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860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电子屏蔽材料包括Mo或W作为高Z金属相,其量为15-35vol.%;AlN为低Z介质相,其量为85-65vol.%。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是具有高的屏蔽效率、高导热率、绝缘的高能电子屏蔽材料,此材料具有比高原子序数金属(钽、钨、铅等)更高的屏蔽效率,可以使电子辐照沉积剂量降低两个数量级以上,并且不破坏元器件原有的散热条件,保证元器件工作时芯片的温度满足正常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屏蔽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工作于辐射环境下的电子器件,如Si MOS器件,都存在一定的辐照能量沉积阈值, 当辐照造成的能量沉积超过该阈值后,器件性能会恶化或失效。如应用于的人造卫星的电 子器件,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空间带电粒子的辐射,带电粒子与电子元器件相互作用,产生 各种空间辐射效应,当沉积剂量超出器件的阈值后,电子器件失效会对卫星造成一定程度 的损伤与危害,甚至威胁卫星安全。针对这些辐射敏感器件,采用具有一定质量面密度的屏 蔽材料(如钽等)对器件进行屏蔽,可以使辐射总剂量获得一定程度的衰减和降低,使电子 器件实际接受的辐射总剂量下降到其自身抗辐射总剂量水平之下,从而延长电子元器件的 使用寿命,如图l所示,其中11表示辐射防护罩,12表示敏感器件。 电子和物质作用主要有三种过程(1)电子和原子中的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使物 质电离。在面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电子能量损失和Z/A成正比(A为原子量)。Ta的Z/A为 0. 4,Al的为0. 48,低Z材料在使入射电子非弹性散射方面比高Z材料更有效。(2)电子和 原子核发生弹性散射,在材料面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弹性散射强度和Z2/A成正比,因此高Z 材料对电子的弹性散射更有效。(3)电子和原子核非弹性散射释放轫致辐射光子。轫致辐 射能量损失率与物质的Z2/A成正比,与电子的能量成正比。电子轰击重元素物质容易发生 轫致辐射产生X射线,而对X射线的屏蔽要比对电子本身的屏蔽困难得多。这三种过程决 定了屏蔽高能电子的复杂性,使用高低Z相结合的材料有可能实现高的屏蔽效率。 目前用于辐照屏蔽的材料通常为钽、铅、钨等高原子序数的材料,虽然可以起到很 好的阻止带电粒子透过的作用,但同时产生的轫致辐射的能量也很大,造成屏蔽效果受到 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的屏蔽效率、高导热率、绝缘的高能抗电 子辐射屏蔽材料。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包括Mo或W作为高Z金属相,其量为15-35vo1. % ;A1N为低Z介质相,其量为85-65vol. %。 —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为单层结构,所述高Z金属相均匀地分布于低Z介质相之中,所述高Z金属相中的颗粒之间彼此分开,不能形成连续网状结构。 —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为多层复合结构, 所述多层复合结构由多个单层结构叠加形成,单层结构中高Z金属相Mo或W的含量为 5-85vo1. % ,低Z介质相A1N的含量为95-15vo1. % ;每个单层结构均为高Z金属相均匀地分布于低Z介质相A1N中。对于整个材料而言,高Z金属相的量为15-35vol. % ;A1N的含 量为85-65vo1. %。针对不同的单能入射电子能量或者能量分布谱线,多层复合材料的叠放 次序、每层的成分及厚度均可进行调整。 —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或多层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还包括 CaF2或Y203烧结助剂,该烧结助剂的含量为高Z金属相和低Z介质相总体积的3-8% 。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 方案实现的 —种单层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15_35vol. X的Mo或W作为高Z金属相,85-65vo1. X的A1N为低Z介质相, 使用球磨的方法进行充分混合; (2)先进行3-5MPaX l_5min单向轴压成型,然后进行200MPaX 15min冷等静压成 型,得到Mo (W) -A1N复合生坯; (3)将步骤(2)所得复合生坯置于Zr02或AlN坩埚中进行氮气氛下1650-1900°C、 l-3h常压烧结,或者在1550°C -ISO(TC热压烧结,得到Mo(W)-AlN复合块体材料; (4)将步骤(3)所得块体材料按具体使用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加工,即得到单层 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 —种多层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5-85vo1. X的Mo或W作为高Z金属相,15-95vo1. X的A1N为低Z介质相,使用球磨的方法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含不同高Z金属相比例的浆料; (2)使用流延成型机制备素坯,素坯厚度为0.04mm-0.mm; (3)将素坯逐层叠加压实,其中最外层素坯的高Z金属相的含量低于25X,以保证 材料的绝缘性;然后在180(TC、N2气氛中常压烧结,得到块体材料; (4)将步骤(3)所得块体材料按具体使用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加工,即得到抗电 子辐射屏蔽的多层复合材料。 —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或多层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的制备方 法中,单层或多层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还包括CaF2或Y203烧结助剂,该烧结助剂的含量为 高Z金属相和低Z介质相总体积的3-8% 。 —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或多层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的制备方 法中,高Z金属相中金属粉末的平均粒度为1-20微米;3-5微米为最佳;所述低Z介质相中 A1N粉末的平均粒度为0. 15微米,2-3微米为最佳。由于金属相的密度与低Z介质的密度 相差很大,这样的粒度分布有利于复合材料的均匀混合,从而实现高Z金属相均匀地分布 于低Z介质相之中,有利于屏蔽性能的提高。 有益效果 1、采用高、低原子序数金属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的材料对电子具有更好的屏 蔽效果。 低原子序数的屏蔽材料(如金属Al)虽然不能阻止带电粒子透过,但可以有效降 低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而高原子序数的屏蔽材料(如金属Ta)虽然可以起到很好的阻止 带电粒子透过的作用,但同时产生的轫致辐射的能量也很大。所以应该充分利用高、低原子 序数材料各自的优势,因此在相同面密度的情况下,屏蔽材料的屏蔽性能更好。 2、低原子序数物质采用具有高热导率的A1N,对器件或机箱的原有热传导性能的 影响小。 3、屏蔽材料不含高分子,在高真空下不放气,不在设备内产生任何多余物,并且可 以方便地进行加工。 4、屏蔽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屏蔽材料与印制线路板之间、屏蔽材料与元器 件管腿之间)。 本专利技术中的A1N中的氮和铝可以有效降低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减少材料中产生 的轫致辐射。针对不同的单能入射电子能量或者能量分布谱线,可以通过模拟计算出达到 最佳屏蔽效果时两者的比例。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屏蔽材料中,高Z金属相均匀地分布于A1N 基体之中,高Z金属颗粒之间彼此分开,不能形成连续网状结构,以保证复合材料的绝缘性 和高导热性。加入CaF2或Y203烧结助剂,可以得到高导热率的致密烧结体。 本专利技术的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具有高的屏蔽效率、高导热率、绝缘性好,此材料具 有比高原子序数金属(钽、钨、铅等)更高的屏蔽效率,可以使电子辐照沉积剂量降低两个 数量级以上,并且不破坏元器件原有的散热条件,保证元器件工作时芯片的温度满足正常 工作的要求。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专利技术保 护范围的限制。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抗电子屏蔽材料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屏蔽性能测试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复合屏蔽材料的微观组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包括Mo或W作为高Z金属相,其量为15-35vol.%;AlN为低Z介质相,其量为85-65vol.%。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包括Mo或W作为高Z金属相,其量为15-35vol.%;AlN为低Z介质相,其量为85-65vol.%。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电子辐射屏蔽材 料为单层结构,所述高Z金属相均匀地分布于低Z介质相之中,所述高Z金属相中的颗粒之 间彼此分开。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电子辐射屏蔽材 料为多层复合结构,所述多层复合结构由多个单层结构叠加形成,单层结构中高Z金属相 Mo或W的含量为5-85vol. % ,低Z介质相A1N的含量为95_15vol. % ;每个单层结构均为 高Z金属相均匀地分布于低Z介质相A1N中。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电子辐射屏 蔽材料还包括CaF2或Y203烧结助剂,该烧结助剂的含量为高Z金属相和低Z介质相总体积 的3-8%。5. 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电子辐射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 将15-35vol. %的Mo或W作为高Z金属相,85-65vol. %的A1N为低Z介质相,使 用球磨的方法进行充分混合;(2) 先进行3-5MPaX l_5min单向轴压成型,然后进行200MPaX 15min冷等静压成型,得 到Mo(W)-AlN复合生坯;(3) 将步骤(2)所得复合生坯置于Zr02或AlN坩埚中进行氮气氛下1650-19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民毛昌辉杜军杨剑董桂霞马书旺罗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