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模组及液晶手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5010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模组及液晶手写装置,包括:导电膜,所述导电膜上包括多个U型导电通道;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设置在所述导电膜的一侧上,所述连接线路与多个所述U型导电通道的两端电连接;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位于所述导电膜靠近所述连接线路的一侧上,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连接线路电连接。本申请的驱动模组及液晶手写装置,所具有的U型导电通道两端都在导电膜的同一侧上,这样可以保证不改变液晶驱动面积前提下,通过改变供电通道走线轨迹,使得驱动模组可以只在一端上设置驱动电路板,实现单边同向驱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驱动电路板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还降低导电膜背离驱动电路板一侧电势的衰减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黑板,特别涉及一种驱动模组及液晶手写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的局擦液晶黑板在实现局部擦除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因基材表面导电层阻抗和液晶驱动翻转而损失的电势,以实现整面电压差尽量均匀,一般会分别在导电膜的供电通道两端同时施加同频电压,此时就需要对液晶膜四边制作电极并配备相应数量的驱动板,此制作过程较为繁琐且成本较高;或者只在供电通道一端施加电压,此时在供电通道尾端就会因电势衰减过于严重出现液晶翻转不到位而出现清除不完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驱动模组及液晶手写装置,能节约驱动电路板设置数量的同时降低电势衰减程度,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驱动模组及液晶手写装置,包括:导电膜,所述导电膜上包括多个u型导电通道;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设置在所述导电膜的一侧上,所述连接线路与多个所述u型导电通道的两端电连接;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位于所述导电膜靠近所述连接线路的一侧上,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连接线路电连接。

3、优选地,所述导电膜上设有多条第一蚀刻线和多条第二蚀刻线,多条所述第一蚀刻线与多条所述第二蚀刻线平行且交替间隔设置。

4、优选地,所述导电膜上还设有第三蚀刻线,所述第二蚀刻线、与所述第二蚀刻线相邻的两条第一蚀刻线和所述第三蚀刻线围合形成所述u型导电通道。

5、优选地,所述第一蚀刻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蚀刻线连接,所述第二蚀刻线靠近所述第三蚀刻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蚀刻线间隔设置。

6、优选地,所述第一蚀刻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蚀刻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蚀刻线连接,所述第二蚀刻线与所述第三蚀刻线连接的一端上设有高导电体。

7、优选地,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材层、两个如前述的驱动模组、液晶层和第二基材层,两个所述驱动模组中的所述u型导电通道相互垂直设置形成导电网格,所述液晶层设置在两个所述驱动模组之间,所述第一基材层设置在所述驱动模组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基材层设置在另一个所述驱动模组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上。

8、优选地,还包括防眩光层,所述防眩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背离所述驱动模组的一侧上。

9、优选地,还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驱动模组电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驱动模组及液晶手写装置,通过缩短第二蚀刻线并不与第三蚀刻线相交的方式,或者在第二蚀刻线的与第三蚀刻线连接的一端上设置高导电体,从而形成u型导电通道,u型导电通道的两端都在导电膜的同一侧上,这样可以保证不改变液晶驱动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供电通道走线轨迹,使得驱动模组可以只在一端上设置驱动电路板,实现单边同向驱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驱动电路板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还降低了导电膜背离驱动电路板一侧电势的衰减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100)上设有多条第一蚀刻线(101)和多条第二蚀刻线(102),多条所述第一蚀刻线(101)与多条所述第二蚀刻线(102)平行且交替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100)上还设有第三蚀刻线(103),所述第二蚀刻线(102)、与所述第二蚀刻线(102)相邻的两条第一蚀刻线和所述第三蚀刻线(103)围合形成所述U型导电通道(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蚀刻线(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蚀刻线(103)连接,所述第二蚀刻线(102)靠近所述第三蚀刻线(1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蚀刻线(103)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蚀刻线(10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蚀刻线(1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蚀刻线(103)连接,所述第二蚀刻线(102)与所述第三蚀刻线(103)连接的一端上设有高导电体。

6.一种液晶手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材层(1)、两个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模组(2)、液晶层(3)和第二基材层(4),两个所述驱动模组(2)中的所述U型导电通道(110)相互垂直设置形成导电网格,所述液晶层(3)设置在两个所述驱动模组(2)之间,所述第一基材层(1)设置在所述驱动模组(2)背离所述液晶层(3)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基材层(4)设置在另一个所述驱动模组(2)背离所述液晶层(3)的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手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眩光层(5),所述防眩光层(5)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层(1)背离所述驱动模组(2)的一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晶手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电路板(6),所述主控电路板(6)与所述驱动模组(2)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100)上设有多条第一蚀刻线(101)和多条第二蚀刻线(102),多条所述第一蚀刻线(101)与多条所述第二蚀刻线(102)平行且交替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100)上还设有第三蚀刻线(103),所述第二蚀刻线(102)、与所述第二蚀刻线(102)相邻的两条第一蚀刻线和所述第三蚀刻线(103)围合形成所述u型导电通道(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蚀刻线(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蚀刻线(103)连接,所述第二蚀刻线(102)靠近所述第三蚀刻线(1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蚀刻线(103)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蚀刻线(10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蚀刻线(1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唯酷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