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效热利用率的余热吸收储水结构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1、燃气热水器是指以燃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目的的一种燃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内部的燃烧器经热交换器换热后,仍具有100~200℃左右的温度,直接向外排出,也就是说,该换热后的烟气的余热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用户等待热水的时长也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进一步对燃气热水器内部相关结构进行了改进,以期提升换热后烟气的热利用率并缩减用户等待热水的时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热利用率的余热吸收储水结构,目的之二是提供相应的燃气热水器。
2、具体的技术方案在下方予以说明:
3、具有高效热利用率的余热吸收储水结构,包括有热交换器及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烟气出口路径上的风机,还包括有:
4、设置于所述风机出口处的储水组件;
5、所述储水组件内设置有排烟通道和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包覆至少部分所述排烟通道的外表面;
6、所述排烟通道包括有若干条并行的子通道,若干条所述子通道的转折处设置有烟气混合部,所述烟气混合部内设置有截面积反复缩小再扩大的混合路径;
7、烟气流经所述烟气混合部后,沿着烟气的流出方向,所述子通道具有逐渐缩小的孔径;
8、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辅热装置;
9、所述
10、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于风机出口处的储水组件用于储水,并使储存的水吸收风机排出的烟气,同时还能够对储存的水进行预加热,因而提升了燃气热水器的换热效率,并缩减了用户等待热水的时长,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1、其中:
12、对于排烟通道、尤其是对于烟气流经烟气混合部后的排烟通道而言,烟气的换热效率是影响储水组件受热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改进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13、①通过逐渐限缩部分子通道的孔径,使烟气流出时对应的空间逐渐减小,相对而言,排烟通道内部压力会适当增大,压力增大,微观上表现为烟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更为频繁和剧烈,也就意味着-从热传导的原理上来讲-热量的传递频率、几率均得到提升,还意味着-从热对流的原理上来讲-烟气在排烟通道内部的流动状态更加剧烈,热量流动的均匀性和传递的速度得以加强,进而使得换热效率得到提升;
14、②配合烟气混合部的混流结构,能够放大上述增压过程的热传递效果,起到1+1>2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传热效率;
15、③作为上细下粗的锥形管,在烟气混合部之后的子通道中,越往上,流速越快、压力越小,压力差形成引流作用,便于引导烟气流出。
16、优选的,烟气流经所述烟气混合部后,所述子通道的入口和出口的孔径比例为(1.5~2.5):1。
17、优选的,所述烟气混合部包括有若干个子混合部,每个所述子混合部使至少部分子通道相连通,烟气混合部能够提升换热均匀性及换热效果,子混合部通过连通子通道,进一步提升换热均匀性。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子混合部内具有若干朝向不同的混合面,一来可以增加换热面积,二来便于通过反射形成不同流向的烟气,增强热对流效应。
19、对于混合路径,其具体表现可以是:混合路径中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柱,每个间隔柱具有四面侧壁,每个侧壁均为曲面,每个曲面作为上述的混合面,其弯曲方式使得间隔柱形成两端较粗、中间较细的混合结构,烟气流经该混合结构时,通过路径截面积的变化,使得烟气始终处于被压缩-被扩张的状态变化当中,烟气内的热量得以充分扩散并被传导。
20、优选的,所述电辅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水腔内的加热管和设置于所述储水腔外的加热接头,通过加热接头通电,通过加热管进行加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管排布于所述储水腔的底部,便于从水从进入储水腔起就可以开始加热,并方便避开排烟通道。
21、优选的,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侧向设置;所述储水组件内具有竖向分布的储水空间,所述排烟通道的排烟入口和排烟出口具有交错的排烟流动轨迹;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烟通道的排烟入口设置于所述储水组件的侧壁处,所述排烟通道的排烟出口设置于所述储水组件的上表面处。
22、横向设置的风机出口,使得烟气不会直接向上排出,其配合排烟通道的设置方式形成迂回的通道,有利于换热充分,并方便在较狭小的空间内布置。
23、优选的,所述储水腔的排进水口和出水口具有交错的排水流动轨迹;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水腔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储水组件的下表面处,所述储水腔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储水组件的侧壁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烟入口和所述出水口设置于同一侧壁上,以便于在狭小空间内的布置。
24、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风机的入口之间设置有集烟罩。
25、优选的,在由下至上的竖向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热交换器、所述集烟罩和所述风机,竖向设置具有集成度高的优势。
26、优选的,所述储水腔和所述排烟通道不连通。
27、燃气热水器,内部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储水结构。
2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主要的有益效果:
29、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利用储水组件中储存的水吸收烟气余热,同时对储存的水进行预加热,能够提升燃气热水器的换热效率,并缩短用户等待热水的时长,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30、对于排烟通道、尤其是对于烟气流经烟气混合部后的排烟通道而言,烟气的换热效率是影响储水组件受热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改进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31、①通过逐渐限缩部分子通道的孔径,使烟气流出时对应的空间逐渐减小,相对而言,排烟通道内部压力会适当增大,压力增大,微观上表现为烟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更为频繁和剧烈,也就意味着-从热传导的原理上来讲-热量的传递频率、几率均得到提升,还意味着-从热对流的原理上来讲-烟气在排烟通道内部的流动状态更加剧烈,热量流动的均匀性和传递的速度得以加强,进而使得换热效率得到提升;
32、②配合烟气混合部的混流结构,能够放大上述增压过程的热传递效果,起到1+1>2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传热效率;
33、③作为上细下粗的锥形管,在烟气混合部之后的子通道中,越往上,流速越快、压力越小,压力差形成引流作用,便于引导烟气流出。
34、更进一步地或者更细节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具有高效热利用率的余热吸收储水结构,包括有热交换器(2)及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2)的烟气出口路径上的风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烟气流经所述烟气混合部(1.14)后,所述子通道(1.13)的入口和出口的孔径比例为(1.5~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混合部(1.14)包括有若干个子混合部(1.141),每个所述子混合部(1.141)使至少部分子通道(1.1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混合部(1.141)内具有若干朝向不同的混合面(1.141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路径中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柱,每个间隔柱具有具有若干个侧壁,每个侧壁由所述混合面(1.141a)构成,所述间隔柱形成两端较粗、中间较细的混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装置(1.3)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水腔(1.2)内的加热管(1.31)和设置于所述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31)排布于所述储水腔(1.2)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的出风口侧向设置,所述储水组件(1)内具有竖向分布的储水空间,所述排烟通道(1.1)的排烟入口(1.11)和排烟出口(1.12)具有交错的排烟流动轨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通道(1.1)的排烟入口(1.11)设置于所述储水组件(1)的侧壁处,所述排烟通道(1.1)的排烟出口(1.12)设置于所述储水组件(1)的上表面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2)的排进水口(1.21)和出水口(1.22)具有交错的排水流动轨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2)的进水口(1.21)设置于所述储水组件(1)的下表面处,所述储水腔(1.2)的出水口(1.22)设置于所述储水组件(1)的侧壁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入口(1.11)和所述出水口(1.21)设置于同一侧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2)和所述排烟通道(1.1)不连通。
14.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内部设置有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水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高效热利用率的余热吸收储水结构,包括有热交换器(2)及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2)的烟气出口路径上的风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烟气流经所述烟气混合部(1.14)后,所述子通道(1.13)的入口和出口的孔径比例为(1.5~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混合部(1.14)包括有若干个子混合部(1.141),每个所述子混合部(1.141)使至少部分子通道(1.1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混合部(1.141)内具有若干朝向不同的混合面(1.141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路径中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柱,每个间隔柱具有具有若干个侧壁,每个侧壁由所述混合面(1.141a)构成,所述间隔柱形成两端较粗、中间较细的混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装置(1.3)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水腔(1.2)内的加热管(1.31)和设置于所述储水腔(1.2)外的加热接头(1.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31)排布于所述储水腔(1.2)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贺贺,付安荣,柳健,任富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