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继电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5703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接触部分、推杆组件和磁路部分。接触部分设置于基座,且包括两组动簧部分,每组动簧部分包括动触点单元和静触点单元;接触部分的两个动触点单元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单元对应;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分别与两组动簧部分连接;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组件和衔铁组件,衔铁组件绕一摆动点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线圈组件用于驱动衔铁组件相对于基座摆动;衔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第一驱动端与第一推杆连接并形成第一受力点,第二驱动端与第二推杆连接并形成第二受力点;第一受力点与摆动点之间的距离不等于第二受力点与摆动点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控制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1、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推杆组件和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组件和衔铁组件,线圈组件用于驱动衔铁组件运动,进而衔铁组件通过推杆组件驱动接触部分的触点闭合或断开。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线圈组件通电后产生的磁驱动力的利用率不高,无法针对不同的触点情况作差异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圈组件的磁驱动力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

3、基座;

4、接触部分,设置于所述基座,且包括两组动簧部分,每组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动触点单元和静触点单元;所述接触部分的两个所述动触点单元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点单元对应;

5、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分别与两组所述动簧部分连接;以及

6、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组件和衔铁组件,所述衔铁组件绕一摆动点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线圈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衔铁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摆动;

7、其中,所述衔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推杆连接并形成第一受力点,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推杆连接并形成第二受力点;所述第一受力点与所述摆动点之间的距离不等于所述第二受力点与所述摆动点之间的距离。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接触部分处于断开状态下,其中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小于另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触点间隙较小的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耐弧端触点,触点间隙较大的另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载流端触点;

9、所述第一推杆用于驱动所述载流端触点闭合或断开,所述第二推杆用于驱动所述耐弧端触点闭合或断开;

10、所述第一受力点与所述摆动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受力点与所述摆动点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动触点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动触点,所述静触点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静触点,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形成触点组,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触点组,所述载流端触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触点组;

12、所述耐弧端触点的触点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载流端触点的触点组数量。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1组或2组所述触点组;

14、所述载流端触点包括2组或3组所述触点组。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2组所述触点组,2组所述触点组沿着所述动簧部分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

16、所述载流端触点包括2组或3组所述触点组,2组或3组所述触点组沿着所述动簧部分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每组所述动簧部分还包括动簧片和动簧引出片,所述动簧引出片与所述动簧片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分别与所述接触部分中的两个所述动簧片连接;

18、所述动触点单元设于所述动簧片上,所述静触点单元设于所述动簧片与所述动簧引出片的连接处。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动簧片包括多片叠置的子簧片。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动簧片在自身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21、所述动触点单元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动簧引出片连接。

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分别位于所述衔铁组件的相反两侧。

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衔铁组件包括永磁铁、衔铁和摆动臂,所述永磁铁、所述衔铁和所述摆动臂通过注塑方式连接为一整体件;

24、所述摆动臂的两端为所述第一驱动端和所述第二驱动端。

25、上述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通过将衔铁组件偏心设置,使得衔铁组件与第一推杆形成的第一受力点到摆动点的距离不等于衔铁组件与第二推杆形成的第二受力点到摆动点的距离,这样在线圈组件产生的线圈驱动力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分别作用在两个动簧部分上的驱动力不同,进而能够针对不同的触点情况对两个推杆的驱动力做差异化处理,提高了整体线圈驱动力的利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分处于断开状态下,其中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小于另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触点间隙较小的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耐弧端触点,触点间隙较大的另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载流端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动触点,所述静触点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静触点,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形成触点组,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触点组,所述载流端触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触点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1组或2组所述触点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2组所述触点组,2组所述触点组沿着所述动簧部分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动簧部分还包括动簧片和动簧引出片,所述动簧引出片与所述动簧片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分别与所述接触部分中的两个所述动簧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包括多片叠置的子簧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在自身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分别位于所述衔铁组件的相反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组件包括永磁铁、衔铁和摆动臂,所述永磁铁、所述衔铁和所述摆动臂通过注塑方式连接为一整体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分处于断开状态下,其中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小于另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触点间隙较小的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耐弧端触点,触点间隙较大的另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载流端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动触点,所述静触点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静触点,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形成触点组,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触点组,所述载流端触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触点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1组或2组所述触点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广郑增光李方能钟叔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