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泵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4261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3
本技术公开了一体化泵闸,涉及市政污水排放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基岸、闸门支柱和拦污组件,基岸的两侧均设置有梯形台,梯形台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拦污组件包括第一栅格板和第二栅格板,第一栅格板设置于梯形台的上方,第二栅格板设置于梯形台的一端。本技术通过设置拦污组件,在需要清理杂物时,能够通过各零件的配合,使第一栅格板上堆积的杂物被缓慢抬升至配合平台处,进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杂物的处理,有效提高清理的效率;通过设置电动推杆、铰接座和联动杆,能够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利用电动推杆带动联动杆推动第二栅格板,对其与梯形台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河水的不同流速,以便进行更好的拦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市政污水排放,特别是涉及一体化泵闸


技术介绍

1、一体化泵闸是一种将泵站和闸站一体式布置的泵闸,是根据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和水利工程系统现况,再结合多年泵站、闸站的实际设计应用经验而专门研发的集成式闸站,其主要用于城市河道的水调蓄,内外河水体交换和防洪排涝。

2、一体化泵闸在使用时,通常在其前端安装有栅格板,以便拦截河水中杂物,防止其堆积在泵闸处,影响泵闸的正常使用,但现有的栅格板在堆积杂物后,需要人工下河清理,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泵闸,解决现有的一体化泵闸的栅格板在堆积杂物后,需要人工下河清理,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体化泵闸,包括基岸、闸门支柱和拦污组件,所述基岸的两侧均设置有梯形台,所述梯形台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拦污组件包括第一栅格板和第二栅格板,所述第一栅格板设置于梯形台的上方,所述第二栅格板设置于梯形台的一端,且第二栅格板的一端与梯形台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栅格板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第一栅格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滑条,所述滑条的一端设置于滑槽内,并与其滑动配合。

4、所述闸门支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闸门支柱分别设置于基岸的两侧,两组所述闸门支柱之间滑动连接有闸门主体,所述闸门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泵体,所述闸门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室,所述闸门主体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吊扣,所述连接吊扣的一端设置于控制室的内部,所述拦污组件设置于闸门主体的前方。

5、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平台,所述配合平台的一端与安装平台固定连接,所述配合平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与第一栅格板相对应,所述配合平台上表面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配合平台上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同步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同步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线轮,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的线缆外侧面设置有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贯穿配合平台,并与第一栅格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同步电机输出端的线轮外侧面均设置有第二牵引绳,两组所述第二牵引绳的一端贯穿配合平台,并与第一栅格板的两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拦污组件,在需要清理杂物时,先启动伺服电机,使第一牵引绳带动第一栅格板上移一定高度,使其与第二栅格板形成一定角度,防止堆积物掉落,再启动同步电机,使第二牵引绳带动第一栅格板上升,配合滑条在滑槽内滑动,使第一栅格板上堆积的杂物被缓慢抬升至配合平台处,进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杂物的处理,有效提高清理的效率。

6、所述伺服电机与同步电机均与控制室电性连接。

7、所述闸门支柱的一侧面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内部铰接有联动杆,所述第二栅格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座,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配合座铰接;通过设置电动推杆、铰接座和联动杆,能够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利用电动推杆带动联动杆推动第二栅格板,对其与梯形台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河水的不同流速,以便进行更好的拦污。

8、所述电动推杆与控制室电性连接。

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通过设置拦污组件,在需要清理杂物时,先启动伺服电机,使第一牵引绳带动第一栅格板上移一定高度,使其与第二栅格板形成一定角度,防止堆积物掉落,再启动同步电机,使第二牵引绳带动第一栅格板上升,配合滑条在滑槽内滑动,使第一栅格板上堆积的杂物被缓慢抬升至配合平台处,进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杂物的处理,有效提高清理的效率;通过设置电动推杆、铰接座和联动杆,能够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利用电动推杆带动联动杆推动第二栅格板,对其与梯形台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河水的不同流速,以便进行更好的拦污。

11、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泵闸,包括基岸(1)、闸门支柱(2)和拦污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岸(1)的两侧均设置有梯形台(101),所述梯形台(101)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2),所述拦污组件(3)包括第一栅格板(301)和第二栅格板(302),所述第一栅格板(301)设置于梯形台(101)的上方,所述第二栅格板(302)设置于梯形台(101)的一端,且第二栅格板(302)的一端与梯形台(10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栅格板(302)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滑槽(305),所述第一栅格板(30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滑条(306),所述滑条(306)的一端设置于滑槽(305)内,并与其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泵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支柱(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闸门支柱(2)分别设置于基岸(1)的两侧,两组所述闸门支柱(2)之间滑动连接有闸门主体(204),所述闸门主体(204)的内部安装有泵体(205),所述闸门支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平台(201),所述安装平台(201)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室(202),所述闸门主体(204)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吊扣(206),所述连接吊扣(206)的一端设置于控制室(202)的内部,所述拦污组件(3)设置于闸门主体(204)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泵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平台(203),所述配合平台(203)的一端与安装平台(201)固定连接,所述配合平台(203)的上表面开设有开槽(207),所述开槽(207)与第一栅格板(301)相对应,所述配合平台(203)上表面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303),所述配合平台(203)上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同步电机(304),所述伺服电机(303)与同步电机(304)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线轮,所述伺服电机(303)输出端的线缆外侧面设置有第一牵引绳(308),所述第一牵引绳(308)的一端贯穿配合平台(203),并与第一栅格板(3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同步电机(304)输出端的线轮外侧面均设置有第二牵引绳(309),两组所述第二牵引绳(309)的一端贯穿配合平台(203),并与第一栅格板(301)的两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泵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303)与同步电机(304)均与控制室(202)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泵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支柱(2)的一侧面安装有电动推杆(4),所述电动推杆(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座(41),所述铰接座(41)的内部铰接有联动杆(42),所述第二栅格板(30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座(307),所述联动杆(42)的一端与配合座(307)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泵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4)与控制室(202)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泵闸,包括基岸(1)、闸门支柱(2)和拦污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岸(1)的两侧均设置有梯形台(101),所述梯形台(101)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2),所述拦污组件(3)包括第一栅格板(301)和第二栅格板(302),所述第一栅格板(301)设置于梯形台(101)的上方,所述第二栅格板(302)设置于梯形台(101)的一端,且第二栅格板(302)的一端与梯形台(10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栅格板(302)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滑槽(305),所述第一栅格板(30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滑条(306),所述滑条(306)的一端设置于滑槽(305)内,并与其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泵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支柱(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闸门支柱(2)分别设置于基岸(1)的两侧,两组所述闸门支柱(2)之间滑动连接有闸门主体(204),所述闸门主体(204)的内部安装有泵体(205),所述闸门支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平台(201),所述安装平台(201)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室(202),所述闸门主体(204)上端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吊扣(206),所述连接吊扣(206)的一端设置于控制室(202)的内部,所述拦污组件(3)设置于闸门主体(204)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泵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配合平台(20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兆钢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博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