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热水装置。
技术介绍
1、燃气热水装置通常以燃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加热方式将能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的目的的一种燃气具,其具体形式包括壁挂炉、燃气热水器等。
2、一般的燃气热水装置主要包括:外壳,燃烧燃料气体而产生高温热能的燃烧器、用于流通待加热水的换热器及风机等组件。其中,由于燃烧器燃烧时会产生高温的热能,从而在燃烧器上部空间形成高温区。为了避免该高温的热能被传递到高温区周围的电子部件及外壳中,通常在所述燃烧器周围的高温区设置燃烧室,并在燃烧室周围设置相应的降温结构。
3、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降温结构为在燃烧室的内侧设置绝热材料。但是,经实验和使用发现:绝热材料的效果除了跟材料本身有关外,其厚度是影响绝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如果绝热材料厚度不能达到预定厚度,则不能理想的绝热效果;如果用达到预定厚度的绝热材料进行绝热,不仅装配比较复杂,而且整机也会比较笨重。
4、另一种比较典型的降温结构为在燃烧室周围设置水循环管路。上述设置水循环管路的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燃烧室的温度,但是其本身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5、综上,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燃气热水装置作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对其降温结构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化降温结构的燃气热水装置。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包括:外壳,所
4、进一步的,所述主气流通道为从所述第一开口至燃烧器、热交换器、风机和第二开口形成的气体通路。
5、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内。
6、进一步的,所述燃气热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围框连接的第二围框,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框内。
7、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三围框,所述第一围框与所述第三围框为分体连接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三围框,所述第一围框与所述第三围框为一体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在上部,所述第二端相对在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内壁与所述隔热板之间用于封堵所述隔热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间隙的止挡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燃烧器的燃烧面。
11、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内壁与所述隔热板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由所述隔热板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围框弯折后形成。
13、进一步的,所述止挡件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合在所述第一围框的内侧。
14、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将通过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气体导出。
15、进一步的,自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空气能通过所述开孔流向所述燃烧区和/或所述热交换器。
16、进一步的,所述开孔为在所述隔热板的预定的高度位置开设的多个开孔,或长条状开孔。
17、进一步的,所述开孔的位置在所述燃烧区所在的高度范围内,正对所述第一围框,自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空气能通过所述开孔进入所述燃烧区。
18、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一围框的上部,所述开孔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正对,自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空气能通过所述开孔进入所述燃烧区同时也流向所述热交换器。
19、进一步的,所述开孔的位置与所述进气部的位置具有高度差。
20、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在上部,所述第二端相对在下部,所述开孔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进气部靠近所述第二端。
21、进一步的,所述开孔至少包括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靠近所述隔热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所述隔热板的侧壁上。
22、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的第一端形成有能够设置所述第一开孔的端部,所述端部为所述隔热板向外形成翻边。
23、进一步的,所述开孔至少包括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从所述第二开孔流出的气体进入所述燃烧区后,与所述主气流通道相交汇。
24、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一围框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相配合的连接部。
25、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部正对所述隔热板,从所述进气部进入的空气能直接与所述隔热板接触。
26、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设置有用于将通过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气体导出的第一开孔、第二开孔,空气通过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间隙后,向上流动,到达所述隔热板设置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的位置时,部分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开孔流出所述间隙,部分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开孔流出所述间隙。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孔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开孔。
28、由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通过在燃烧区外的第一围框的内侧设置有隔热板,且在所述第一围框的侧壁上设置进气部,通过所述设置有进气部的第一围框与所述隔热板形成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围框的降温结构,当所述风机运行时,所述第一围框外的空气能通过所述进气部流入所述第一围框与所述隔热板之间,形成空气冷却通道,从而对所述第一围框进行降温,防止其温度过高。由于本申请中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在抽风式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所述燃气热水装置的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在所述第一围框上设置所述进气部与所述隔热板形成降温结构时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29、1、燃气热水装置工作时,所述燃气热水装置的内部压力小于外界压力,第一围框外的空气能够容易进入第一围框与所述隔热板之间,能显著增强降温效果。
30、2、侧壁设进气部,使得空气进入阻力小,空气进入量多,降温效果显著。
31、3、燃烧室外部开孔,燃气热水装置工作时,所述第一围框外的冷态的空气能直接进入所述第一围框与所述隔热板之间,降温效果显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流通道为从所述第一开口至燃烧器、热交换器、风机和第二开口形成的气体通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围框连接的第二围框,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框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三围框,所述第一围框与所述第三围框为分体连接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三围框,所述第一围框与所述第三围框为一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在上部,所述第二端相对在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内壁与所述隔热板之间用于封堵所述隔热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间隙的止挡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内壁与所述隔热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由所述隔热板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围框弯折后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合在所述第一围框的内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将通过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气体导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空气能通过所述开孔流向所述燃烧区和/或所述热交换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在所述隔热板的预定的高度位置开设的多个开孔,或长条状开孔。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位置在所述燃烧区所在的高度范围内,正对所述第一围框,自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空气能通过所述开孔进入所述燃烧区。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一围框的上部,所述开孔与所述热交换器相正对,自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空气能通过所述开孔进入所述燃烧区同时也流向所述热交换器。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位置与所述进气部的位置具有高度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在上部,所述第二端相对在下部,所述开孔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进气部靠近所述第二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至少包括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靠近所述隔热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所述隔热板的侧壁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的第一端形成有能够设置所述第一开孔的端部,所述端部为所述隔热板向外形成翻边。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至少包括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从所述第二开孔流出的气体进入所述燃烧区后,与所述主气流通道相交汇。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第一围框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相配合的连接部。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正对所述隔热板,从所述进气部进入的空气能直接与所述隔热板接触。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设置有用于将通过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气体导出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空气通过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间隙后,向上流动,到达所述隔热板设置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的位置时,部分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开孔流出所述间隙,部分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开孔流出所述间隙。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流通道为从所述第一开口至燃烧器、热交换器、风机和第二开口形成的气体通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围框连接的第二围框,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框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三围框,所述第一围框与所述第三围框为分体连接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三围框,所述第一围框与所述第三围框为一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在上部,所述第二端相对在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内壁与所述隔热板之间用于封堵所述隔热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间隙的止挡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燃烧器的燃烧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围框内壁与所述隔热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由所述隔热板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围框弯折后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合在所述第一围框的内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用于将通过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气体导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隔热板与所述第一围框之间的空气能通过所述开孔流向所述燃烧区和/或所述热交换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在所述隔热板的预定的高度位置开设的多个开孔,或长条状开孔。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逸钧,付子文,蔡茂虎,
申请(专利权)人: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