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1、仿古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致力于模仿并再现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经典的传统造景、重要的历史建筑、珍贵的文物建筑以及充满韵味的古村落群,从而还原和再现历史风貌的概况,在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架结构方式而闻名于世,这种结构方式不仅彰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在木构架结构中,各个构件之间巧妙地采用了斗拱和榫卯方式进行连接,斗拱作为古建筑中的精美构件,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增强建筑的稳定性,而榫卯连接则是木构架结构中的核心技艺,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构件相互咬合,形成稳固的连接,使得整个建筑在结构上更加牢固。
2、古建筑建设时采用木头结构容易受潮腐蚀,斗拱和榫卯结构在制造时非常麻烦,且人工成本较高,同时安装也较为复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古建筑建设方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现代旅游景区中,为了营造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往往需要建设一些仿古建筑,然而,传统的木头结构和连接方式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快速、高效的建设需求,而现有的一些仿古建筑装配式柱梁结构往往采用螺栓与螺孔的配合,螺栓与螺孔的连接方式属于现代连接方式,与仿古建筑所追求的传统韵味存在一定的冲突,为此,本新型提供一种仿古建筑的装配式柱梁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3、中国专利文献cn217079901u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的装配式柱梁结构,包括支柱和
4、上述文献中的装置虽然可以通过顶梁插槽与横梁连接器以及斜梁连接器,能够将横梁与斜梁快速与顶梁快速装配安装,其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适用于景区仿古建筑使用,但是上述文献中的装置采用螺栓与螺孔的连接方式,在仿古建筑中的运用,会削弱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这些现代元素可能会打破仿古建筑的整体风格,使其显得过于生硬和突兀,从而失去了传统建筑所特有的韵味和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包括立柱、横梁、遮隐块和推块;立柱上部开设有放置槽一,放置槽一内腔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一,横梁靠近连接块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对接块与相邻的两个连接块一卡接,对接块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对接块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三,两个连接块三与两个连接块二共同固定连接,两个连接块二远离连接块一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靠近连接块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弹簧三,若干弹簧三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共同与连接块二固定连接,连接板靠近连接块二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杆,同侧的卡接杆靠近连接块一的一侧与连接块一内腔插接,推块为楔形,推块下部与对接块内腔卡接。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在横梁靠近连接块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然后对接块与两个连接块一卡接,从而能够将对接块快速的与连接块一进行连接,通过在对接块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然后连接块二远离连接块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然后将推块放置在两个连接板之间,利用推块推动两个连接板朝着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从而能够推动卡接杆进入连接块一内腔中,能够让连接板与连接块一连接在一起,由于弹簧三与连接块二固定连接,连接块二下端与对接块上端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通过卡接杆对对接块在两个连接块一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便于将立柱与横梁进行连接;
5、通过将推块设置为楔形,从而在将推块朝着对接块内腔方向移动时,便于推动连接板朝着连接块二的方向移动,然后能够带动卡接杆进入连接块一内腔中,由于推块下部与对接块内腔卡接,从而能够利用对接块内腔对推块的位置进行限定。
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块一上部开设有滑槽一,滑槽一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二,限位块二外表面与滑槽一内腔滑动连接,限位杆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滑槽一内腔设置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一端与滑槽一内腔顶部固定连接,弹簧一另一端与连接环顶部固定连接。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能够利用弹簧一的弹力推动连接环在滑槽一内腔中向下滑动,然后利用连接环带动限位杆一起向下滑动,由于限位杆与限位块二固定连接,从而在限位杆向下滑动时,能够带动限位块二一起向下移动,从而当卡接杆被推至连接块一内腔中时,能够利用限位块二与卡接杆接触,从而能够对卡接杆在连接块一内腔中的位置进行限定。
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块二上部对称开设有放置槽二,连接块二上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同侧限位组件内腔与放置槽二内腔相通。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在连接块二上部对称开设有放置槽二,从而能够利用放置槽二对遮隐块的位置进行引导,然后便于将遮隐块与连接块二快速地进行对接,通过在连接块二上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从而能够利用限位组件对遮隐块下部在放置槽二内腔中的位置进行限定。
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遮隐块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限位块一,若干限位块一靠近限位组件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限位块一外表面在放置槽二内腔中滑动,从而便于将遮隐块与连接块二进行连接,通过在限位块一靠近限位组件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从而能够利用限位槽与限位组件的配合,快速地对限位块一在放置槽二内腔中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限位块一在放置槽二内腔中上下滑动。
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限位组件包括外壳,外壳内腔与放置槽二内腔相通,外壳外表面与连接块二固定连接,外壳内腔滑动连接有卡块,卡块远离限位槽的一侧与外壳内腔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二。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由于外壳内腔与放置槽二内腔相通,从而卡块的一侧位于放置槽二内腔中,限位块一在放置槽二内腔中向下移动时,限位块一会对相邻的卡块施加作用力,推动卡块在外壳内腔中滑动,然后带动弹簧二进行收缩,当卡块与相邻的限位槽内腔接触时,在弹簧二的弹力作用力下,会带动弹簧二进行伸展,然后会推动卡块朝着限位槽内腔方向移动,然后在限位槽与卡块的配合,能够对限位块一的位置进行限定。
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板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包括立柱(1)、横梁(2)、遮隐块(3)和推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部开设有放置槽一(11),所述放置槽一(11)内腔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一(4),所述横梁(2)靠近连接块一(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21),所述对接块(21)与相邻的两个连接块一(4)卡接,所述对接块(21)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5),所述对接块(21)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三(7),两个所述连接块三(7)与两个所述连接块二(5)共同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二(5)远离连接块一(4)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8),所述连接组件(8)包括连接板(84),所述连接板(84)靠近连接块二(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弹簧三(82),若干所述弹簧三(82)远离连接板(84)的一侧共同与连接块二(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4)靠近连接块二(5)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杆(83),同侧的所述卡接杆(83)靠近连接块一(4)的一侧与连接块一(4)内腔插接,所述推块(6)为楔形,所述推块(6)下部与对接块(21)内腔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二(5)上部对称开设有放置槽二(52),所述连接块二(5)上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组件(51),同侧所述限位组件(51)内腔与放置槽二(52)内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隐块(3)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限位块一(31),若干所述限位块一(31)靠近限位组件(51)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3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1)包括外壳(511),所述外壳(511)内腔与放置槽二(52)内腔相通,所述外壳(511)外表面与连接块二(5)固定连接,所述外壳(511)内腔滑动连接有卡块(513),所述卡块(513)远离限位槽(32)的一侧与外壳(511)内腔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二(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84)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块(81),所述连接块三(7)靠近滑块(81)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滑槽二(71),所述滑块(81)为T型,同侧的所述滑块(81)外表面与滑槽二(71)内腔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包括立柱(1)、横梁(2)、遮隐块(3)和推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部开设有放置槽一(11),所述放置槽一(11)内腔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一(4),所述横梁(2)靠近连接块一(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21),所述对接块(21)与相邻的两个连接块一(4)卡接,所述对接块(21)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二(5),所述对接块(21)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三(7),两个所述连接块三(7)与两个所述连接块二(5)共同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二(5)远离连接块一(4)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8),所述连接组件(8)包括连接板(84),所述连接板(84)靠近连接块二(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弹簧三(82),若干所述弹簧三(82)远离连接板(84)的一侧共同与连接块二(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4)靠近连接块二(5)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卡接杆(83),同侧的所述卡接杆(83)靠近连接块一(4)的一侧与连接块一(4)内腔插接,所述推块(6)为楔形,所述推块(6)下部与对接块(21)内腔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古建筑木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一(4)上部开设有滑槽一(42),所述滑槽一(42)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3),所述限位杆(43)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二(41),所述限位块二(41)外表面与滑槽一(42)内腔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43)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徐新彪,刘辰,张伟,李波,赵雷,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新美城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