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组成比例_技高网

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34669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中药技术领域。针对目前西医尚无法根治脾肾阳气不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配方包括黄芪、党参、炒苍术、炒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附子、桂枝、枳壳、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杜仲、狗脊、砂仁、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香附、莪术、王不留行、仙鹤草、石菖蒲、生姜、大枣。将上述中药成分常规水煮,熬制汤剂,随症加减调配,在临床上可治疗多种因脾肾阳气不足引起的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特别涉及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即充则百邪不入”、“扶元阳固其本,以阳带阴,阳主阴从”,无论治病、养生首要以扶元阳为根本。

2、中医学的医治机理讲究扶元阳者生,失元阳者亡,万病求因皆损于元阳,元阳决定着人的生命、健康及寿命,并以“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二者均为五脏之根本”为医治与调理基础,提倡“扶元阳、气血双补、先后天同补”的理念。

3、临床上,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发病特点在于“劳”,即虚损。《中藏经》曰:“劳淋者,小便淋漓不绝,如水之滴漏而不绝也。”《景岳全书》:“凡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患者尿路刺激症状实为下焦湿浊壅盛,湿为阴邪,阴盛则阳病,水湿的运化需要脾阳升清,脾升胃降,则在中气,故湿浊偏盛必然伴有中气不足,中气下陷,尤其是脾肾阳气不足。除此之外,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阳虚证、肾虚湿热型特发性膜性肾病等皆是因中气下陷、肾阳气不足等所致。

4、目前,西医对于上述此类病症尚没有非常有效的根治方法,基于此,以中医药的扶阳固本理念研制出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共奏扶元阳、填精补肾、益气升阳,先后天同补,以达到“百骸得滋,诸病不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及其应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该中药配方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生黄芪、党参、炒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

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该中药配方的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生黄芪15~30份、党参10~20份、炒白术10~15份、当归10~15份、陈皮6~10份、升麻6~10份、柴胡6~10份、附子10~30份、桂枝10~15份、熟地黄10~15份、山茱萸10~15份、山药10~15份、牡丹皮10~15份、泽泻10~15份、茯苓10~15份、生姜1~3片、大枣1~3个、炙甘草6~10份。

5、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该中药配方的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生黄芪15份、党参10份、炒白术10份、当归10份、陈皮6份、升麻10份、柴胡10份、附子10份、桂枝10份、熟地黄10份、山茱萸10份、山药10份、牡丹皮10份、泽泻10份、茯苓10份、生姜3片、大枣3个、炙甘草6份。

6、进一步地,该中药配方还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炒苍术、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香附、莪术,且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

7、生黄芪30~60份、党参15~30份、炒苍术10~20份、炒白术10~20份、当归10~30份、陈皮10~20份、升麻6~10份、柴胡6~10份、熟地黄10~30份、山药10~20份、山茱萸10~20份、牡丹皮10~20份、泽泻10~20份、茯苓10~20份、补骨脂10~20份、菟丝子10~20份、枸杞子10~90份、淫羊藿10~20份、焦麦芽10~20份、焦山楂10~20份、焦神曲10~20份、香附10~20份、莪术10~20份、附子10~30份、桂枝10~60份、生姜1~3片,大枣2~3枚、炙甘草10份。

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该中药配方中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生黄芪45份、党参30份、炒苍术10份、炒白术10份、当归10份、陈皮10份、升麻10份、柴胡10份、熟地黄10份、山药10份、山茱萸10份、牡丹皮10份、泽泻10份、茯苓10份、补骨脂10份、菟丝子10份、枸杞子30份、淫羊藿10份、焦麦芽10份、焦山楂10份、焦神曲10份、香附10份、莪术10份、附子30份、桂枝10份、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10份。

9、进一步地,该中药配方还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炒苍术、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香附、莪术、枳壳、杜仲、狗脊、砂仁、王不留行、仙鹤草、石菖蒲,且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

10、黄芪60~90份、党参10~20份、炒苍术10~20份、炒白术10~20份、炙甘草10~20份、当归10~20份、陈皮3~6份、升麻3~6份、柴胡3~6份、附子15~30份、桂枝10~20份、枳壳10~20份、熟地黄10~20份、山茱萸6~12份、山药6~12份、牡丹皮6~12份、泽泻6~12份、茯苓6~12份、补骨脂6~12份、菟丝子6~12份、枸杞子10~20份、杜仲6~12份、狗脊6~12份、砂仁6~12份、焦麦芽6~12份、焦山楂6~12份、焦神曲6~12份、香附6~12份、莪术6~12份、王不留行10~20份、仙鹤草10~20份、石菖蒲6~12份、生姜1~3片,大枣2~3枚。

11、进一步地,该中药配方中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黄芪90份、党参15份、炒苍术10份、炒白术10份、炙甘草10份、当归10份、陈皮3份、升麻3份、柴胡3份、附子30份、桂枝10份、枳壳10份、熟地黄10份、山茱萸6份、山药6份、牡丹皮6份、泽泻6份、茯苓6份、补骨脂6份、菟丝子6份、枸杞子10份、杜仲6份、狗脊6份、砂仁6份、焦麦芽6份、焦山楂6份、焦神曲6份、香附6份、莪术6份、王不留行10份、仙鹤草10份、石菖蒲6份、生姜3片,大枣3枚。

12、在上述各配方中的每一味中药的药性及作用机理如下:

13、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黄芪作为补气第一要药,有补气、升气、生津、生血之效,为必用之药。用量一般在30~100份之间,量大效宏。

14、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党参补脾而不燥,养胃而不湿,润肺而不寒,养血而不滋腻,为必用之药。党参的用量一般在20份以上。

15、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其性善走,彻内彻外,通十二经纯阳之功,为必用之药,附子的用量一般都在20份以上。

16、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柴胡升举脾胃之气,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症。与黄芪、党参、升麻补气升阳,大剂量有推陈致新,对肝瘀有热者30份之上,有见热莫清热之功。

17、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18、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当归甘温质润,长于补血。

19、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20、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生黄芪、党参、炒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的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生黄芪15~30份、党参10~20份、炒白术10~15份、当归10~15份、陈皮6~10份、升麻6~10份、柴胡6~10份、附子10~30份、桂枝10~15份、熟地黄10~15份、山茱萸10~15份、山药10~15份、牡丹皮10~15份、泽泻10~15份、茯苓10~15份、生姜1~3片、大枣1~3个、炙甘草6~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的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生黄芪15份、党参10份、炒白术10份、当归10份、陈皮6份、升麻10份、柴胡10份、附子10份、桂枝10份、熟地黄10份、山茱萸10份、山药10份、牡丹皮10份、泽泻10份、茯苓10份、生姜3片、大枣3个、炙甘草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还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炒苍术、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香附、莪术,且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还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炒苍术、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香附、莪术、枳壳、杜仲、狗脊、砂仁、王不留行、仙鹤草、石菖蒲,且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中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

8.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配方制备的一种补中地黄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补中地黄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配方在制备原发性/特发性膜性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生黄芪、党参、炒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的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生黄芪15~30份、党参10~20份、炒白术10~15份、当归10~15份、陈皮6~10份、升麻6~10份、柴胡6~10份、附子10~30份、桂枝10~15份、熟地黄10~15份、山茱萸10~15份、山药10~15份、牡丹皮10~15份、泽泻10~15份、茯苓10~15份、生姜1~3片、大枣1~3个、炙甘草6~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中地黄汤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配方的每种中药成分的含量为:生黄芪15份、党参10份、炒白术10份、当归10份、陈皮6份、升麻10份、柴胡10份、附子10份、桂枝10份、熟地黄10份、山茱萸10份、山药10份、牡丹皮10份、泽泻10份、茯苓10份、生姜3片、大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胜孙玄静孙杰史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