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防贴抗菌涤纶面料。
技术介绍
1、涤纶面料是一种合成面料,也就是聚酯纤维,它由涤纶纤维制成,具有蓬松轻薄、抗皱耐磨、弹性好等优点,涤纶面料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
2、传统的涤纶面料在抗菌方面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需要经过特殊的生产工艺添加抗菌剂来提高涤纶面料的抗菌性能,但经过多次洗涤后,涤纶面料的抗菌功能会大大减弱以至消失。
3、因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部分涤纶面料抗菌性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贴抗菌涤纶面料,用来解决部分涤纶面料抗菌性不稳定的问题。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
3、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防贴内层和抗菌外层,所述防贴内层开设有阵列分布的若干通孔,所述抗菌外层靠近防贴外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抗菌片,所述抗菌片与通孔位置对应,所述抗菌片通过抗菌线沿通孔的外径与防贴内层环状固定连接,所述抗菌线贯穿防贴内层和抗菌外层。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片由若干甲壳素纤维与涤纶纤维形成的股线编织后裁剪成片状。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线由若干甲壳素纤维成束搓捻而成。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片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片的外壁、通孔的内壁和抗菌外层共同构成通槽。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舒适纱线通过若干苎麻纤维和若干涤纶纤维形成的股线加捻而成。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纱线包括芯纱和包覆纱,所述芯纱通过若干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包覆纱通过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包覆纱于芯纱的外侧螺旋缠绕。
1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通过抗菌线与防贴内层缝合的抗菌片能够加快面料上汗液向空气传递的效率,提高面料的干燥速度,来加强织物整体的抗菌速干效果,通过抗菌线的固定减少抗菌片在面料使用过程中脱落,保证抗菌片的长效抗菌效果,并且由于抗菌片的连接,人们活动时抗菌片与皮肤接触,减少面料贴在皮肤上,抗菌线贯穿防贴内层和抗菌外层使得防贴内层的汗液能够导出,从而提高涤纶面料的防贴和抗菌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防贴内层(1)和抗菌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贴内层(1)开设有阵列分布的若干通孔(3),所述抗菌外层(2)靠近防贴内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抗菌片(4),所述抗菌片(4)与通孔(3)位置对应,所述抗菌片(4)通过抗菌线(5)沿通孔(3)的外径与防贴内层(1)固定连接,所述抗菌线(5)贯穿防贴内层(1)和抗菌外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片(4)由若干甲壳素纤维(6)与涤纶纤维(7)形成的股线编织后裁剪成圆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线(5)由若干甲壳素纤维(6)成束搓捻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片(4)的直径小于通孔(3)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片(4)的外壁、通孔(3)的内壁和抗菌外层(2)共同构成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贴内层(1)由舒适纱线(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纱线(8)通过若干苎麻纤维(10)和若干涤纶纤维(7)形成的股线加捻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纱线(9)包括芯纱和包覆纱,所述芯纱通过若干甲壳素纤维(6)加捻而成,所述包覆纱通过若干涤纶纤维(7)加捻而成,所述包覆纱于芯纱的外侧螺旋缠绕。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防贴内层(1)和抗菌外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贴内层(1)开设有阵列分布的若干通孔(3),所述抗菌外层(2)靠近防贴内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抗菌片(4),所述抗菌片(4)与通孔(3)位置对应,所述抗菌片(4)通过抗菌线(5)沿通孔(3)的外径与防贴内层(1)固定连接,所述抗菌线(5)贯穿防贴内层(1)和抗菌外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片(4)由若干甲壳素纤维(6)与涤纶纤维(7)形成的股线编织后裁剪成圆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线(5)由若干甲壳素纤维(6)成束搓捻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抗菌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春旗,唐佳旭,沈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春旭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