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4159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平台,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包括浮撑件、支撑组件、光伏组件和反光装置;浮撑件包括至少两排用于提供浮力支撑的浮体;支撑组件设置于相邻两排浮体之间;光伏组件至少包括设置于支撑组件上的光伏板,以将吸收的光照转化为电能;反光装置用于将未被吸收的光照反射至光伏板。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平台,通过设置反光装置,实现了将光伏板初次未吸收的光照重新反射至光伏板上,使得光伏板对光照进行二次或多次吸收,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光照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光伏平台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平台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板接收太阳光能,而通过光电效应生成电力。水上光伏是光伏行业重要的分支,水上光伏发电具有比地面光伏发电效率更高,同时能减少水资源的蒸发,抑制水藻的生长等诸多优点。水上光伏发电一般通过在水面上建设水上光伏平台的方式,以实现水上光伏发电的目的。

2、传统的水上光伏排布在单位空间内光伏组件并不能将全部光照完全吸收,导致光照利用率较低,从而影响了光伏平台的发电效率。

3、此外,传统的水上光伏排布一般采用二维的排布形式,而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用电量的增加,需要搭建大量的水上光伏平台,以满足用电需求,但这将增加水上光伏平台的铺设面积,占用大量的水面空间。

4、因此,如何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照利用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平台,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照利用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光伏平台,包括:

4、浮撑件,所述浮撑件包括至少两排用于提供浮力支撑的浮体;

5、支撑组件,设置于相邻两排所述浮体之间;

6、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光伏板,以将吸收的光照转化为电能;

7、反光装置,用于将未被吸收的光照反射至所述光伏板。

8、可选地,在上述光伏平台中,所述光伏板沿所述支撑组件的竖直方向至少设置有两层,且每层的所述光伏板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两层所述光伏板交错分布或对齐分布。

9、可选地,在上述光伏平台中,所述支撑组件至少包括在所述浮体上设置的竖向支撑件和用于与相邻两排所述浮体上的所述竖向支撑件连接的水平支撑件,所述光伏板固定于所述水平支撑件上。

10、可选地,在上述光伏平台中,所述水平支撑件沿所述竖向支撑件的竖直方向至少设置有两层,所述竖向支撑件至少包括沿所述浮体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支撑杆,每层所述水平支撑件至少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两个水平支撑杆,所述光伏板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水平支撑杆上。

11、可选地,在上述光伏平台中,所述水平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套设在所述竖向支撑杆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连接。

12、可选地,在上述光伏平台中,所述水平支撑杆上的连接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用于锁止所述水平支撑杆的连接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滑动的锁止件。

13、可选地,在上述光伏平台中,所述竖向支撑杆上间隔分布有用于调节所述水平支撑杆高度的多个调节孔,所述水平支撑杆的连接环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孔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竖向支撑杆的调节孔与所述连接环的安装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14、可选地,在上述光伏平台中,所述光伏板为多个,且各个所述光伏板呈阵列排布,以形成光伏区;所述反光装置至少为两个,且所述反光装置包括用于反射光线的凹面镜和用于调节所述凹面镜高度的伸缩杆,所述反光装置设置于所述光伏区内侧和/或所述光伏区外侧,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刻度标识。

15、可选地,在上述光伏平台中,所述光伏板具有成对设置的长边侧和短边侧,所述光伏板的长边侧平行于所述浮体分布,以在所述浮体两侧的所述光伏板之间形成运维走道。

16、可选地,在上述光伏平台中,所述光伏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侧和第二长边侧,且所述光伏板的第二长边侧向所述第一长边侧倾斜设置。

17、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平台,通过设置至少两排浮体,以为光伏平台提供浮力支撑,并在相邻两排浮体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将光伏组件的光伏板设置于支撑组件上,从而通过光伏板将吸收的光照转化为电能。同时,通过设置反光装置,将光伏板初次未吸收的光照重新反射至光伏板上,使得光伏板进行二次或多次吸收,从而实现光照利用率的最大化。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平台,通过设置反光装置,实现了将光伏板初次未吸收的光照重新反射至光伏板上,使得光伏板对光照进行二次或多次吸收,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光照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光伏平台的发电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41)沿所述支撑组件(3)的竖直方向至少设置有两层,且每层的所述光伏板(41)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两层所述光伏板(41)交错分布或对齐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至少包括在所述浮体(21)上设置的竖向支撑件(31)和用于与相邻两排所述浮体(21)上的所述竖向支撑件(31)连接的水平支撑件(32),所述光伏板(41)固定于所述水平支撑件(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件(32)沿所述竖向支撑件(31)的竖直方向至少设置有两层,所述竖向支撑件(31)至少包括沿所述浮体(21)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支撑杆(311),每层所述水平支撑件(32)至少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311)的两个水平支撑杆(321),所述光伏板(41)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水平支撑杆(3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杆(321)上设置有用于套设在所述竖向支撑杆(311)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311)之间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杆(321)上的连接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311)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用于锁止所述水平支撑杆(321)的连接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311)滑动的锁止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杆(311)上间隔分布有用于调节所述水平支撑杆(321)高度的多个调节孔,所述水平支撑杆(321)的连接环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孔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竖向支撑杆(311)的调节孔与所述连接环的安装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41)为多个,且各个所述光伏板(41)呈阵列排布,以形成光伏区(42);所述反光装置(5)至少为两个,且所述反光装置(5)包括用于反射光线的凹面镜(51)和用于调节所述凹面镜(51)高度的伸缩杆(52),所述反光装置(5)设置于所述光伏区内侧(421)和/或所述光伏区外侧(422),所述伸缩杆(52)上设置有刻度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41)具有成对设置的长边侧(411)和短边侧(412),所述光伏板(41)的长边侧(411)平行于所述浮体(21)分布,以在所述浮体(21)两侧的所述光伏板(41)之间形成运维走道(2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4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侧(4111)和第二长边侧(4112),且所述光伏板(41)的第二长边侧(4112)向所述第一长边侧(4111)倾斜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41)沿所述支撑组件(3)的竖直方向至少设置有两层,且每层的所述光伏板(41)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两层所述光伏板(41)交错分布或对齐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至少包括在所述浮体(21)上设置的竖向支撑件(31)和用于与相邻两排所述浮体(21)上的所述竖向支撑件(31)连接的水平支撑件(32),所述光伏板(41)固定于所述水平支撑件(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件(32)沿所述竖向支撑件(31)的竖直方向至少设置有两层,所述竖向支撑件(31)至少包括沿所述浮体(21)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支撑杆(311),每层所述水平支撑件(32)至少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竖向支撑杆(311)的两个水平支撑杆(321),所述光伏板(41)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水平支撑杆(3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杆(321)上设置有用于套设在所述竖向支撑杆(311)上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311)之间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杆(321)上的连接环与所述竖向支撑杆(311)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用于锁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昆吴维武马亚清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水面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