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电源和便携式储能设备。
技术介绍
1、市场上的便携式储能产品的充电模式主要包括光伏pv充电、ac充电和pd(powerdelivery)协议充电。当前便携式储能产品的dc充电模式多为光伏pv充电,少部分是pd协议充电,这两种模式通常独立对电池进行充电,难以实现在一个产品上的兼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电源和便携式储能设备。
2、具体的,本申请包括如下内容: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电池模组、mppt充放模块和控制模块;
4、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与所述mppt充放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5、所述mppt充放模块包括pd充放电子模块和光伏充电子模块,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6、当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输入端接入第一外部信号时,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用于向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输出激活信号,以使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向所述电池模组输出第一充电信号;
7、当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的输入端接入第二外部信号时,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电池模组输出第二充电信号;
8、当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接入负载信号时,所述p
9、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一继电器;
10、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11、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四引脚作为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当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一外部信号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导通,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向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输出所述激活信号;
12、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作为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1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五引脚作为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当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接入负载信号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和第五引脚导通,以向所述负载输出所述第三充电信号。
14、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还包括pd充放电控制单元,所述pd充放电控制单元包括usb接口、协议ic芯片、驱动ic单元和pd功率电路;
15、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协议ic芯片通信连接,所述协议ic芯片与所述驱动ic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ic单元与所述pd功率电路电连接,所述pd功率电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引脚电连接;
16、所述usb接口作为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输入端。
1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18、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由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19、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20、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2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引脚电连接。
2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和第二继电器;
23、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24、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引脚作为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当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二外部信号时,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导通,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的输出端向所述电池模组输出所述第二充电信号;
25、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控制端作为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2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还包括mppt控制单元,所述mppt控制单元包括mppt输入接口和mppt功率电路,所述mppt输入接口与所述mppt功率电路电连接,所述mppt功率电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mppt输入接口用于接入光伏充电设备和/或车充设备,以获取所述第二外部信号。
27、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
28、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由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29、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30、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3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引脚电连接。
3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储能系统。
3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储能设备,所述便携式储能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电源。
34、本技术提供的储能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5、本申请在满足mppt模块外部充电的情况下,还兼容pd协议的充电模块,使得pd电路不仅可以对高串数的便携储能电池系统进行充电,还可以在光伏/车充接入充电的同时,给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成本增加少的基础上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电池模组、MPPT充放模块和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一继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五引脚作为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当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接入负载信号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和第五引脚导通,以向所述负载输出所述第三充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还包括PD充放电控制单元,所述PD充放电控制单元包括USB接口、协议IC芯片、驱动IC单元和PD功率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引脚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充电子模块还包括MPPT控制单元,所述MPPT控制单元包括MPPT输入接口和MPPT功率电路,所述MPPT输入接口与所述MPPT功率电路电连接,所述MPPT功率电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四引脚电连接,所述MPPT输入接口用于接入光伏充电设备和/或车充设备,以获取所述第二外部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引脚电连接。
11.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
12.一种便携式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电池模组、mppt充放模块和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一继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五引脚作为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当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接入负载信号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引脚和第五引脚导通,以向所述负载输出所述第三充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d充放电子模块还包括pd充放电控制单元,所述pd充放电控制单元包括usb接口、协议ic芯片、驱动ic单元和pd功率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引脚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兆志,纪业新,程杰华,李章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欣旺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