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复材打磨,具体是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1、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性能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性特征,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在航天领域中使用的材料大都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根据公开号为202321649214.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材打磨及清洗装置,涉及复材打磨
,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钮,所述操作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板,且排水板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打磨机构,且打磨机构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打磨轮,且安装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清洁机构,所述操作台的内部底端开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槽延伸至操作台的外部一侧。本技术将物件放置在操作台内部后,即可控制电机进行运作,同时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转动时会控制安装块进行左右运动,同时液压杆与滑块会进行同步运动,当左右位置调整好后,即可控制液压杆进行伸缩。
3、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对碳纤维复材的不同位置进行打磨,但是上述方案在实际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板进行打磨的过程中,不能够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定位,并且无法快速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板进行翻转,导致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板打磨时的效率低下,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包括打磨开槽台,所述打磨开槽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持立板,两个所述支持立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设置有全方位打磨机构,所述全方位打磨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打磨器,所述打磨开槽台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夹持机构,两个所述夹持机构均包括螺纹杆二和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侧圆槽,所述打磨开槽台的右侧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支撑转杆,所述支撑转杆的左端与右侧侧圆槽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转杆的外表面与打磨开槽台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翻转板,所述打磨开槽台的左侧壁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左侧侧圆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3、进一步的,所述全方位打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外表面与右侧支持立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一,所述螺纹杆一的左端与左侧支持立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一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支撑块,所述移动支撑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持立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支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内壁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打磨器安装在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
6、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二的外表面与限位框的内顶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二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板,两个所述导板的外表面均与限位框的内壁滑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的外表面均与限位框的内壁滑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表面与打磨开槽台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杆的外表面缠绕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翻转板的右侧面和插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夹持机构、侧圆槽、翻转机构和第三电动推杆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板的夹持与定位,并且能够实现方便快捷的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板进行翻转,使得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板进行打磨时的效率更高。
11、2、本技术通过使用设置的全方位打磨机构,能够带动打磨器进行全方位的移动,就能够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板进行全方位的打磨,从而能够提高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板打磨的效率,进而能够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包括打磨开槽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开槽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持立板(8),两个所述支持立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设置有全方位打磨机构(2),所述全方位打磨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打磨器(3),所述打磨开槽台(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夹持机构(4),两个所述夹持机构(4)均包括螺纹杆二(401)和限位框(405),所述限位框(4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侧圆槽(5),所述打磨开槽台(1)的右侧设置有翻转机构(6),所述翻转机构(6)包括支撑转杆(604),所述支撑转杆(604)的左端与右侧侧圆槽(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转杆(604)的外表面与打磨开槽台(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转杆(60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翻转板(603),所述打磨开槽台(1)的左侧壁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7),所述第三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与左侧侧圆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方位打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01),所述第一电机(201)的外表面与右侧支持立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块(20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L形板(205),所述L形板(205)的内壁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206),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0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208),所述打磨器(3)安装在第二电动推杆(208)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二(401)的外表面与限位框(405)的内顶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二(40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挤压板(402),所述挤压板(4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板(403),两个所述导板(403)的外表面均与限位框(405)的内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4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导向柱(404),两个所述导向柱(404)的外表面均与限位框(405)的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60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601),所述插杆(601)的外表面与打磨开槽台(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杆(601)的外表面缠绕有复位弹簧(602),所述复位弹簧(60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翻转板(603)的右侧面和插杆(6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包括打磨开槽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开槽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持立板(8),两个所述支持立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设置有全方位打磨机构(2),所述全方位打磨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打磨器(3),所述打磨开槽台(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夹持机构(4),两个所述夹持机构(4)均包括螺纹杆二(401)和限位框(405),所述限位框(4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侧圆槽(5),所述打磨开槽台(1)的右侧设置有翻转机构(6),所述翻转机构(6)包括支撑转杆(604),所述支撑转杆(604)的左端与右侧侧圆槽(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转杆(604)的外表面与打磨开槽台(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转杆(60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翻转板(603),所述打磨开槽台(1)的左侧壁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7),所述第三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与左侧侧圆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方位打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01),所述第一电机(201)的外表面与右侧支持立板(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一(202),所述螺纹杆一(202)的左端与左侧支持立板(8)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一(20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支撑块(203),所述移动支撑块(20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向杆(204),所述导向杆(20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持立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欣港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