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具体涉及一种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如今,经济与科学的快速发展,社会总用电量逐年递增。为确保电力供应的平衡和电网的稳定性,深入的电力负荷管理变得尤为关键。该管理主要面向需求侧,作为电力行业的核心环节,其目标是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高效管理和优化终端设备的电力负荷,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并实现最佳资源配置。随着智慧能源单元、分路监测表计、智能开关等新兴负荷终端不断增加,需求侧管理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特别地,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众多边缘终端侵入电网,使电网处在潜在的危险中,其安全性难以保障。因此,对电网中的通信节点进行可信通信判定变得尤为重要。
2、然而,当前对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可信通信技术研究尚显不足,针对“主站-终端-控制回路”灵活组网多层级通信结构,各节点与通信协议对安全等级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身份认证方面,主站的身份认证要求最高,而终端的身份认证要求则相对较低。在数据加密方面,控制回路的数据加密要求最高,而主站的数据加密要求相对较低。基于此,需要更加合理的可信通信判定方法。鉴于现有的通信安全技术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多层级通信安全等级差异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方法及装置。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方法,所述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方法包括:
3、获取
4、基于所述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指标值和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确定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的贴合度;
5、基于所述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的贴合度和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准则层的权重系数确定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
6、基于所述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对待评估节点进行可信通信判定。
7、优选的,所述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为三层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基准层;
8、所述准则层包括:通信链路可靠性、节点身份认证、控制指令准确性、通信协议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
9、所述通信链路可靠性对应的基准层包括:时延、重发次数、跳数、带宽;
10、所述节点身份认证对应的基准层包括:时延、认证协议种类、单/双/多因素认证等级、认证成功/错误率、节点所属场景等级;
11、所述控制指令准确性对应的基准层包括:时延、加密储存运行状态、数据丢包率、节点处理能力;
12、所述通信协议安全性对应的基准层包括:通信协议种类、协议内部安全等级;
13、所述数据完整性对应的基准层包括:数据等级、数据检验方法种类。
14、优选的,所述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
15、进一步的,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的过程中,粒子由各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组成,并按下式初始化第i个粒子位置第i个粒子速度第i个粒子在空间的个体最优位置和群体最优位置
16、
17、上式中,xmin,17为位置边界下限,rand()为[0,1]之间的随机数,xmax,17为位置边界上限,vmin,17为速度边界下限,vmax,17为速度边界上限。
18、进一步的,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的过程中,按下式更新第t+1次迭代第i个粒子位置和第t+1次迭代第i个粒子速度
19、
20、上式中,为第t次迭代第i个粒子位置,w为惯性因子,c1为第一加速常数,为第t次迭代第i个粒子在空间的个体最优位置,c2为第二加速常数,为第t次迭代群体最优位置,为第t次迭代第i个粒子速度,rand1()为粒子维度至粒子群数量之间的第一随机数,rand2()为粒子维度至粒子群数量之间的第二随机数。
21、优选的,所述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的贴合度如下:
22、
23、上式中,si为第i个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的贴合度,为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基准层负理想解的距离,为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基准层正理想解的距离。
24、进一步的,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基准层负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25、
26、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基准层正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27、
28、上式中,wj为第j个基准层指标的权重系数,z-为基准层指标的负理想解,zij为第i个待评估节点第j个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指标值,m为基准层指标总数量,z+为基准层指标的正理想解。
29、优选的,所述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如下:
30、
31、上式中,pi为第i个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为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准则层负理想解的距离,为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准则层正理想解的距离。
32、进一步的,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准则层负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33、
34、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准则层正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35、
36、上式中,αw为第w个准则层指标的权重系数,x-为准则层指标的负理想解,xiw为第i个待评估节点第w个准则层指标对应的指标值,w为准则层指标总数量,x+为准则层指标的正理想解。
37、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对待评估节点进行可信通信判定,包括:
38、若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超过阈值,则判定该待评估节点为可信通信节点,否则,判定该待评估节点为不可信通信节点。
39、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装置,所述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装置包括:
40、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指标值;
41、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指标值和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确定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的贴合度;
42、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的贴合度和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准则层的权重系数确定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
43、判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对待评估节点进行可信通信判定。
44、优选的,所述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为三层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为三层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基准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的过程中,粒子由各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组成,并按下式初始化第i个粒子位置第i个粒子速度第i个粒子在空间的个体最优位置和群体最优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的过程中,按下式更新第t+1次迭代第i个粒子位置和第t+1次迭代第i个粒子速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的贴合度如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基准层负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准则层负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对待评估节点进行可信通信判定,包括:
11.一种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为三层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基准层;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的过程中,粒子由各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组成,并按下式初始化第i个粒子位置第i个粒子速度第i个粒子在空间的个体最优位置和群体最优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的过程中,按下式更新第t+1次迭代第i个粒子位置和第t+1次迭代第i个粒子速度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的贴合度如下: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基准层负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如下: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准则层负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模块具体用于:
21.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为三层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基准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的过程中,粒子由各基准层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组成,并按下式初始化第i个粒子位置第i个粒子速度第i个粒子在空间的个体最优位置和群体最优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所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系数的过程中,按下式更新第t+1次迭代第i个粒子位置和第t+1次迭代第i个粒子速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评估节点在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中基准层的贴合度如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基准层负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如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待评估节点与准则层负理想解的距离如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评估节点相对于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体系的贴合度对待评估节点进行可信通信判定,包括:
11.一种负荷管理系统多层级节点可信通信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1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珂,陈宋宋,刘樱慧,王隗东,庄重,苏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