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所涉及的是一种主要用于辅助反转导丝在保持其远段塑形的情况下快速到达分支开口以远的主支、协助另一根导引导丝进入分支或主支以及超选血管抽取血液标本或注药的介入器械。
技术介绍
1、目前双腔微导管有两类:第一类为两个导丝腔并列伴行,并贯穿整个导管,二者都可通过导引导丝,存在的缺点:一是导管外径较粗,通过性较差;二是无快速交换功能;三是第二导引导丝管远端只有一个孔;第二类是第一导引导丝腔很短,仅在导管远段与第二导引导丝腔并列伴行,增加了快速交换功能,但仍未解决导管外径较粗的问题。综上所述,以上两类双腔微导管都没有解决因两根导丝腔并列设计而导致的导管远段偏粗的问题,不适合用于重度狭窄的真性分叉病变、小血管及置管溶栓等。
技术实现思路
1、该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导管由第一导丝管、第二导丝管及环形标志组成,其特征是:一、整根导管由远到近依次设计有第一导丝管、远端环形标志与第二导丝管,即远端环形标志位于第一导丝管与第二导丝管之间,三者互不重叠,其中第一导丝管长度短于第二导丝管;二、第一导丝管与第二导丝管的导丝腔及其所有入口和出口都是等大等圆的,其直径大于导引导丝外径;三、第一导丝管远端外径从远到近是由细逐渐变粗的,其远端端孔为第一导丝管入口,其近端开口于远端环形标志远端的导管侧壁,并紧邻远端环形标志远端,成为第一导丝管出口;四、第二导丝管近端端孔为第二导丝管入口,其远端开口于远端环形标志近端的导管侧壁,并紧邻远端环形标志近端,成为第二导丝管出口,
2、该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有益效果是:一、极大地增加了导管的通过性:在设计上使导管远段外径达到了最小,即单腔微导管的外径,特别适合用于重度狭窄的血管、小血管及置管溶栓等;二、具有快速交换功能;三、增加了血管内置管溶栓功能:其远段的灌注侧孔显著增加溶栓药液与血栓的接触面积,可进一步提高溶栓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主要用于辅助反转导丝在保持远段塑形的情况下快速到达分支开口以远的主支、协助另一根导引导丝进入分支或主支以及超选血管抽取血液标本或注药的介入器械,由第一导丝管、第二导丝管及环形标志组成,其特征是:(1)整根导管由远到近依次设计有第一导丝管、远端环形标志与第二导丝管,即远端环形标志位于第一导丝管与第二导丝管之间,三者互不重叠,其中第一导丝管长度短于第二导丝管;(2)第一导丝管与第二导丝管的导丝腔及其所有入口和出口都是等大等圆的,其直径大于导引导丝外径;(3)第一导丝管远端外径从远到近是由细逐渐变粗的,其远端端孔为第一导丝管入口,其近端开口于远端环形标志远端的导管侧壁,并紧邻远端环形标志远端,成为第一导丝管出口;(4)第二导丝管近端端孔为第二导丝管入口,其远端开口于远端环形标志近端的导管侧壁,并紧邻远端环形标志近端,成为第二导丝管出口,其开口朝向与第一导丝管出口方向呈180°;(5)在第二导丝管出口以近的第二导丝管管壁上设置有一个以上与第二导丝腔相连通的灌注侧孔,其孔径小于导引导丝外径,并在紧邻最近的灌注侧孔近端设有近端环形标志;(6)灌注侧孔与第二导丝管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是第二导丝管入口的形状与大小适合连接通用的有丝扣端口的三通管,并具有水密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特征是第一导丝管与第二导丝管均为等大等圆的圆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主要用于辅助反转导丝在保持远段塑形的情况下快速到达分支开口以远的主支、协助另一根导引导丝进入分支或主支以及超选血管抽取血液标本或注药的介入器械,由第一导丝管、第二导丝管及环形标志组成,其特征是:(1)整根导管由远到近依次设计有第一导丝管、远端环形标志与第二导丝管,即远端环形标志位于第一导丝管与第二导丝管之间,三者互不重叠,其中第一导丝管长度短于第二导丝管;(2)第一导丝管与第二导丝管的导丝腔及其所有入口和出口都是等大等圆的,其直径大于导引导丝外径;(3)第一导丝管远端外径从远到近是由细逐渐变粗的,其远端端孔为第一导丝管入口,其近端开口于远端环形标志远端的导管侧壁,并紧邻远端环形标志远端,成为第一导丝管出口;...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