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实施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平移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平移装置。塔机本体与其内爬套框和附着套框固定连接,内爬套框和附着套框分别支撑在底部梁和附着梁上,该装置由支撑结构、约束顶推装置和顶推控制系统组成,约束顶推装置设置在支撑结构上,所述约束顶推装置包括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所述支撑结构相应包括底部支撑和中部支撑。利用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对塔机进行双层双向夹持约束,并设置侧向限位,防止塔机平移时发生倾斜、扭转、侧移和无约束滑移,保持塔机平移的平衡稳定,平移快捷、安全、成本低效率高,尤其适合于内爬塔式起重机高空整体同步平移时应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施工技术,尤其是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 平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耸构筑物、超高建筑物施工中常用到内爬塔式起重机,内爬塔式起重机通 过其底部的内爬套框和上部的附着套框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梁连接,所述位置的梁通过牛腿 等结构连接在构筑物、建筑物上,而塔式起重机作业时,内爬套框和附着套框与塔机本体是 固定连接的,从而为塔式起重机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撑。在内爬塔式起重机用于某电视塔施工过程中,由于内爬塔式起重机的中心与电视 塔中心之间有偏移,电视塔顶部施工因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被电视塔上部塔身阻挡而无法 继续,如果采用拆除内爬塔机并重新在电视塔塔身外设置附着固定式塔机,成本很高,因此 考虑将内爬塔式起重机进行整体平移,以完成顶部施工。但目前尚无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 同步平移方法的公开资料可供借鉴。考虑到内爬塔式起重机上重下轻,重心很高,并且还须考虑在高空作业的风力影 响,安全风险极大,因此,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平移高空作业时还必须要符合安全稳定性的 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安全实施对内爬塔式起重机的整体平移,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能够实施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平移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平移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平移装 置,塔机本体与其内爬套框和附着套框连接,附着套框支撑在附着梁上,设置支撑内爬套框 的底部梁,并在附着套框之上设置上部套框和对应的上部梁,上部套框与塔机本体连接并 支撑在上部梁上,在底部梁和上部梁上分别设置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所述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均各由两根顶推横梁、两主动装置和两被动装 置组成,所述主动装置和被动装置以塔机本体中心为中心呈矩形布置,被动装置位于平移 方向的前端,主动装置位于平移方向的后端,其中一根顶推横梁与两主动装置接触,另一根 顶推横梁与两被动装置接触。所述底部梁和上部梁上各设置有至少两个可与对应套框连接的固定结构,所述至 少两个固定结构的位置沿平移方向有间隔,所述间隔与预定的一次次顶推行程相对应。所述主动装置和被动装置均采用液压千斤顶。所述底部梁和上部梁上还设置有布置于平移方向左右两侧的侧向限位结构,所述 侧向限位结构分别位于内爬套框与底部梁之间、上部套框与上部梁之间。 所述侧向限位结构为沿平移方向间隔设置的侧向限位板。 所述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由顶推控制系统单动、联动控制。所述底部梁和上部梁上设置有作业平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对塔机进行双层 双向夹持约束,并设置侧向限位,防止塔机平移时发生倾斜、扭转、侧移和无约束滑移,保持 塔机平移的平衡稳定,用有偏差调整及安全控制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控制顶推平移动作过 程,施工速度快,工效高、经济合理,节约施工成本,顶推力,顶推速度、行程偏差能得到有效 控制和调整,可保持塔机移动速度的均勻同步,安全可靠,平移设备选择液压千斤顶,其体 积小,重量轻,安拆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噪音低、对环境无污染,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平移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3是塔机平移摩阻试验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I-I剖视图。图1和图2中箭头所示为平移方向。图中标记为,1-塔机本体,2-顶推横梁,3-主动装置,4-被动装置,5-机座,6_侧 向限位板,7-顶推控制系统,8-塔机本体中心,10-底部梁,11-内爬套框,20-附着梁, 21-附着套框,30-上部梁,31-上部套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平移装置,塔机本体1与其 内爬套框11和附着套框21连接,内爬套框11和附着套框21分别支撑在底部梁10和附着 梁20上,在附着套框21之上设置上部套框31和对应的上部梁30,上部套框31与塔机本体 1连接并支撑在上部梁30上,在底部梁10和上部梁30上分别设置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 推装置。上部套框31和对应的上部梁30设置在附着套框21之上,可减小附着点以上的塔 机自由高度,提高塔机平移稳定性,利用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对塔机进行双层双 向夹持约束,当各顶推装置动作,塔机整体随之移动,实现了对塔机的整体同步平移。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部顶推装置由两根顶推横梁2、两主动装置3和两被动 装置4组成,所述主动装置3和被动装置4以塔机本体中心8为中心呈矩形布置,被动装置 4位于平移方向的前端,主动装置3位于平移方向的后端,其中一根顶推横梁2与两主动装 置3接触,另一根顶推横梁2与两被动装置4接触,所述上部顶推装置亦是由布置方式与底 部顶推装置相同的两根顶推横梁2、两主动装置3和两被动装置4组成。顶推横梁2用于将 主动装置3的顶推力平均分配到塔机本体1上,使塔机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局部变形,所述 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实现了对塔机的双层双向夹持约束,在保持塔机平衡稳定的 条件下进行平移,提高了塔机平移的安全性。所述底部梁10和上部梁30上各设置有至少两个可与对应套框连接的固定结构, 所述至少两个固定结构的位置沿平移方向有间隔,用于在一个顶推行程完成后对塔机进行 临时固定,然后,调整约束顶推装置的位置,再进行下一顶推行程的平移,以保证平移安全 性,所述间隔与预定的一次次顶推行程相对应。如图1和图2所示,考虑到液压装置在重载下的平稳性和易于实现同步控制,所述主动装置3和被动装置4均采用液压千斤顶。为方便对千斤顶的安装和位置调整,所述各 液压千斤顶可通过机座5与相应的底部梁10或上部梁30连接,机座5应具有足够强度,能 够承受主动装置3、被动装置4传导而来的塔机本体1的反作用力并将之传导到支撑结构 上,所述机座5与支撑结构之间推荐采用螺栓连接,则根据平移行程可灵活调整机座5的位 置,且固定机座用的螺栓孔不会干涉平移运动。为了防止塔机本体1在平移过程中的侧移扭转,所述底部梁10和上部梁30上最 好还设置有布置于平移方向左右两侧的侧向限位结构,所述侧向限位结构分别位于内爬套 框11与底部梁10之间、上部套框31与上部梁30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侧向限位结构可采用沿平移方向间隔设置的侧向限位板6。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由顶推控制系统7单动、联 动控制,所谓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由顶推控制系统7单动、联动控制,是指顶推控 制系统7应能够对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统一开机、停机或单独开机、停机,联动控 制实现了上下平移动作的同步性,而单动控制则可以在监测到平移动作不同步时进行相应 的补偿动作,从而保证塔机在平移过程中其垂直度仍在安全范围内。为方便顶推装置安、拆,保证顶推作业人员安全,在所述底部梁10和上部梁30上 设置有作业平台。内爬塔式起重机原有的附着套框21和附着梁20可留作一个辅助支撑,以增加安 全系数。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在内爬塔式起重机附着梁20上方,增设一道上部梁30及相应 的上部套框31,保留塔机的附着梁20及附着套框21,上部梁30两端可通过牛腿等结构固 定在构筑物上,在上部梁30、底部梁10外侧搭设作业平台,然后在上部梁30、底部梁10上 分别设置顶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爬塔式起重机整体平移装置,塔机本体(1)与其内爬套框(11)和附着套框(21)连接,附着套框(21)支撑在附着梁(20)上,其特征是:设置支撑内爬套框(11)的底部梁(10),并在附着套框(21)之上设置上部套框(31)和对应的上部梁(30),上部套框(31)与塔机本体(1)连接并支撑在上部梁(30)上,在底部梁(10)和上部梁(30)上分别设置底部顶推装置和上部顶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祥德,陈跃熙,鄢仲军,谢守德,陈林,丁云波,罗呈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第十三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