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418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设于高陡边坡坡体表面的混凝土层,以及混凝土层上的基层与面层,高陡边坡坡体内设有排水锚固一体管,基层内设有网片,相邻排水锚固一体管之间连接有引水拦滑管网系统。此方法将现有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既可排除安全隐患,改善立地条件,也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满足边坡安全稳定的同时,恢复坡面植被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防护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采矿或工程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在自然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下,坡体易出现岩面剥落、落石、滑塌、护坡措施失效等现象,裸露的边坡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基质环境,仅靠自然演替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恢复,需要在边坡上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促进坡面植被恢复。

2、目前,针对于大部分边坡的生态防护方式,多采用对边坡表面喷射生态基材来进行生态防护,但对于高陡边坡,由于高陡边坡具有坡度大(通常超过70°)、高度高(一般超过30m)等特点。只对边坡表面采用常规的生态修复手段,由于坡度较大基材难以持续附着在坡面,导致其土壤和水分保持能力差,植被生长环境恶劣,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可能导致修复后边坡表面材料剥落或者引发边坡失稳破坏,极具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此方法将现有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既可排除安全隐患,改善立地条件,也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满足边坡安全稳定的同时,恢复坡面植被生态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设于高陡边坡坡体表面的混凝土层,以及混凝土层上的基层与面层,高陡边坡坡体内设有排水锚固一体管,基层内设有网片,相邻排水锚固一体管之间连接有引水拦滑管网系统。

3、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内,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分别为:90~110份的水泥,115~145份的砂,250~310份的碎石;

4、所述基层内,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分别为:95~105份的种植土,8~10份的水泥,4~5份的粉煤灰,4~5份的生境基材改良剂,23~26份的有机物料,1~2份的有机肥;

5、所述面层内,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分别为:95~105份的种植土,2~3份的水泥,1~2份的粉煤灰,1~1.5份生境基材改良剂,30~33份的有机物料,3~5份的有机肥。

6、优选的,所述面层中混入植物种子。

7、优选的,所述排水锚固一体管包括排水管与储水管,排水管与储水管之间通过双通管连接,埋设间距为300~1000mm。

8、优选的,所述网片为活络铁丝挂网,料丝直径大于3mm,网孔直径60~70mm。

9、优选的,所述引水拦滑管网系统包括导管与阻拦网。

10、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直径30~50mm,植入边坡长度不小于1000mm,与水平线夹角为3~6°,相较于高陡边坡坡面出露长度150~200mm。

11、优选的,所述储水管直径与排水管相同,安装时与上坡面的夹角应为45°~90°,长度50~150mm,管材两侧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与导管相同。

12、优选的,所述导管直径15~30mm,管材长度较排水锚固一体管埋设间距长20~30mm,管材两侧设有若干通孔;

13、所述阻拦网为石棉绳结合导管编织而成,石棉绳直径5~10mm。

14、优选的,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5、步骤1:坡面预处理,使原有高陡边坡坡面保持平整;

16、步骤2: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坡面、坡周因地制宜的设置坡顶生态集水区、坡顶截水沟、马道排水沟;

17、步骤3:在高陡边坡坡面上,构建排水锚固一体管,先埋设排水管,再通过双通管连接储水管,并在储水管上覆盖土工布;

18、步骤4:将编织好阻拦网的引水拦滑管网系统安装至储水管两侧;

19、步骤5:按配比配制好混凝土层的材料,充分拌合后,采用湿喷机向高陡边坡坡面上喷射,混凝土层喷射厚度为100~150mm;

20、步骤6:铺设网片,网片与排水锚固一体管之间绑扎牢固;

21、步骤7:按配比配制好的材料,基层与面层,采用干喷机喷射基层与面层,依次向混凝土层上喷播基层与面层,基层喷射厚度为60~100mm,面层喷射厚度为30~50mm;

22、步骤8:去除储水管上覆盖的土工布,并在面层上覆盖无纺布进行保温,每天洒水养护,直至草籽发芽后掀掉无纺布,完成施工。

23、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排水锚固一体管,可以将坡体内部渗水的一部分储至储水管与导管内,实现水资源的存储。还可以起到固定网片,避免网片因外力作用下发生的移位、滑动和松动,将网片固定在边坡上,提高了高陡边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替代锚钉,提升边坡抗剪强度,增强边坡的稳定性。与常规方式所埋设的锚钉相比,本专利技术单位面积内埋设更多的排水锚固一体管,从而使边坡具备更高的抗剪强度,进一步提升了高陡边坡的稳定性。

25、2、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引水拦滑管网系统,通过具有较强吸水性的石棉绳,将导管内储存的水分通过毛细作用供给至基材内,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后期养护成本。同时石棉绳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以及耐腐蚀性,编制成网后,类似于边坡防护中的被动防护网,可以长效的提升高陡边坡基材的抗剪强度,从而减小基材滑动剥落的可能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高陡边坡(1)坡体表面的混凝土层(2),以及混凝土层(2)上的基层(3)与面层(4),高陡边坡(1)坡体内设有排水锚固一体管(5),基层(3)内设有网片(6),相邻排水锚固一体管(5)之间连接有引水拦滑管网系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2)内,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分别为:90~110份的水泥,115~145份的砂,250~310份的碎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4)中混入植物种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锚固一体管(5)包括排水管(5.1)与储水管(5.2),排水管(5.1)与储水管(5.2)之间通过双通管连接,埋设间距为300~1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6)为活络铁丝挂网,料丝直径大于3mm,网孔直径60~7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拦滑管网系统(7)包括导管(7.1)与阻拦网(7.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5.1)直径30~50mm,植入边坡长度不小于1000mm,与水平线夹角为3~6°,相较于高陡边坡(1)坡面出露长度150~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管(5.2)直径与排水管(5.1)相同,安装时与上坡面的夹角应为45°~90°,长度50~150mm,管材两侧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与导管(7.1)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7.1)直径15~30mm,管材长度较排水锚固一体管(5)埋设间距长20~30mm,管材两侧设有若干通孔;

10.一种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对于高陡边坡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高陡边坡(1)坡体表面的混凝土层(2),以及混凝土层(2)上的基层(3)与面层(4),高陡边坡(1)坡体内设有排水锚固一体管(5),基层(3)内设有网片(6),相邻排水锚固一体管(5)之间连接有引水拦滑管网系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2)内,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分别为:90~110份的水泥,115~145份的砂,250~310份的碎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4)中混入植物种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锚固一体管(5)包括排水管(5.1)与储水管(5.2),排水管(5.1)与储水管(5.2)之间通过双通管连接,埋设间距为300~1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于高陡边坡的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6)为活络铁丝挂网,料丝直径大于3mm,网孔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翔许博阳王冉杨悦舒黄志友郑蔚周业雄王凯乐赵冰琴刘黎明李铭怡夏栋吴彬许阳许文年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