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源模块制造技术_技高网

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464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与光源。导光板具有相连接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导光板包括基板及内嵌于基板且沿着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相互重叠的第一光学微结构与第二光学微结构。第一光学微结构与第二光学微结构各自的折射率不同于基板的折射率。第一光学微结构具有相远离的第一底面与第一顶角。第二光学微结构具有相远离的第二底面与第二顶角。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一底面与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二底面相背离。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一顶角与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二顶角彼此相向。第一顶角与第二顶角介于120度至145度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准直导光板的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1、防窥显示和高亮度显示的需求带动了高准直导光板的开发。一般来说,高准直导光板除了采用网点设计还会搭配顶角小于70度的逆棱镜片来将光线导向需求的角度。如此特性也可应用在全反射式显示面板。由于要作为前光源使用,导光板的网点无法设置在与全反射式显示面板的贴合面上,而是必须改设置在外观面上。为了避免网点被刮伤而无法产生折光的效果,须在外观侧额外设置盖板进行保护,如此则势必增加全反射式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光源模块,其具有较佳的出光准直性且适用于轻薄化的显示装置。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与光源。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连接入光面的出光面。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导光板包括基板、第一光学微结构与第二光学微结构。基板设有出光面与入光面。第一光学微结构与第二光学微结构内嵌于基板,且沿着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相互重叠。第一光学微结构与第二光学微结构各自的折射率不同于基板的折射率。第一光学微结构具有第一底面以及远离第一底面的第一顶角。第二光学微结构具有第二底面以及远离第二底面的第二顶角。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一底面与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二底面相背离。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一顶角与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二顶角彼此相向。第一顶角与第二顶角各自介于120度至145度的范围内。

3、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第一光学微结构还具有第一斜面、第一弧面与第二斜面。第一弧面连接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位于第一弧面与入光面之间。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定义出第一顶角。第二光学微结构还具有第三斜面、第二弧面与第四斜面。第二弧面连接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第三斜面位于第二弧面与入光面之间。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定义出第二顶角。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一弧面沿着导光板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重叠于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四斜面,且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二弧面沿着导光板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重叠于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二斜面。

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一斜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三斜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0度至45度的范围内。

5、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二斜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四斜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15度至25度的范围内。

6、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第一光学微结构还具有连接第二斜面的第五斜面。第二光学微结构还具有连接第四斜面的第六斜面。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五斜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六斜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8度至38度的范围内。

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导光板还具有连接入光面且背离出光面的表面。第一光学微结构的第一弧面与第二光学微结构的第二弧面之间设有间隙。导光板沿着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厚度。间隙的几何中心与出光面或表面沿着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距离,且距离与厚度的比值介于0.25至0.5的范围内。

8、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间隙的几何中心与出光面沿着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的距离与厚度的比值介于0.25至0.5的范围内,且第一光学微结构位于第二光学微结构与出光面之间。

9、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间隙的几何中心与导光板的表面沿着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的距离与厚度的比值介于0.25至0.5的范围内,且第一光学微结构位于第二光学微结构与导光板的表面之间。

10、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基板的折射率介于1.4至1.65的范围内,且第一光学微结构与第二光学微结构各自的折射率介于1.69至1.81的范围内。

11、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导光板还具有连接入光面且背离出光面的表面,且所述表面设有纹理结构。纹理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微凸起与多个第二微凸起。这些第一微凸起延伸在第一方向上。这些第二微凸起延伸在第二方向上。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这些第一微凸起与这些第二微凸起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替排列。各个第一微凸起沿着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第一高度。各个第二微凸起沿着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第二高度。第一高度不同于第二高度。

12、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第一方向平行于入光面。第二方向垂直于入光面,且各个第一微凸起的第一高度对各个第二微凸起的第二高度的比值介于1.5至2.5的范围内。

13、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第一光学微结构与第二光学微结构之间设有空气间隙。

14、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导光板内嵌有相重叠的第一光学微结构与第二光学微结构。这两个光学微结构分别具有彼此相向且介于120度至145度的两个顶角以及相背离的两个底面。据此,除了能避免光学微结构裸露在导光板的表面上因刮伤而无法使用,还能满足高准直的出光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还具有第一斜面、第一弧面与第二斜面,所述第一弧面连接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定义出所述第一顶角,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还具有第三斜面、第二弧面与第四斜面,所述第二弧面连接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位于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定义出所述第二顶角,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一弧面沿着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法线方向重叠于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四斜面,且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二弧面沿着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法线方向重叠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二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0度至45度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15度至25度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二斜面的第五斜面,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还具有连接所述第四斜面的第六斜面,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五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六斜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8度至38度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具有连接所述入光面且背离所述出光面的表面,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二弧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导光板沿着所述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厚度,所述间隙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出光面或所述表面沿着所述出光面的法线方向具有距离,且所述距离与所述厚度的比值介于0.25至0.5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所述几何中心与所述出光面沿着所述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的所述距离与所述厚度的比值介于0.25至0.5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与所述出光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所述几何中心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表面沿着所述出光面的法线方向的所述距离与所述厚度的比值介于0.25至0.5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表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介于1.4至1.65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各自的折射率介于1.69至1.81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具有连接所述入光面且背离所述出光面的表面,所述表面设有纹理结构,所述纹理结构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且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微凸起的所述第一高度对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微凸起的所述第二高度的比值介于1.5至2.5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之间设有空气间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还具有第一斜面、第一弧面与第二斜面,所述第一弧面连接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定义出所述第一顶角,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还具有第三斜面、第二弧面与第四斜面,所述第二弧面连接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位于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定义出所述第二顶角,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一弧面沿着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法线方向重叠于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四斜面,且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二弧面沿着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法线方向重叠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二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0度至45度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15度至25度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二斜面的第五斜面,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还具有连接所述第四斜面的第六斜面,所述第一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五斜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光学微结构的所述第六斜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8度至38度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振豪林进伟刘金涌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