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务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箱的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1、服务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晶体管作为一种电子元件,当晶体管内部有电流流过时,部分电能会转化为热量。随着cpu性能的不断提升,其功耗也越来越大,在运行过程会产生更多的热量,需要及时进行散热,以防止服务器的局部或整体温度过高,从而导致服务器的硬件故障甚至系统崩溃,所以在服务器设计中散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2、cpu上方安装有散热器,散热器会从cpu吸收热量然后将热量转移出去从而控制cpu在安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常见的散热器包括空冷散热器和液冷散热器,其中,在空冷散热器中,热量从cpu的集成散热器(integrated heat spreader,简称his)通过所涂抹的导热膏转移到基板(一般由铜或铝制成)中,然后从基板进入连接的导热管,导热管以热量的形式将能量输送到构成散热器的薄金属翅片中,这些薄金属翅片的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暴露在较冷的空气中,从而吸收金属中的热量,经过连接的风扇将热的空气吹离散热器。
3、在液冷散热器中,同样的热量从cpu传导至基板,基板的金属表面会作为水冷头的一部分,当冷却液通过水冷头时,会从基板吸收热量,然后,冷却液继续在系统中行进,通过散热器和风扇的作用将热量吹离冷却器,随后冷却液重新进入水冷头,循环再次开始。由于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液体冷却能更有效地将热量分散到更多的对流表面积,在一些配置较高的机器中,普通的空气冷却已经无法满足正
4、但是,液冷管的铺设路径较长,所占空间也较大,在泵入冷却液后,携带有冷却液的液冷管的重量增加,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部分液冷管采用架空的方式固定,以减少对主板上的空间的占用以及对主板上的器件的挤压;还有部分液冷管采用压铸件或者钣金件与塑胶线扣组装形成的结构件对液冷管提供支撑作用力,虽然能够为液冷管给提供支撑作用,但是,这种方式的安装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先将塑胶线扣固定在压铸件或者钣金件上,然后再将组装好的结构件安装到板卡或者机箱中;此外,钣金件(或者钣金件)与塑胶线扣结合的地方更容易发生损坏,维护成本较高;进一步地,为了对相对较软的软管液冷管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通常将液冷管的整条路径上加上支撑件,软管液冷管虽然相较于硬管液冷管更容易发生变形,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刚度(构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因此选择好合适的支撑点就能够固定住液冷管的路径并起到支撑作用,无需在整条路径上加上支撑结构件,在机箱内支撑件通常设置为垂直于散热风向的结构形式,这样不仅需要占用较大空间,而且还阻碍了热量的散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箱的液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服务器的固定装置无法对液冷管进行有效支撑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箱的液冷系统,包括进液管路、排液管路、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托盘组件,其中,进液管路顺次流经多个首尾相连通的待散热件的液冷通道,进液管路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纵向液冷管路、第一过渡管路、第一横向液冷管路,第一纵向液冷管路的一部分位于机箱的后窗处,第一纵向液冷管路的另一部分位于机箱的主板处;排液管路与末端的待散热件的液冷通道连通,排液管路具有相连接的第二纵向液冷管路、第二过渡管路、第二横向液冷管路,第二纵向液冷管路的一部分位于后窗处,第二纵向液冷管路的另一部分位于主板处;第一支撑件设置在主板上,并位于相邻的两个待散热件的前端的第一横向液冷管路处,以将第一横向液冷管路抬升第一预设距离h1并为其提供支撑作用;第二支撑件设置在主板上,并位于相邻的两个待散热件的后端的第二横向液冷管路处,以将第二横向液冷管路抬升第二预设距离h2并为其提供支撑作用;托盘组件的第一子托盘位于后窗处,托盘组件的第二子托盘位于主板处,以将第一纵向液冷管路和第二纵向液冷管路均抬升第三预设距离h4并为两者均提供支撑作用。
3、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与主板可拆卸地连接;和/或,第二支撑件与主板可拆卸地连接;和/或,第一子托盘与后窗可拆卸地连接;和/或,第二子托盘与主板可拆卸地连接。
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距离h1、第二预设距离h2、第三预设距离h4之间满足:h1>h2≥h4。
5、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至少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和/或,第二支撑件至少为间隔设置的两个。
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紧固件、加强筋和两个第一线扣结构,其中,第一支撑柱为第一空心柱体,且第一空心柱体的侧面具有第一避让缺口,第一空心柱体的顶部具有第二避让缺口,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均与第一空心柱体的第一空心腔连通,第一空心腔的腔底面开设有第一装配孔,主板与第一装配孔相对的位置处具有第二装配孔,第一支撑柱背离第二避让缺口的底部外表面处凸出设置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与第一装配孔错开设置,第一定位柱用于与主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定位配合;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装配孔并伸入第二装配孔内;加强筋为两个,两个加强筋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柱的两侧外表面处,且两个加强筋均呈三角形状;两个第一线扣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二避让缺口的边缘处,且两个第一线扣结构对称设置;其中,第一线扣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活动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避让缺口的边缘处连接,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弧形槽,第一活动部具有第二弧形槽,第一活动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部的第二端与第一固定部的第二端卡扣连接;第一活动部具有朝向第一固定部移动以与第一固定部卡扣配合的第一扣合状态,当第一活动部处于第一扣合状态时,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围成用于限位第一横向液冷管路的第一环抱空间;第一活动部具有远离第一固定部移动以与第一固定部解除扣合的第一解锁状态,当第一活动部处于第一解锁状态时,第一活动部的第二端与第一固定部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一开口。
7、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柱、第二紧固件、翻边结构和两个第二线扣结构,其中,第二支撑柱为第二空心柱体,且第二空心柱体的侧面具有第四避让缺口,第二空心柱体的顶部具有第五避让缺口,第四避让缺口和第五避让缺口均与第二空心柱体的第二空心腔连通,第二空心腔的腔底面开设有第三装配孔,主板与第三装配孔相对的位置处具有第四装配孔,第二支撑柱背离第五避让缺口的底部外表面处凸出设置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与第三装配孔错开设置,第二定位柱用于与主板上的第二定位孔定位配合;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三装配孔并伸入第四装配孔内;翻边结构为两个,两个翻边结构分别与第五避让缺口的边缘处连接,并分别向外水平翻折;两个第二线扣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翻边结构上,且两个第二线扣结构对称设置;其中,第二线扣结构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活动部,第二固定部与第五避让缺口的边缘处连接,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三弧形槽,第二活动部具有第四弧形槽,第二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箱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H1、所述第二预设距离H2、所述第三预设距离H4之间满足:H1>H2≥H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4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组件(50)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箱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h1、所述第二预设距离h2、所述第三预设距离h4之间满足:h1>h2≥h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嘉,王经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