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数据中心制冷,尤其涉及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1、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政府和行业共识,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指标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目前,主要利用自然冷源的方式来提升数据中心pue指标,但是数据中心利用自然冷源的方案基本是单级利用,比如采用风冷氟泵空调或者采用自然冷却风冷冷水机组,且这些方案均是在室外温度低于某个较低的值时才能开启,无法形成阶梯级利用自然冷源,这就会造成自然冷源的利用时长较短,导致数据中心pue指标难以提升。
2、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旨在解决因数据中心自然冷源的利用时长较短而导致数据中心pue指标难以提升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所述数据中心制冷方法应用于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所述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包括风冷氟泵空调以及冷却塔供冷模块,所述冷却塔供冷模块包括冷却塔、板式换热器以及水冷精密空调;所述方法包括:
3、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
4、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压缩机变频模式下高能效区对应的第二启动临界温度;
5、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部分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三启动临界温度;
6、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完全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四启动
7、基于所述第一启动临界温度、所述第二启动临界温度、所述第三启动临界温度以及所述第四启动临界温度,根据当前室外环境温度确定自然冷源运行模式。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9、确定在第一制冷量与第二制冷量相同时的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制冷量为水冷精密空调的制冷量,所述第二制冷量为风冷氟泵空调的制冷量,所述第一功率为冷却塔供冷模块在室外环境温度下的功率,所述第二功率为风冷氟泵空调在室外环境温度下的功率;
10、在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时,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时,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12、确定所述第一功率与所述第二功率的第一差值;
13、在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且所述第一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压缩机变频模式下高能效区对应的第二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15、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压缩机变频模式下高能效区对应的负载率范围区间,并根据所述负载率区间确定预设值;
16、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的负载率;
17、当所述负载率小于所述预设值时,将所述负载率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确定为第二启动临界温度。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部分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三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19、确定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冷却塔供冷模块承担的冷负荷百分比;
20、根据所述冷负荷百分比确定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风冷氟泵空调的负载率,并根据所述风冷氟泵空调的负载率确定数据中心机房冷负荷需求;
21、当所述风冷氟泵空调的制冷量与所述冷却塔供冷模块的制冷量之和满足所述数据中心机房冷负荷需求时,将所述风冷氟泵空调的负载率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确定为第三启动临界温度。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完全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四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23、确定风冷氟泵空调的产品资料以及业内使用情况;
24、根据所述产品资料以及所述业内使用情况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完全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四启动临界温度。
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启动临界温度、所述第二启动临界温度、所述第三启动临界温度以及所述第四启动临界温度,根据当前室外环境温度确定自然冷源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26、在所述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处于第一温度区间时,确定自然冷源运行模式为冷却塔供冷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区间根据所述第一启动临界温度以及所述第二启动临界温度确定;
27、在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处于第二温度区间时,确定自然冷源运行模式为冷却塔供冷模式以及风冷氟泵空调高能效变频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区间根据所述第二启动临界温度以及所述第三启动临界温度确定;
28、在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处于第三温度区间时,确定自然冷源运行模式为冷却塔供冷模式以及风冷氟泵空调部分自然冷却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温度区间根据所述第三启动临界温度以及所述第四启动临界温度确定;
29、在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处于第四温度区间时,确定自然冷源运行模式为冷却塔供冷模式以及风冷氟泵空调完全自然冷却模式,其中,所述第四温度区间根据所述第四启动临界温度确定。
30、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装置,所述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装置包括:
31、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
32、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风冷氟泵空调在压缩机变频模式下高能效区对应的第二启动临界温度;
33、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部分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三启动临界温度;
34、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完全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四启动临界温度;
35、运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启动临界温度、所述第二启动临界温度、所述第三启动临界温度以及所述第四启动临界温度,根据当前室外环境温度确定自然冷源的运行模式。
36、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的步骤。
37、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的步骤。
3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的步骤。
39、本申请提出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40、本申请提出的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制冷方法应用于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所述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包括风冷氟泵空调以及冷却塔供冷模块,所述冷却塔供冷模块包括冷却塔、板式换热器以及水冷精密空调;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时,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压缩机变频模式下高能效区对应的第二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部分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三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完全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四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启动临界温度、所述第二启动临界温度
8.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9.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制冷方法应用于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所述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包括风冷氟泵空调以及冷却塔供冷模块,所述冷却塔供冷模块包括冷却塔、板式换热器以及水冷精密空调;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时,根据所述第一功率对应的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压缩机变频模式下高能效区对应的第二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风冷氟泵空调在部分自然冷却模式下的第三启动临界温度的步骤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李志成,浦培林,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