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9172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0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涉及井内取物技术领域,本技术提供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包括外套管、中心杆、外撑组件和配重;中心杆沿外套管的轴向贯穿外套管并沿外套管的轴向与外套管滑动配合,中心杆伸出外套管的底部安装有配重;外套管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外撑组件的外端沿外套管的径向与通槽滑动配合,外撑组件的内端与外套管内的中心杆配合;当中心杆沿外套管的轴向上移时,带动外撑组件的外端沿外套管的径向伸出;当中心杆沿外套管的轴向下移时,带动外撑组件的外端沿外套管的径向缩回。本技术提供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能够在排渗管深部位置施加外力拔管,可避免拔管过程中管子在上部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井内取物,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


技术介绍

1、尾矿坝浸润线作为尾矿库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尾矿坝的安全稳定,因此为保证浸润线埋深满足设计要求,常采用增设排渗井方式来降低浸润线。

2、最为常用的矿库排渗设施为竖向管井排渗,施工于尾矿坝坝体部分。通常竖向管井排渗分为单管排渗、双管排渗、三管排渗等。无论是哪种排渗管井,其施工顺序基本为:先用钻机钻孔并导入钢套管,成孔后将外部排渗管一根连接一根放入钻孔内,直至达到设计指定深度,然后将钢套管拔出,再根据不同的工艺确定在排渗管内放置水泵(单管法)或者出水管(双管法)或者储水管和出水管(三管法),通常情况下排渗管、储水管和出水管均采用hdpe管,单管长6m,热熔连接方式。但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3、(1)竖向排渗井施工中,排渗管不慎下坠掉落于已成孔的竖井内,并且排渗管顶部距离地表较深,无法直接将掉落排渗管取出;(2)排渗管运行一段时间后,排渗管外包的土工布发生物理淤堵,需考虑将排渗管拔出更换土工布,如果无法拔出更换时则该排渗井将失效;(3)排渗井运行一段时间后,排渗管、储水管、出水管内会沉积一定厚度的尾砂,影响渗水进入,需考虑将排渗管、出水管或者出水管拔出对管内进行清理,否则排渗井将会失效;(4)高寒地区施工的竖向排渗井由于坝体深部经常存在永冻层,竖向排渗井深部永冻层位置很容易发生冰冻,导致排渗管不出水,需考虑将储水管或出水管拔出再进行化冻后更换管路等操作,否则排渗井失效。

4、针对上述问题,常规的拔管或处理方式有:(1)在管口位置绑扎钢丝绳索,利用人工导链或者卷扬机等设备向上拉拽排渗管或出水管。但由于被拔管为hdpe管且为热熔连接,并在深部有泥沙掩埋或冰冻作用,直接从上部拉拔很可能会导致管路从任意连接部位(连接部位为最薄弱位置)断裂,无法完成拔管任务。(2)直接开挖进行拔管,但该方法对于埋深较浅时可采用,如果埋深较深时则无法实施。(3)当排渗管埋深较大,其周围为岩层、水泥等硬质材料时,采用钻孔法拔管,具体操作为:在管井周围钻孔,然后用钢筋或伸缩管夹住井管子,施加拔出力,直至将井管子拔出。但该方法也是从上部直接拔管容易在连接脆弱的位置拔断管,且在下部有冰冻或泥沙时更容易在薄弱点拔断管。

5、以上常用方法以及其他井内拔管取物装置一般都是从上部施加外力拔管,无法在深部位置施加外力拔管,易导致在连接脆弱的位置拔断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能够在排渗管深部位置施加外力拔管,可避免拔管过程中管子在上部发生断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包括外套管、中心杆、外撑组件和配重;

4、所述中心杆沿所述外套管的轴向贯穿所述外套管并沿所述外套管的轴向与所述外套管滑动配合,所述中心杆伸出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安装有所述配重;

5、所述外套管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外撑组件的外端沿所述外套管的径向与所述通槽滑动配合,所述外撑组件的内端与所述外套管内的所述中心杆配合;当所述中心杆沿所述外套管的轴向上移时,带动所述外撑组件的外端沿所述外套管的径向伸出;当所述中心杆沿所述外套管的轴向下移时,带动所述外撑组件的外端沿所述外套管的径向缩回。

6、进一步地,所述外撑组件包括滑动件和连杆,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外套管的径向与所述通槽滑动配合,所述滑动件背离所述中心杆的外表面呈锯齿结构,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内的所述中心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套管的轴向间具有夹角,且所述连杆与所述滑动件转动连接的一端高于与所述中心杆转动连接的一端。

7、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杆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杆铰接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孔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平行于所述外套管的径向,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外套管的径向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限定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中心杆的转动角度。

8、进一步地,所述连杆配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杆相互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连杆沿平行于所述外套管轴向的方向间隔分布。

9、进一步地,所述通槽和所述外撑组件均配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槽沿所述外套管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各个所述外撑组件的外端一一对应地与各个所述通槽滑动配合。

10、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沿自身的圆周方向每隔90°开一个所述通槽。

11、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中心杆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滚动件,所述滚动件用于减小所述外套管与所述中心杆之间的摩擦。

12、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件与所述中心杆转动连接,所述滚动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中心杆的外壁并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抵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顶端设有吊环组件,所述中心杆伸出所述外套管的顶部设有第一吊环。

14、进一步地,所述吊环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外套管顶端的第二吊环和第三吊环,所述第二吊环和所述第三吊环关于任意一个经过所述外套管轴线的平面对称设置。

15、本技术提供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16、在使用时,通过绳索拉住外套管,中心杆在自身重力以及配重的作用下悬挂在外套管上,此时外撑组件的外端处于缩回状态,向排渗管内下放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当下放至合适的深度后,通过绳索向上拉动中心杆,在中心杆的带动下,外撑组件的外端沿外套管的径向伸出并与被拔排渗管接触,施加向上的拉力越大接触越紧与被拔管间的压力、摩擦力越大,随着绳索的向上拽动,被拔排渗管逐渐向上移动露出地面,实现在排渗管深部位置施加外力拔管。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提供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可下放到排渗管的任意深度处,从而实现在深部位置施加外力拔管,可避免拔管过程中管子在上部发生断裂,外力作用点在深部有泥沙和冰冻层位置施加时,拔管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中心杆(2)、外撑组件(3)和配重(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组件(3)包括滑动件(31)和连杆(32),所述滑动件(31)沿所述外套管(1)的径向与所述通槽(11)滑动配合,所述滑动件(31)背离所述中心杆(2)的外表面呈锯齿结构,所述连杆(32)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1)内的所述中心杆(2)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套管(1)的轴向间具有夹角,且所述连杆(32)与所述滑动件(31)转动连接的一端高于与所述中心杆(2)转动连接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2)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孔(21),所述连杆(32)铰接于所述限位孔(21)内,所述限位孔(21)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面(211)和第二限位面(212),所述第一限位面(211)平行于所述外套管(1)的径向,所述第二限位面(212)与所述外套管(1)的径向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限位面(211)和所述第二限位面(212)用于限定所述连杆(32)相对于所述中心杆(2)的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2)配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杆(32)相互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连杆(32)沿平行于所述外套管(1)轴向的方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11)和所述外撑组件(3)均配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槽(11)沿所述外套管(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各个所述外撑组件(3)的外端一一对应地与各个所述通槽(11)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沿自身的圆周方向每隔90°开一个所述通槽(1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的内壁与所述中心杆(2)的外壁之间设有多个滚动件(5),所述滚动件(5)用于减小所述外套管(1)与所述中心杆(2)之间的摩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5)与所述中心杆(2)转动连接,所述滚动件(5)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中心杆(2)的外壁并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的顶端设有吊环组件,所述中心杆(2)伸出所述外套管(1)的顶部设有第一吊环(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外套管(1)顶端的第二吊环(7)和第三吊环(8),所述第二吊环(7)和所述第三吊环(8)关于任意一个经过所述外套管(1)轴线的平面对称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中心杆(2)、外撑组件(3)和配重(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组件(3)包括滑动件(31)和连杆(32),所述滑动件(31)沿所述外套管(1)的径向与所述通槽(11)滑动配合,所述滑动件(31)背离所述中心杆(2)的外表面呈锯齿结构,所述连杆(32)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1)内的所述中心杆(2)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外套管(1)的轴向间具有夹角,且所述连杆(32)与所述滑动件(31)转动连接的一端高于与所述中心杆(2)转动连接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2)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孔(21),所述连杆(32)铰接于所述限位孔(21)内,所述限位孔(21)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面(211)和第二限位面(212),所述第一限位面(211)平行于所述外套管(1)的径向,所述第二限位面(212)与所述外套管(1)的径向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限位面(211)和所述第二限位面(212)用于限定所述连杆(32)相对于所述中心杆(2)的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渗井内撑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2)配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杆(32)相互平行设置,且多个所述连杆(32)沿平行于所述外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亚兵崔旋刘书鹏王建文任建国任红岗车文芳刘晓非李慧芳甘海阔张建智琚海桥郄永波高鹏飞李云飞王茂林张宏杨候凯符电闪
申请(专利权)人: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