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头端子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989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05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弯头端子及连接器,弯头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插接部和第一平板连接部,插接部具有插接腔,插接腔被配置为与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插接,第一平板连接部与待接线缆焊接。一体成型结构省去了组装工序,能简化弯头端子的加工工序,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能保证插接部与第一平板连接部的连接处厚度均匀,降低弯头端子的导通电阻,避免弯头端子使用过程中过度发热,延长使用寿命。将第一平板连接部与待接线缆焊接,能使两者平面接触,降低待接线缆与弯头端子的导通电阻,连接稳定可靠。采用该弯头端子的连接器,能降低其与待接线缆连接后的导通电阻,且电阻更稳定,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弯头端子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1、弯头端子主要用于实现非直线角度的线缆或线缆与待接电设备的电连接,现有的弯头端子通常由两个部件组成,两个部件分别用于连接呈夹角的线缆或线缆与待接线设备。弯头端子的两个部件通过螺纹连接、压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如此连接会导致两个部件的连接位置处导通电阻较大,容易发热,影响弯头端子使用寿命,且上述分体式加工方式,工序较多,加工成本高。

2、现有的储能连接器与线缆之间通常采用压接方式连接固定,后期组装操作难度大,且压接方式使得线缆与储能连接器的连接处电阻较大,容易加剧储能连接器的老化,使用寿命短。

3、因此,亟需一种弯头端子及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头端子及连接器,能够简化弯头端子和连接器的加工难度,降低导通电阻,延长使用寿命。

2、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一种弯头端子,包括插接部和第一平板连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插接部具有插接腔,所述插接腔被配置为与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插接,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被配置为与待接线缆焊接。

4、作为本技术的弯头端子的优选方案,所述弯头端子还包括接触件,所述插接腔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接触件卡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通过所述接触件与所述插接部电导通。

5、作为本技术的弯头端子的优选方案,所述接触件包括簧片,所述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能在所述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卡紧于所述插接腔。

6、作为本技术的弯头端子的优选方案,所述弯头端子还包括相连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远离所述第二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插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远离所述第一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弯头端子的优选方案,所述插接部、所述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二折弯段和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通过金属管或金属棒一体冲压成型。

8、作为本技术的弯头端子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与所述待接线缆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

9、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以及如上所述的弯头端子,所述外壳包覆于所述弯头端子外。

10、作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待接线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平板连接部,所述第二平板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面接触并焊接。

11、作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套和后盖,所述密封套密封套设于所述待接线缆,并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平板连接部密封接触,所述后盖套设于所述密封套外并与所述外壳连接。

12、作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套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平板连接部重叠后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本技术提供的弯头端子及连接器,将弯头端子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省去了焊接或压接等组装工序,能简化弯头端子的加工工序,降低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同时,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能保证插接部与第一平板连接部的连接处厚度均匀,降低弯头端子的导通电阻,从而避免弯头端子使用过程中过度发热,延长弯头端子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平板连接部,并将第一平板连接部与待接线缆焊接,能使待接线缆与第一平板连接部平面接触,进一步降低待接线缆与弯头端子的导通电阻,使待接线缆与弯头端子连接稳定可靠。采用该弯头端子的连接器,能降低其与待接线缆连接后的导通电阻,且电阻更稳定,能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部(1)和第一平板连接部(2),所述插接部(1)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一体成型,所述插接部(1)具有插接腔(11),所述插接腔(11)被配置为与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插接,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被配置为与待接线缆(20)焊接;所述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与所述待接线缆(20)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需要电连接,所述插接部(1)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不在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端子还包括接触件(3),所述插接腔(11)内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接触件(3)卡装于所述安装槽(12),所述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通过所述接触件(3)与所述插接部(1)电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3)包括簧片,所述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能在所述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卡紧于所述插接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端子还包括相连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折弯段(4)和第二折弯段(5),所述第一折弯段(4)远离所述第二折弯段(5)的一端与所述插接部(1)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5)远离所述第一折弯段(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1)、所述第一折弯段(4)、所述第二折弯段(5)和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通过金属管或金属棒一体冲压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与所述待接线缆(20)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

7.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弯头端子,所述外壳(10)包覆于所述弯头端子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接线缆(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平板连接部(201),所述第二平板连接部(201)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面接触并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套(30)和后盖(40),所述密封套(30)密封套设于所述待接线缆(20),并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平板连接部(201)密封接触,所述后盖(40)套设于所述密封套(30)外并与所述外壳(1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30)上设置有密封槽(301),所述密封槽(301)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平板连接部(201)重叠后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部(1)和第一平板连接部(2),所述插接部(1)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一体成型,所述插接部(1)具有插接腔(11),所述插接腔(11)被配置为与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插接,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被配置为与待接线缆(20)焊接;所述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与所述待接线缆(20)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需要电连接,所述插接部(1)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不在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端子还包括接触件(3),所述插接腔(11)内设置有安装槽(12),所述接触件(3)卡装于所述安装槽(12),所述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通过所述接触件(3)与所述插接部(1)电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3)包括簧片,所述待接电设备的插接端能在所述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卡紧于所述插接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端子还包括相连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折弯段(4)和第二折弯段(5),所述第一折弯段(4)远离所述第二折弯段(5)的一端与所述插接部(1)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5)远离所述第一折弯段(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板连接部(2)连接。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雪松张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海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