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000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包埋物/玉米醇溶蛋白溶液、壳聚糖溶液和多聚磷酸钠溶液;将包埋物/玉米醇溶蛋白溶液滴加到壳聚糖溶液中,搅拌形成载包埋物的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纳米颗粒溶液;将载包埋物的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纳米颗粒溶液加入到多聚磷酸钠溶液中,搅拌形成包埋物的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多聚磷酸钠纳米颗粒溶液;除去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多聚磷酸钠纳米颗粒溶液中多余的乙醇,调节pH值,得到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能够同时应对黏液层屏障和上皮层屏障,实现高黏液渗透和细胞摄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性纳米材料制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口服纳米颗粒在营养递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方便于需长期服用药物或营养剂品的人群。近年来,对基于多肽或蛋白类的口服纳米颗粒的研究层出不穷,这是因多肽或蛋白类的口服纳米颗粒往往具有更高的物相容性。不仅如此,某些用于合成纳米颗粒的多肽或蛋白质本身具有一定营养活性,可以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一定优势。然而,市面上的口服多肽/蛋白纳米颗粒存在着溶解性差、稳定性差、对环境敏感性等弊端,并且难以应对人体的肠道屏障。肠道屏障包括粘液屏障和上皮屏障,纳米颗粒需要逐级穿透这两道屏障才能发挥其有效活性。因此,为了提高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度,设计和构建穿透黏液和被上皮细胞摄取高效耦合的纳米营养递送载体,探索载体材料在体内外跨越扩散和摄取屏障的转运机理,成为纳米营养递送体系的重要课题。

2、粘液屏障是指由粘蛋白、脂质体、电解质和水等组成的粘弹性网状水凝胶,其中,带高负电荷的粘蛋白是黏液层的主要组成。黏液层遍布于小肠表面,是肠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当纳米颗粒被黏液层捕获后会随着人体的代谢而被排除体内。粘蛋白纤维会通过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力、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等与纳米颗粒发生交联,从而导致纳米颗粒无法到达上皮层。研究表明,小尺寸(<100nm)的纳米颗粒可以避免黏蛋白网络结构带来空间位阻,具有病毒样电中性表面和亲水聚合物涂层的纳米颗粒可以避免与黏蛋白的静电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然而在克服黏液层屏障后,纳米颗粒将面临上皮层屏障。上皮细胞是肠道表面含量最多的细胞,也是也是小肠摄取有效成分的主要吸收场所。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来实现对上皮屏障的跨越,然而这需要纳米颗粒具有正电性和疏水性的外表面。由此可见,两道屏障对纳米颗粒表面的特性要求完全相反。因此,纳米递送载体的黏液渗透性和上皮摄取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已成为提高粘液渗透-肠道吸收型纳米颗粒递送效率的主要挑战。

3、以往的研究通常使用同时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基团的两性离子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多巴胺等作为表面改性材料构建纳米载体,此类递送体具有有益优异的黏液穿透性和细胞摄取性。但考虑到两性离子并非天然原料,本文以食源性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材料构建克服黏液与上皮屏障的纳米载体。以肠道环境中表达的碱性磷酸酶为启动因子,结合肠道碱性磷酸酶可以定向水解阴离子磷酸根基团的特点,选择多聚磷酸钠作为玉米醇溶蛋白的修饰物,以实现纳米颗粒在肠道环境中的去磷酸化。综合考虑细胞的摄取特点,选取正电性、疏水性物质壳聚糖作为内层修饰物,多聚磷酸钠作为最外层修饰物,实现多聚磷酸钠被肠道碱性磷酸酶裂解后纳米颗粒的电荷与亲疏水性逆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粘液渗透和细胞摄取效率为导向,以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和多聚磷酸钠为原材料,通过反溶剂共沉淀和静电吸附法制备得到一种基于肠道碱性磷酸酶响应的电荷翻转型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利用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其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食品体系。

3、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1,称取玉米醇溶蛋白粉末和包埋物分别溶于乙醇-水溶液中,然后混合充分搅拌溶解,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包埋物/玉米醇溶蛋白溶液;

6、称取壳聚糖溶于乙酸-水溶液,充分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

7、称取多聚磷酸钠粉末溶于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多聚磷酸钠溶液;

8、步骤2,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1得到的包埋物/玉米醇溶蛋白溶液滴加到所述壳聚糖溶液中,搅拌形成载包埋物的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纳米颗粒溶液;

9、步骤3,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2得到的载包埋物的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纳米颗粒溶液加入到等体积的多聚磷酸钠溶液中,搅拌形成包埋物的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多聚磷酸钠纳米颗粒溶液;

10、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包埋物的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多聚磷酸钠纳米颗粒溶液置于负压旋转蒸发器中以除去多余的乙醇,调节ph值,得到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包埋物为姜黄素。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玉米醇溶蛋白粉末和包埋物的质量比为9:1~11:1。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离心速率为10000~12000rpm,离心的温度为4~8℃,离心时间为20~30min。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壳聚糖的分子量为400~600kda,水浴80~90℃下将壳聚糖溶于乙酸水溶液。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壳聚糖的质量与玉米醇溶蛋白粉末的质量比为5.5:1~6.5:1。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步骤2和步骤3中采用磁力搅拌,搅拌速率为600~800rpm,每一步骤的搅拌时间为45~60min。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的滴加速度为2~4滴/秒。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的质量比为1:0.2~1:4.0。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玉米醇溶蛋白的浓度为0.5~1.0mg/ml,壳聚糖的浓度为0.1~0.2mg/ml,多聚磷酸钠的浓度为0.02~0.3mg/ml。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负压旋转蒸发器的温度为40~50℃,压力为-0.1~-0.2mpa;调节ph值为3.5~4.0。

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包括利用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3、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原料均是食源性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24、2.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电荷翻转型纳米颗粒是基于肠道碱性磷酸酶响应的纳米颗粒,其电荷翻转的响应机制十分简单方便;

25、3.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能够同时应对黏液层屏障和上皮层屏障,实现高黏液渗透和细胞摄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物为姜黄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玉米醇溶蛋白粉末和包埋物的质量比为9:1~1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壳聚糖的分子量为400~600kDa,水浴80~90℃下将壳聚糖溶于乙酸水溶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壳聚糖的质量与玉米醇溶蛋白粉末的质量比为5.5:1~6.5: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滴加速度为2~4滴/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的质量比为1:0.2~1:4.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玉米醇溶蛋白的浓度为0.5~1.0mg/mL,壳聚糖的浓度为0.1~0.2mg/mL,多聚磷酸钠的浓度为0.02~0.3mg/mL。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负压旋转蒸发器的温度为40~50℃,压力为-0.1~-0.2MPa;调节pH值为3.5~4.0。

10.利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黏液渗透-细胞吸收的肠道酶响应性玉米醇溶蛋白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物为姜黄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玉米醇溶蛋白粉末和包埋物的质量比为9:1~1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壳聚糖的分子量为400~600kda,水浴80~90℃下将壳聚糖溶于乙酸水溶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壳聚糖的质量与玉米醇溶蛋白粉末的质量比为5.5:1~6.5: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红边雅晴陈野陈桂芸张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