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随动转向车灯。
技术介绍
1、现有后装市场的透镜大灯都是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安装在汽车车头两侧,即透镜大灯相对于汽车来说是完全固定不动的。但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要左转、右转、上坡、下坡,车灯不能随着汽车方向改变而及时迅速做出改变时,车灯的照射范围滞后,会出现视野盲区,使得驾驶员无法及时辨别路况,特别是在黑暗环境下在急弯道或陡坡行驶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夜间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随动转向车灯,用于解决现有后装市场的透镜大灯相对汽车固定不动,车灯无法及时迅速随汽车方向发生改变,夜间行驶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问题,且随动转向车灯整体体积小,适用于后装市场车灯的装配。
2、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随动转向车灯,包括:固定支架,车灯主体,以及用于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车灯主体的随动转接机构;所述随动转接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车灯主体均转动连接的随动转接支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车灯主体和/或随动转接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随动转接支架绕第一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车灯主体绕第二转轴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呈夹角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随动转接支架绕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所述车灯主体绕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随动转接支架包括呈阶梯设置的第一转接部和第二转接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转轴件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一电机齿轮。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转轴件的两相对端连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为扇形齿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件上设有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配合的第一卡接部,所述随动转接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一卡接槽或第一卡接孔;和/或所述转轴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槽或第二卡接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转接部上的球头,设于所述车灯主体上且与所述球头配合的凹槽,以及驱动所述车灯主体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或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车灯主体上的球头,设于所述第二转接部上且与所述球头配合的凹槽,以及驱动所述车灯主体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或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转接部上的转轴,设于所述车灯主体上且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以及驱动所述车灯主体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车灯主体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以及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旋转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电机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灯主体上设有用于对车灯主体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电连接的驱动板,所述随动转向车灯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板电连接的陀螺仪。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4、本技术方案的随动转向车灯能够在汽车发生转弯或上下坡时,及时迅速做出适应性调整,与汽车车身方向较好地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视野盲区,提高行驶视觉体验,尤其保证了黑暗环境下的行车安全。本技术方案通过随动转接机构将车灯主体与固定支架活动连接,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车灯主体和/或随动转接支架转动,达到车灯主体可相对于固定支架转动的目的。具体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随动转接支架绕第一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车灯主体绕第二转轴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呈夹角设置,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随动转接支架转动时,车灯主体可以绕第一转轴方向转动,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车灯主体转动时,车灯主体可以绕第二转轴方向转动,通过第一转轴方向和第二转轴方向呈夹角设置,可满足车灯主体在汽车转弯时作出左右摆动,以及在上下坡时作出俯仰运动的适应性调整,保障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车灯主体,以及用于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车灯主体的随动转接机构;所述随动转接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车灯主体均转动连接的随动转接支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车灯主体和/或随动转接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随动转接支架绕第一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车灯主体绕第二转轴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呈夹角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随动转接支架绕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所述车灯主体绕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包括呈阶梯设置的第一转接部和第二转接部,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接部的凹型块,所述凹型块与所述第二转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穿设于所述凹型块和所述第一转接部上的转轴件,以及驱动所述转轴件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转轴件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件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转轴件的两相对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为扇形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件上设有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配合的第一卡接部,所述随动转接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一卡接槽或第一卡接孔;和/或,所述转轴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槽或第二卡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转接部上的球头,设于所述车灯主体上且与所述球头配合的凹槽,以及驱动所述车灯主体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或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车灯主体上的球头,设于所述第二转接部上且与所述球头配合的凹槽,以及驱动所述车灯主体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或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转接部上的转轴,设于所述车灯主体上且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以及驱动所述车灯主体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车灯主体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以及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旋转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电机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主体上设有用于对车灯主体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电连接的驱动板,所述随动转向车灯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板电连接的陀螺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车灯主体,以及用于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车灯主体的随动转接机构;所述随动转接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车灯主体均转动连接的随动转接支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车灯主体和/或随动转接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随动转接支架绕第一转轴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车灯主体绕第二转轴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呈夹角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随动转接支架绕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所述车灯主体绕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包括呈阶梯设置的第一转接部和第二转接部,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接部的凹型块,所述凹型块与所述第二转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穿设于所述凹型块和所述第一转接部上的转轴件,以及驱动所述转轴件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转轴件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件与所述随动转接支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转轴件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一电机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转轴件的两相对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转向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光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