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312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通过多联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步履式顶推系统率先将梁体顶起,之后向前移动落下,再由竖向可变高度支撑系统支撑,之后继续由步履式顶推系统将梁体顶起,此时梁体的梁高沿顶推纵向路径发生变化,梁体落下后在对应位置,竖向可变高度支撑系统的千斤顶对应降低,维持主梁的平衡。同时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和横向纠偏传力系统随着顶推的前进,向主梁施加不同的水平力,完成曲线梁的横向纠偏,整个过程提前设定坐标程序,自动化控制,从而完成整个变高度曲线钢箱梁的智能顶推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了大跨度变高度曲线钢箱梁的顶推施工,对于跨越复杂水域、公路的桥梁,有着很好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桥梁顶推技术自应用以来,在跨越河流、山谷以及繁忙线路之上应用日渐增多,顶推技术有多点式顶推和单点式顶推,多点式顶推通常不需要设置滑道,应用范围大于单点式顶推。

2、现阶段多点式顶推通常用在等高度桥梁的施工上,变高度桥梁的多点式顶推,因为固定高度的支点与梁高变化无法匹配,施工工艺一直是业内难点,且相关案例很少,同时在曲线上的变高度箱梁多点式顶推工艺就少之又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解决了大跨度变高度曲线钢梁的顶推难题,本专利技术适用性强,值得推广。

2、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3、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在梁体的梁底位置设置可变高度支撑系统和步履式顶推系统,其中所述步履式顶推系统设置在所述可变高度支撑系统的两侧,同时,在所述梁体的侧面位置设置横向纠偏传力系统,在所述横向纠偏传力系统的底部设置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所述可变高度支撑系统、步履式顶推系统、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横向纠偏传力系统的工作状态由所述多联动智能控制系统连接控制;

5、所述多联动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步履式顶推系统率先将所述梁体顶起,之后向前移动落下由所述竖向可变高度支撑系统支撑,之后继续由所述步履式顶推系统将所述梁体顶起,此时梁体的梁高在顶推支架处梁高发生变化,所述竖向可变高度支撑系统的千斤顶对应降低,保证梁体落下后,桥梁平面标高变化平顺,维持主梁的平衡。同时所述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和所述横向纠偏传力系统随着顶推的前进,向主梁施加不同的水平力,完成曲线梁的横向纠偏,从而完成整个变高度曲线钢箱梁的智能顶推作业。

6、所述可变高度支撑系统包括梁底楔形角钢、顶钢板、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和竖向千斤顶,其中将所述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安装在所述竖向千斤顶上,将所述顶钢板设置在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上,将所述梁底楔形角钢设置在所述顶钢板上。

7、在所述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与所述顶钢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支座。

8、所述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包括千斤顶、工字钢横梁、上支架系统、下支架系统,其中将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下支架系统上,将所述工字钢横梁设置在所述千斤顶上,将所述上支架系统设置在所述工字钢横梁上,将所述上支架系统与所述横向纠偏传力系统连接。

9、所述横向纠偏传力系统包括上下水平千斤顶、槽钢反力架、楔形垫块,其中所述槽钢反力架与所述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的上支架系统连接,将所述上下水平千斤顶与所述槽钢反力架连接,将所述楔形垫块设置在所述上下水平千斤顶的顶推端位置。

10、在所述上下水平千斤顶与所述楔形垫块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块。

11、所述多联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布置在梁底和两侧的传感器以及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控制可变高度支撑系统、步履式顶推系统、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横向纠偏传力系统的工作。

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实现了大跨度变高度曲线钢箱梁的顶推施工,对于跨越复杂水域、公路的桥梁,有着很好的适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高度支撑系统包括梁底楔形角钢、顶钢板、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和竖向千斤顶,其中将所述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安装在所述竖向千斤顶上,将所述顶钢板设置在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上,将所述梁底楔形角钢设置在所述顶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与所述顶钢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包括千斤顶、工字钢横梁、上支架系统、下支架系统,其中将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下支架系统上,将所述工字钢横梁设置在所述千斤顶上,将所述上支架系统设置在所述工字钢横梁上,将所述上支架系统与所述横向纠偏传力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纠偏传力系统包括上下水平千斤顶、槽钢反力架、楔形垫块,其中所述槽钢反力架与所述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的上支架系统连接,将所述上下水平千斤顶与所述槽钢反力架连接,将所述楔形垫块设置在所述上下水平千斤顶的顶推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水平千斤顶与所述楔形垫块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布置在梁底和两侧的传感器以及总控制器,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控制可变高度支撑系统、步履式顶推系统、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横向纠偏传力系统的工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高度支撑系统包括梁底楔形角钢、顶钢板、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和竖向千斤顶,其中将所述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安装在所述竖向千斤顶上,将所述顶钢板设置在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上,将所述梁底楔形角钢设置在所述顶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排工字钢支撑短柱与所述顶钢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高度曲线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纠偏装置竖向升高系统包括千斤顶、工字钢横梁、上支架系统、下支架系统,其中将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下支架系统上,将所述工字钢横梁设置在所述千斤顶上,将所述上支架系统设置在所述工字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恒博李博雷海星仝波尹海军郭琦蒲广宁周文学李琳豪肖飒邹妮娜李芳花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