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3660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打滑齿轮、第二打滑齿轮、弹簧和卡簧;第二打滑齿轮与驱动源输出端配合,第一打滑齿轮包含穿过第二打滑齿轮的中心柱,中心柱上的不同轴向位置具有固定卡簧的多个限位槽,所述第二打滑齿轮的内周面与卡簧和中心柱围成容纳弹簧的空腔;第二打滑齿轮与第一打滑齿轮具有轴向配合的打滑结构,通过调节弹簧的挤压力控制所述打滑结构正位配合或者错位滑动。本技术将产生打滑阻力的弹簧设置于第二打滑齿轮内部,使得第二打滑齿轮的内部空间充分使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使得打滑齿轮受力点与弹簧着力点接近,也提高了结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齿轮传动,尤其涉及一种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1、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是齿轮传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上现有打滑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占用空间相对较大,且打滑力不可调节,即使用相同的零件装配组件的打滑力是相同的,除非更换部分重要零件才能使打滑力有差异变化,这样相对较繁琐。

2、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无需更换零件条件下既实现打滑力可调节,同时也实现节约空间的打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占用空间相对较大且打滑力不可调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2、本技术提出一种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打滑齿轮、第二打滑齿轮、弹簧和卡簧;第二打滑齿轮与驱动源输出端配合,第一打滑齿轮包含穿过第二打滑齿轮的中心柱,中心柱上的不同轴向位置具有固定卡簧的多个限位槽,所述第二打滑齿轮的内周面与卡簧和中心柱围成容纳弹簧的空腔;第二打滑齿轮与第一打滑齿轮具有轴向配合的打滑结构,通过调节弹簧的挤压力控制所述打滑结构正位配合或者错位滑动。

3、进一步的,所述打滑结构包括位于第二打滑齿轮且朝向下方凸起的若干第一棘爪和位于第一打滑齿轮且朝向上方凸起的若干第二棘爪,第一棘爪与第二棘爪相互啮合。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滑齿轮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环形柱和第一底板,第一环形柱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齿形部,第一打滑齿轮上的打滑结构位于第一底板的上表面,中心柱与第一底板固定。

<p>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打滑齿轮包括第二环形柱和位于第二环形柱底部的第二底板,第二环形柱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齿形部,第二打滑齿轮的打滑结构位于第二底板的下表面;所述弹簧的端部抵在第二底板的上表面。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环形柱和第二底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环形柱,所述第三环形柱与第一环形柱的内表面贴合。

7、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外周面与第二环形柱的内周面接触。

8、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与卡簧的轴向端面之间还设有垫片。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均包括圆弧凸台和对称布置于圆弧凸台两侧的斜面,相邻第一棘爪或者第二棘爪的斜面之间形成与圆弧凸台配合的卡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板的中心具有供中心柱穿过的第四环形柱,所述中心柱的外周面与第四环形柱的内周面贴合。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滑齿轮一体成型。

12、进一步的,令所述空腔内部的轴向距离为h,弹簧的线径为d,弹簧的圈数为n,打滑结构的高度间隙为h,则h≥h+d*n。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技术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将产生打滑阻力的弹簧设置于第二打滑齿轮内部,使得第二打滑齿轮的内部空间充分使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使得打滑齿轮受力点与弹簧着力点接近,也提高了结构可靠性。

15、(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打滑齿轮上设置不同位置的限位槽,从而控制弹簧的压缩量,以实现调节打滑力大小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打滑齿轮(1)、第二打滑齿轮(2)、弹簧(3)和卡簧(4);第二打滑齿轮(2)与驱动源输出端配合,第一打滑齿轮(1)包含穿过第二打滑齿轮(2)的中心柱(101),中心柱(101)上的不同轴向位置具有固定卡簧(4)的多个限位槽(102),所述第二打滑齿轮(2)的内周面与卡簧(4)和中心柱(101)围成容纳弹簧(3)的空腔(5);第二打滑齿轮(2)与第一打滑齿轮(1)具有轴向配合的打滑结构(6),通过调节弹簧(3)的挤压力控制所述打滑结构(6)正位配合或者错位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滑结构(6)包括位于第二打滑齿轮(2)且朝向下方凸起的若干第一棘爪(601)和位于第一打滑齿轮(1)且朝向上方凸起的若干第二棘爪(602),第一棘爪(601)与第二棘爪(602)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滑齿轮(1)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环形柱(103)和第一底板(104),第一环形柱(103)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齿形部(105),第一打滑齿轮(1)上的打滑结构(6)位于第一底板(104)的上表面,中心柱(101)与第一底板(104)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滑齿轮(2)包括第二环形柱(201)和位于第二环形柱(201)底部的第二底板(202),第二环形柱(201)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齿形部(203),第二打滑齿轮(2)的打滑结构(6)位于第二底板(202)的下表面;所述弹簧(3)的端部抵在第二底板(202)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柱(201)和第二底板(20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环形柱(204),所述第三环形柱(204)与第一环形柱(103)的内表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的外周面与第二环形柱(201)的内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与卡簧(4)的轴向端面之间还设有垫片(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爪(601)和第二棘爪(602)均包括圆弧凸台(7)和对称布置于圆弧凸台(7)两侧的斜面(8),相邻第一棘爪(601)或者第二棘爪(602)的斜面(8)之间形成与圆弧凸台(7)配合的卡槽(9)。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02)的中心具有供中心柱(101)穿过的第四环形柱(205),所述中心柱(101)的外周面与第四环形柱(205)的内周面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滑齿轮(1)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令所述空腔(5)内部的轴向距离为H,弹簧(3)的线径为d,弹簧(3)的圈数为n,打滑结构(6)的高度间隙为h,则H≥h+d*n。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打滑齿轮(1)、第二打滑齿轮(2)、弹簧(3)和卡簧(4);第二打滑齿轮(2)与驱动源输出端配合,第一打滑齿轮(1)包含穿过第二打滑齿轮(2)的中心柱(101),中心柱(101)上的不同轴向位置具有固定卡簧(4)的多个限位槽(102),所述第二打滑齿轮(2)的内周面与卡簧(4)和中心柱(101)围成容纳弹簧(3)的空腔(5);第二打滑齿轮(2)与第一打滑齿轮(1)具有轴向配合的打滑结构(6),通过调节弹簧(3)的挤压力控制所述打滑结构(6)正位配合或者错位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滑结构(6)包括位于第二打滑齿轮(2)且朝向下方凸起的若干第一棘爪(601)和位于第一打滑齿轮(1)且朝向上方凸起的若干第二棘爪(602),第一棘爪(601)与第二棘爪(602)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滑齿轮(1)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环形柱(103)和第一底板(104),第一环形柱(103)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齿形部(105),第一打滑齿轮(1)上的打滑结构(6)位于第一底板(104)的上表面,中心柱(101)与第一底板(104)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过载打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滑齿轮(2)包括第二环形柱(201)和位于第二环形柱(201)底部的第二底板(202),第二环形柱(201)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齿形部(203),第二打滑齿轮(2)的打滑结构(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钰伟殷立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