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6918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所述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剪线刀、第二剪线刀和底线捕捉件,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剪线钩,所述底线捕捉件包括沿着旋梭外周侧布置的弧形捕捉片,所述第一剪线刀朝向旋梭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捕捉部,所述弧形捕捉片的外弧面上设有与第一捕捉部相配合的第二捕捉部;剪线时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并使得剪线钩带动底线伸入到第一捕捉部与第二捕捉部之间,所述弧形捕捉片在第二捕捉部处设有约束凹槽,所述约束凹槽的右侧边缘上设有识别阻挡边部,所述第二剪线刀带动底线进入到第一捕捉部与第二捕捉部之间时底线位于约束凹槽的范围内,且位于识别阻挡边部的左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缝纫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


技术介绍

1、平缝机在开始剪线时,面线处于最大线环处,俗称挑线杆最低点,随着剪线动作的执行,面线线环逐步从旋梭上脱离,第二剪线刀,在剪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着第一剪线刀运动,分开面线线环,将面线处于针板下方的线分为针边线、布边线,当第二剪线刀运动到将要与第一剪线刀咬合,即将完成剪线时,参见图7示,底线与面线的布边线交织在一起,此交织为平缝机剪线前的尚未完成的最后一个锁式线迹,当第一第二剪线刀咬合完成剪线后,被剪断底线线头与面线布边线,仍然交织在一起,形成x状交织,参见图9示。此时机针处于上停针位置,面线从机针的针孔引出,针边线穿过被缝物,而被剪断的布边线,仍然处于被缝物以及缝线机针板下方。工人在操作中,在剪线完成后,为进入下一步工作,会快速的移走被缝物,这就会将布边线抽走。常规平缝机没有底线捕捉的功能,因为面线的布边线与底线交织在一起,移走被缝物时,底线也会被拉动,沿面线布边线运动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具体每次剪线后移动的距离,因布边线与底线交织程度而异,更多时候是将底线拉出针板孔,导致下一次起缝时的线头变长变大,影响线迹美观程度,俗称冒底线。

2、申请号为cn202220259051.6的技术专利中提供了一种剪线机构,采用一种底线捕捉技术,通过设置具有弧形捕捉片的底线捕捉件,利用第一剪线刀上的第一捕捉部和弧形捕捉片外弧面上的第一捕捉部相互配合,在剪线后稳定底线线头的位置,实现底线捕捉。在移走被缝物时,底线虽然也会被拉动,但是因为底线被稳定在弧形捕捉片与第一剪线刀之间,移动的距离较常规平缝机短,冒底线的概率相对较低。然而,采用这种剪线机构的平缝机,在剪线后,虽然底线被拉动移动的距离较短,但是这个移动的过程,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底线的捕捉。当工人移动被缝物速度较低时,布边线与底线的交织也会导致有一定概率出现将底线从完成捕捉的位置拉出来的可能性,而当工人移动被缝物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底线在还未被第一捕捉部和第二捕捉部稳定约束住之前就可能会被面线拉出,导致底线捕捉失败的概率增加,而底线捕捉失败会导致起缝时有若干个针迹不会形成线迹,俗称起缝带不起底线,或者起缝不上线。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能够有效地在剪线完成后稳定底线位置而避免被面线拉动带出,从而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的剪线机构,用于设置在缝纫机的旋梭处进行剪线,所述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剪线刀、第二剪线刀和底线捕捉件,所述第一剪线刀固定安装在旋梭外周侧处,所述第二剪线刀设置在旋梭外周侧处并能够绕着旋梭转动至与第二剪线刀咬合或者分开,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用于带动底线朝第一剪线刀运动的剪线钩,所述底线捕捉件包括沿着旋梭外周侧布置的弧形捕捉片,且弧形捕捉片位于旋梭和第一剪线刀之间,所述第一剪线刀朝向旋梭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捕捉部,所述弧形捕捉片的外弧面上设有与第一捕捉部相配合的第二捕捉部;剪线时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并使得剪线钩带动底线伸入到第一捕捉部与第二捕捉部之间,所述弧形捕捉片在第二捕捉部处设有约束凹槽,所述约束凹槽的右侧边缘上设有识别阻挡边部,所述第二剪线刀带动底线进入到第一捕捉部与第二捕捉部之间时底线位于约束凹槽的范围内,且位于识别阻挡边部的左侧。

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线刀远离第一剪线刀时识别阻挡边部与第一剪线刀之间的间距小于底线的直径。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线刀远离第一剪线刀时识别阻挡边部与第一剪线刀相抵接。

5、进一步地,所述约束凹槽的左侧边设有左阻挡边部,所述第二剪线刀带动底线进入到第一捕捉部与第二捕捉部之间时底线位于左阻挡边部的右侧。

6、进一步地,所述约束凹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直线延伸,且直线延伸方向与前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5°。

7、进一步地,所述约束凹槽在弧形捕捉片外弧面的周向上的弧长l为2~10mm。

8、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捕捉片朝向第二剪线刀的一端为a侧端、另一端为b侧端,所述弧形捕捉片的右侧边具有引导侧边部,所述引导侧边部从a侧端向b侧端的方向逐渐向右延伸,所述约束凹槽延伸到引导侧边部。

9、进一步地,所述约束凹槽位于第二剪线刀的剪线钩的左右范围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捕捉片朝向第二剪线刀的一端为a侧端、另一端为b侧端,所述弧形捕捉片从其右侧边的侧面上设有向b侧端延伸至弧形捕捉片外弧面的引导坡面,且引导坡面为平滑过渡的面;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用于插入到面线线环之间进行分线的分线尖部,所述分线尖部位于剪线钩右侧,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到运动时分线尖部与引导坡面相对。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旋梭,还包括上述的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设置在旋梭处进行剪线。

12、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通过在底线捕捉件上设置约束凹槽,并设置识别阻挡边部,在剪线完成后理由识别阻挡边部阻挡底线,避免操作人员在移动被缝物时面线会带动底线向右侧移动而脱离,避免底线捕捉失败,有效地提高了底线捕捉概率,从而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的剪线机构,用于设置在缝纫机的旋梭(5)处进行剪线,所述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剪线刀(1)、第二剪线刀(2)和底线捕捉件(3),所述第一剪线刀(1)固定安装在旋梭(5)外周侧处,所述第二剪线刀(2)设置在旋梭(5)外周侧处并能够绕着旋梭(5)转动至与第二剪线刀(2)咬合或者分开,所述第二剪线刀(2)上设有用于带动底线(4)朝第一剪线刀(1)运动的剪线钩(201),所述底线捕捉件(3)包括沿着旋梭(5)外周侧布置的弧形捕捉片(302),且弧形捕捉片(302)位于旋梭(5)和第一剪线刀(1)之间,所述第一剪线刀(1)朝向旋梭(5)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捕捉部(101),所述弧形捕捉片(302)的外弧面上设有与第一捕捉部(101)相配合的第二捕捉部(303);剪线时所述第二剪线刀(2)朝第一剪线刀(1)转动并使得剪线钩(201)带动底线(4)伸入到第一捕捉部(101)与第二捕捉部(30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捕捉片(302)在第二捕捉部(303)处设有约束凹槽(304),所述约束凹槽(304)的右侧边缘上设有识别阻挡边部(305),所述第二剪线刀(2)带动底线(4)进入到第一捕捉部(101)与第二捕捉部(303)之间时底线(4)位于约束凹槽(304)的范围内,且位于识别阻挡边部(305)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2)远离第一剪线刀(1)时识别阻挡边部(305)与第一剪线刀(1)之间的间距小于底线(4)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2)远离第一剪线刀(1)时识别阻挡边部(305)与第一剪线刀(1)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凹槽(304)的左侧边设有左阻挡边部,所述第二剪线刀(2)带动底线(4)进入到第一捕捉部(101)与第二捕捉部(303)之间时底线(4)位于左阻挡边部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凹槽(30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直线延伸,且直线延伸方向与前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凹槽(304)在弧形捕捉片(302)外弧面的周向上的弧长L为2~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捕捉片(302)朝向第二剪线刀(2)的一端为A侧端、另一端为B侧端,所述弧形捕捉片(302)的右侧边具有引导侧边部(307),所述引导侧边部(307)从A侧端向B侧端的方向逐渐向右延伸,所述约束凹槽(304)延伸到引导侧边部(30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凹槽(304)位于第二剪线刀(2)的剪线钩(201)的左右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捕捉片(302)朝向第二剪线刀(2)的一端为A侧端、另一端为B侧端,所述弧形捕捉片(302)从其右侧边的侧面上设有向B侧端延伸至弧形捕捉片(302)外弧面的引导坡面(306),且引导坡面(306)为平滑过渡的面;所述第二剪线刀(2)上设有用于插入到面线线环之间进行分线的分线尖部(202),所述分线尖部(202)位于剪线钩(201)右侧,所述第二剪线刀(2)朝第一剪线到运动时分线尖部(202)与引导坡面(306)相对。

10.一种缝纫机,包括旋梭(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设置在旋梭(5)处进行剪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少起缝不上线问题的剪线机构,用于设置在缝纫机的旋梭(5)处进行剪线,所述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剪线刀(1)、第二剪线刀(2)和底线捕捉件(3),所述第一剪线刀(1)固定安装在旋梭(5)外周侧处,所述第二剪线刀(2)设置在旋梭(5)外周侧处并能够绕着旋梭(5)转动至与第二剪线刀(2)咬合或者分开,所述第二剪线刀(2)上设有用于带动底线(4)朝第一剪线刀(1)运动的剪线钩(201),所述底线捕捉件(3)包括沿着旋梭(5)外周侧布置的弧形捕捉片(302),且弧形捕捉片(302)位于旋梭(5)和第一剪线刀(1)之间,所述第一剪线刀(1)朝向旋梭(5)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捕捉部(101),所述弧形捕捉片(302)的外弧面上设有与第一捕捉部(101)相配合的第二捕捉部(303);剪线时所述第二剪线刀(2)朝第一剪线刀(1)转动并使得剪线钩(201)带动底线(4)伸入到第一捕捉部(101)与第二捕捉部(30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捕捉片(302)在第二捕捉部(303)处设有约束凹槽(304),所述约束凹槽(304)的右侧边缘上设有识别阻挡边部(305),所述第二剪线刀(2)带动底线(4)进入到第一捕捉部(101)与第二捕捉部(303)之间时底线(4)位于约束凹槽(304)的范围内,且位于识别阻挡边部(305)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2)远离第一剪线刀(1)时识别阻挡边部(305)与第一剪线刀(1)之间的间距小于底线(4)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2)远离第一剪线刀(1)时识别阻挡边部(305)与第一剪线刀(1)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新民李保青洪志敏宋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杰克智能缝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