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相位变化量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8165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可控串补(TCSC)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线路电流相对于工频的相位变化量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方法,具体涉及到可控串补的触发级控制算法,采用一种附加阻尼控制结构,通过对可控串补触发角的微调,达到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目的,具体包括求取次同步频率线路电流分量引起的测量线路电流相对于工频的相位变化量Δt,和根据Δt计算触发角附加值Δα等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可控串补(TCSC)
,具体涉及一种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SSR) 的方法,具体涉及到可控串补的触发级控制算法,采用一种触发级附加阻尼控制算法结构 和一种基于线路电流相对于工频的相位变化量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方法,通过对可控串补触发角的微调,达到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目的。
技术介绍
为了增加远距离高压输电系统的传输容量,串联电容补偿技术是一项非常经济且有效 的措施。但是采用固定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可能引发次同步谐振(SSR)。采用可控串补,不仅 具有固定串联电容补偿的所有作用,如提高输送能力、改善沿线路电压分布等,还能够进 行潮流控制、提高暂态稳定性、阻尼线路低频功率振荡以及抑制次同步谐振。可控串补装置的主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l所示,主要由串联电容器组C、阀控电抗L、 反并联晶闸管阀组组成。通过控制TCSC晶闸管阀的触发角,控制阀控电抗L的电流,从 而实现控制可控串补的等效基波阻抗,达到控制调节电力系统其它的物理量如电流、电压、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目的。稳态情况下,不考虑晶闸管特性和阀控电抗的等值电阻,TCSC稳态基波阻抗与晶闸 管触发角的关系如下式Xr( sr (a) =---[2(;r—a) + sin 2(;r—or)]+-^-[A tan(br—to) - tan(;r -(1);r6r ;7Vir(A: -l)式中,』=^~, & =《。=~7^, a为以电容电压过零点为同步信号来计算的触发角(弧度)。可控串补TCSC根据系统的需要能够快速调节,实现各种控制功能。对于TCSC的不 同控制功能,根据系统控制对TCSC控制器响应要求的不同,在控制装置的设计中可按照 控制命令的响应时间作为分层依据采用分层控制,见图2。上层控制主要用于电力系统控 制,根据系统要求提供系统控制命令,上层控制的响应时间为30-600ms;中层控制即阻抗控制,根据系统控制的要求给出阻抗控制命令,中层控制的响应时间为30-100ms;底层控 制,即触发级控制,主要任务是实现晶闸管阀的触发控制,响应时间在10ms以内。底层控制采用本地的电容电压或/和线路电流信息量,响应速度快,因此在底层控制中 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能有效抑制SSR。通常较简便的是采用常规触发算法,即采用开环阻 抗控制或闭环阻抗控制,底层控制接收中层控制的阻抗命令,根据阻抗命令和稳态阻抗与 触发角的关系,査表确定触发角并转换成对应的时间偏移量,以同步信号的过零点为基准, 经过时间偏移量的延时发出触发脉冲。该方式抑制SSR的效果与同步信号的预处理方式有 关,利用TCSC晶闸管阀按工频导通时对工频以外的其他频率解调的能力,达到阻尼SSR 的目的。在现有采用TCSC抑制SSR的技术中,未见有专门在底层控制中设计附加阻尼算法抑 制SSR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电力系统中采用TCSC作为抑制SSR的技术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TCSC方 案对SSR振荡模式的阻尼,从而更有效的抑制次同步谐振。同时,设计的控制算法要采用 易于获得的本地信息量,要方便的与现有控制器的分层控制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触发 级附加阻尼控制算法结构和一种基于线路电流相对于工频的相位变化量抑制次同步谐振 的方法。基于触发级附加阻尼控制结构,可以测量线路电流或/和电容电压,进行附加阻尼控 制算法的设计。这里,通过测量线路电流,提出了一种求取触发角的附加值Aa的方法。 定义测量信号的相位变化量为A,二产^ *2 ji - ic (2)式中,^的单位为弧度,f为测量信号相邻两次过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A为工频频率。 步骤l:求取线路电流相对于工频的相位变化量A^; 步骤2:根据AZ计算触发角的附加值Aa。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 测量、采样,从而得到本地量数据;(2) 信号处理。通过高通滤波和/或带通滤波等信号处理手段,从测量、采样得到的本地量数据中获取次同步频率分量的信息;(3) 数值计算,根据次同步频率分量的信息,基于相位变化量计算出触发角的附加 值Aa;(4) 限幅及数据输出,附加值Aa经过限幅环节后,叠加到中层阻抗控制的输出命令 对应触发角ot()上,作为TCSC当前半周波的触发角a。其中所述第(3)步中的计算触发角的附加值Aa,采用基于次同步频率线路电流分量 引起的测量线路电流相对于工频的相位变化量来计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l:滤去测量线路电流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并存储线路电流的上个过零点时刻; 步骤2:当线路电流本次过零点来临,由下式(2)求取测量线路电流相对于工频的相位 变化量△/=,*/s*2n —ji (2) 式中,的单位为弧度,f为测量信号相邻两次过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工频频率。歩骤3:根据式(5),由A/计算触发角的附加值△a(弧度)为 △a=k*△t (5) 式中,k的经验值可选择0.5 1.0之间。 步骤4:将Aa经过限幅环节输出。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采用本地信息量作为控制输入,工程中易于实现;(2) 基于TCSC的分层控制结构,将中层阻抗控制功能与底层SSR抑制功能解耦设 计,不影响TCSC分层控制结构的设计和阻抗触发算法的实现,在兼顾实现中层阻抗控制 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TCSC抑制SSR的效果;(3) 该算法结构可以方便的与其他常规触发算法相结合;(4) 触发级附加阻尼算法对阻抗控制的影响很小。 通常系统中发生SSR时,次同步频率分量的幅值同工频分量相比较会小很多,从而Aa的值也比较小,因此TCSC的基波阻抗值仍然主要由触发角ao决定。为了确保减小校正值 Aa对阻抗控制的影响,触发算法中可以对Aa进行限幅。另外,通过触发级附加阻尼算法 的作用,随着次同歩频率分量的逐渐衰减,附加值Aot的值也逐渐减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控串补TCSC主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器功能分层框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触发级附加阻尼算法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触发级附加阻尼控制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几个环节(1) 测量、采样,得到本地量数据;(2) 信号处理。通过高通滤波、带通滤波等信号处理手段,从测量、采样得到的本地量 数据中获取次同步频率分量的信息;(3) 数值计算。根据次同步频率分量的信息,计算触发角的附加值Aa。可以有多种方法 得到Aci,其目标都是为了提高TCSC对次同步频率模态的阻尼;(4) 限幅及数据输出。Aa经过限幅环节后,叠加到中层阻抗控制的输出命令对应触发角 ao上,作为TCSC当前半周波的触发角a。触发级附加阻尼控制算法是为了提高TCSC对SSR振荡模式的阻尼,可以在常规触发 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TCSC抑制SSR的能力。下面,结合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测量线路电流相对于工频的相位变化量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步骤l:滤去测量线路电流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并存储线路电流的上个过零点时刻; 步骤2:当线路电流本次过零点来临,由式(2)求取测量线路电流相对于工频的相位变 化量△〖;步骤3:根据式(5),由A,计算触发角的附加值Aa (弧度)为 △a=k*At (5) 式中,k的经验值可选择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相位变化量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采样,从而得到本地量数据; (2)信号处理。通过高通滤波和/或带通滤波等信号处理手段,从测量、采样得到的本地量数据中获取次同步频率分量的信息;  (3)数值计算,根据次同步频率分量的信息,基于相位变化量计算触发角的附加值Δα; (4)限幅及数据输出,Δα经过限幅环节后,叠加到中层阻抗控制的输出命令对应触发角α↓[0]上,作为TCSC当前半周波的触发角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相位变化量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采样,从而得到本地量数据;(2)信号处理。通过高通滤波和/或带通滤波等信号处理手段,从测量、采样得到的本地量数据中获取次同步频率分量的信息;(3)数值计算,根据次同步频率分量的信息,基于相位变化量计算触发角的附加值Δα;(4)限幅及数据输出,Δα经过限幅环节后,叠加到中层阻抗控制的输出命令对应触发角α0上,作为TCSC当前半周波的触发角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3)步中的计算触发角的附加值Aa,采用一种基于次同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守远汤海雁戴朝波王宇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