉淀的溶解,利于提高溶解后形成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中重组胶原蛋白的溶解量。
12、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与胶原蛋白沉淀剂按体积比2:3-5混合。
13、本申请采用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与胶原蛋白沉淀剂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中的重组胶原蛋白的沉淀效率,进一步高效脱除盐离子,以使后续复溶形成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进一步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14、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毕赤酵母发酵滤液与胶原蛋白沉淀剂混合后,于35-38℃搅拌混合20-30h。
15、本申请采用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与胶原蛋白沉淀剂于适宜温度下进行沉淀,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中的重组胶原蛋白的沉淀效率,进一步高效脱除盐离子,以使后续复溶形成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进一步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16、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复溶溶剂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5%-9.5%甘油、0.1%-0.5%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06%-0.3%氨丁三醇、0.01%-0.03%吐温-20、0.003%-0.006%乙二胺四乙酸和90%-94.5%水。
17、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18、(1)将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与胶原蛋白沉淀剂按体积比2:3-5混合,于35-38℃混合沉淀,固液分离去除上清液,获得重组胶原蛋白沉淀;其中,胶原蛋白沉淀剂以重量百分含量计包括:20%-30%聚乙二醇-8000、9%-15%聚乙二醇-6000、3%-5%聚乙二醇-4000和50%-60%水;
19、(2)将重组胶原蛋白沉淀溶解于复溶溶剂中,获得重组胶原蛋白溶液;其中,复溶溶剂包括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的质量比为1-3:1。
20、本申请通过采用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按一定重量比配合形成胶原蛋白沉淀剂,同时使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与胶原蛋白沉淀剂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并于适宜温度下进行沉淀,可以进一步使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中的重组胶原蛋白高效沉淀,脱除盐离子,以使后续复溶形成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进一步具有较低的电导率;同时采用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按一定质量比配合形成复溶溶剂,可以达到适宜重组胶原蛋白沉淀溶解的ph范围,以提高重组胶原蛋白溶液中重组胶原蛋白的溶解量,同时保证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电导率不过大增高,使重组胶原蛋白溶液保持较低的电导率。
21、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
22、本申请通过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其中的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较高,且电导率较低。
23、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第四方面提供的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24、本申请提供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较高,且电导率较低,利于应用于制备化妆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的质量比为1-3:1。
3.一种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溶溶剂的pH值为6.8-7.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与所述胶原蛋白沉淀剂按体积比2:3-5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毕赤酵母发酵滤液与所述胶原蛋白沉淀剂混合后,于35-38℃搅拌混合20-30h。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溶溶剂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5%-9.5%甘油、0.1%-0.5%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0.06%-0.3%氨丁三醇、0.01%-0.03%吐温-20、0.003%-0.006%乙二胺四乙酸和90%-94.5%水。
8.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和氨丁三醇的质量比为1-3:1。
3.一种具有低电导率的重组胶原蛋白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溶溶剂的ph值为6.8-7.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胶原蛋白的发酵滤液与所述胶原蛋白沉淀剂按体积比2:3-5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毕赤酵母发酵滤液与所述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怀庆,孙云起,叶林,郭朝万,聂艳峰,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