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背板、显示装置以及微显示芯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983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04
本申请涉及一种驱动背板、显示装置以及微显示芯片,包括:驱动阳极层,驱动阳极层包括阳极单元,阳极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驱动阳极;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位于阳极单元内的至少一个驱动阳极上,第一阳极通孔结构偏离驱动阳极的中心,且位于驱动阳极的远离阳极单元的中心的区域。可以设置第一阳极通孔结构承载较大的电流密度,使得驱动背板可以应用于单色像素单元的驱动,且可以满足彩色像素单元的驱动要求。驱动背板可以通过第一阳极通孔结构连接至垂直堆叠的彩色像素单元中的各子像素,从而使得驱动背板也可以应用于彩色像素单元的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微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背板、显示装置以及微显示芯片


技术介绍

1、微显示驱动背板通常采用共阴极的连接方式。对于驱动背板阳极的设计,主要包括单色驱动背板和彩色驱动背板两种。彩色像素单元可以包括两种方案。通过三个阳极对彩色像素单元的三种颜色分别供电;或者,通过四个阳极对彩色单元的三种颜色供电,其中一个阳极与其他任意阳极并联或者作冗余像素的阳极。单色像素单元通常采用四个阳极的形式进行供电。彩色驱动背板与单色驱动背板的区别在于,不同的阳极连接后,彩色的显示单元可以给予不同的电流或电压,单色的显示单元仅能给予相同的电流或电压。

2、随着微显示技术的逐步发展,出现了垂直堆叠形式的彩色像素单元,传统的单色像素单元与彩色像素单元之间的驱动背板并不兼容,特别是将彩色驱动背板同时应用于彩色微显示和单色微显示时。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的单色像素单元与彩色像素单元之间的驱动背板不兼容的问题提供一种驱动背板、显示装置以及微显示芯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背板,包括:

3、驱动阳极层,驱动阳极层包括阳极单元,所述阳极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驱动阳极;

4、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位于所述阳极单元内的至少一个所述驱动阳极上,第一阳极通孔结构偏离所述驱动阳极的中心,且位于所述驱动阳极的远离所述阳极单元的中心的区域。

5、上述驱动背板中,可以设置第一阳极通孔结构承载较大的电流密度,使得驱动背板可以应用于单色像素单元的驱动,且可以满足彩色像素单元的驱动要求。同时,阳极单元包括多个驱动阳极,多个驱动阳极上均具有偏离其中心的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且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位于所述驱动阳极的远离所述阳极单元的中心的区域。此时,驱动背板可以通过第一阳极通孔结构连接至垂直堆叠的彩色像素单元中的各子像素,从而使得驱动背板也可以应用于彩色像素单元的驱动。上述驱动背板兼容单色像素单元与彩色像素单元的驱动,解决了单色像素单元与彩色像素单元不匹配的问题,提升了像素单元的分辨率,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工艺成本。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阳极上设有通孔区域,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位于通孔区域内,所述通孔区域的边缘与所述驱动背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3μm-0.8μm。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阳极上设有通孔区域,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位于通孔区域内,所述阳极单元包括阵列分布的四个驱动阳极,所述四个驱动阳极所在的所述通孔区域呈x型分布。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通孔区域内的四个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呈x型分布。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背板还包括:

10、第二阳极通孔结构,位于所述阳极单元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阳极上,且位于所述驱动阳极的靠近所述阳极单元的中心的区域。

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驱动背板以及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子像素层,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层的发光单元阳极通过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连接对应的所述驱动阳极。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13、阳极互连结构,连接发光单元阳极,且由所述发光单元阳极延伸至覆盖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15、连接架桥,连接所述发光单元阳极与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像素层包括底层子像素层,所述底层子像素层的发光单元阳极通过第二阳极通孔结构连接对应的所述驱动阳极,所述第二阳极通孔结构位于所述阳极单元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阳极上,且位于所述驱动阳极的靠近所述阳极单元的中心的区域。

17、一种微显示芯片,包括:

18、输入输出接口,用于接收外部信号;

19、转化电路,用于将外部信号转化为亮度、色彩以及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20、上述的显示装置,用于根据亮度、色彩以及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进行光学显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阳极上设有通孔区域,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位于通孔区域内,所述通孔区域的边缘与所述驱动背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3μm-0.8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阳极上设有通孔区域,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位于通孔区域内,所述阳极单元包括阵列分布的四个驱动阳极,所述四个驱动阳极所在的所述通孔区域呈X型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通孔区域内的四个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呈X型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背板还包括: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背板以及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子像素层,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层的发光单元阳极通过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连接对应的所述驱动阳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像素层包括底层子像素层,所述底层子像素层的发光单元阳极通过第二阳极通孔结构连接对应的所述驱动阳极,所述第二阳极通孔结构位于所述阳极单元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驱动阳极上,且位于所述驱动阳极的靠近所述阳极单元的中心的区域。

10.一种微显示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阳极上设有通孔区域,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位于通孔区域内,所述通孔区域的边缘与所述驱动背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3μm-0.8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阳极上设有通孔区域,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位于通孔区域内,所述阳极单元包括阵列分布的四个驱动阳极,所述四个驱动阳极所在的所述通孔区域呈x型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通孔区域内的四个所述第一阳极通孔结构呈x型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背板还包括: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安练朱酉良林肖王亚洲
申请(专利权)人:诺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