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特别涉及一种隔离接地设备。
技术介绍
1、当前,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方式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传统的牵引供电技术为牵引变电所将高压交流电整流降压为dc0v或者dcv后,通过馈线与接触网连接,并将直流电输送到地铁车辆。目前在供电方式上,又包括了单边供电和双边供电模式。其中,单边供电为机车的供电臂只从一个牵引变电所受电,双边供电机车从两个牵引变电所受电。为了确保地铁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牵引变电所故障导致地铁出现停运的情况,在正线上都采用双边供电模式。
2、目前,在轨道正线接触网的双边供电方式,是在每个站(上下行)的每条供电臂上各设置一把隔离刀闸,在两条供电臂之间,在电分段的上方设置了一把越区隔离开关。在地铁正常运行时,供电臂上的隔离刀闸处于合闸状态,用来给地铁车辆进行送电,而越区隔离开关则处于断开状态。当一条供电臂出现故障时,此时将越区隔离开关进行合闸,由邻站的变电所对本区进行供电,即大双边供电。
3、通常,现场的三把隔离刀闸,均安装在隧道的墙上,通过拉电缆的方式,在车控室对隔离刀闸进行控制,如图1所示。随着轨道交通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要求将越区供电的所有一次和二次的设备,以成套设备的集成,即一种可视化隔离接地及越区组合装置。每个车站的上下行各安装一台装置,每台装置内部安装了两台隔离接地刀闸和一台越区隔离刀闸,离每台设备的二次室内安装了控制隔接地刀闸以及越区隔离刀闸的电子元器件。隔离接地刀闸可以实现牵引供电与接地检修一体化功能,越区隔离刀闸可以实现越区供电。整体设
4、然而,现有的两台隔离接地刀闸的触点连接处与越区隔离刀闸的距离较远,从而导致柜体的内壁与隔离接地刀闸的触点连接处较近,进而需要加大柜体的内壁与隔离接地刀闸的触点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确保有足够的电气距离,这样就增大了柜体的体积,使得隔离接地设备的体积变大,故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离接地设备,旨在缩小隔离接地设备的体积。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隔离接地设备,所述隔离接地设备包括柜体、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隔离刀闸、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以及两个导电连接件;其中,
3、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所述越区隔离刀闸以及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均安装于所述柜体,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以及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分设于所述越区隔离刀闸两侧;
4、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的触头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触头连接位置均设置于靠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一端;
5、所述两个导电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连接,所述两个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越区隔离刀闸连接。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刀闸均包括两个刀闸模块,所述两个刀闸模块均位于靠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一端。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闸模块包括驱动组件、动触头以及静触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动触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动触头运动,以控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的开合。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处于合闸状态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在对应的所述触头连接位置电连接,所述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处于分闸状态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离设置,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从合闸状态切换至分闸状态时,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方向转动。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传动件;
10、所述第一隔离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刀闸均设置有两个安装板,所述两个安装板沿所述动触头的转动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11、一所述安装板安装有所述驱动件,另一所述安装板安装有所述静触头和所述动触头,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传动连接。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呈镜像设置。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刀闸朝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方向凸设有第一连接凸部,所述导电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凸部和越区隔离刀闸连接;和/或,
14、所述第二隔离刀闸朝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方向凸设有第二连接凸部,所述导电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凸部和越区隔离刀闸连接。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接地设备还包括两个侧挂安装板;
16、一所述侧挂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远离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一侧,且所述侧挂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挂扣部,以挂设于所述柜体的一侧内壁;
17、另一所述侧挂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远离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一侧,且所述侧挂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挂扣部,以挂设于所述柜体的另一侧内壁。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柜体包括本体以及至少两个横梁,所述至少两个横梁均安装于本体的内壁;
19、所述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至少两个横梁均凸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对应的定位孔插接配合;
20、所述第一挂扣部挂设于所述至少两个横梁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挂扣部挂设与所述至少两个横梁中的另一个。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接地设备还包括三个航空接地插座,所述三个航空接地插座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的二次线缆、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二次线缆以及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二次线缆电连接。
22、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第一隔离接地刀闸以及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分设于越区隔离刀闸两侧,并将第一隔离接地刀闸的触头连接位置以及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触头连接位置均设置于靠近越区隔离刀闸一端。如此设置,该第一隔离接地刀闸的触头连接位置以及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触头连接位置均设置与靠近越区隔离刀闸的一端,使得第一隔离接地刀闸的触头连接位置以及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触头连接位置均远离柜体的内壁面,从而在电气距离恒定的情况下缩小了第一隔离接地刀闸和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与柜体之间的距离,进而柜体内的结构更为紧凑缩小了柜体的体积,这样就缩小了隔离接地设备的体积使得隔离接地设备可以更好的运用于更狭小的隧道中,提高了隔离接地设备的普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接地设备包括柜体、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隔离刀闸、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以及两个导电连接件;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刀闸均包括两个刀闸模块,所述两个刀闸模块均位于靠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闸模块包括驱动组件、动触头以及静触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动触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动触头运动,以控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的开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处于合闸状态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在对应的所述触头连接位置电连接,所述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处于分闸状态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离设置,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从合闸状态切换至分闸状态时,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方向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传动件;
6.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刀闸朝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方向凸设有第一连接凸部,所述导电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凸部和越区隔离刀闸连接;和/或,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接地设备还包括两个侧挂安装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本体以及至少两个横梁,所述至少两个横梁均安装于本体的内壁;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接地设备还包括三个航空接地插座,所述三个航空接地插座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的二次线缆、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二次线缆以及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二次线缆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接地设备包括柜体、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隔离刀闸、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以及两个导电连接件;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刀闸均包括两个刀闸模块,所述两个刀闸模块均位于靠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闸模块包括驱动组件、动触头以及静触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动触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动触头运动,以控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的开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接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处于合闸状态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在对应的所述触头连接位置电连接,所述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处于分闸状态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离设置,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和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从合闸状态切换至分闸状态时,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越区隔离刀闸的方向转动。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帆,曾显光,徐文来,宋柏佑,谢荣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