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及系统,属于电池再利用。
技术介绍
1、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在车辆使用阶段,电池性能不断衰退,并且电池之间的性能差异越越来越大,当其性能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需求时,就要从车上退役下来。在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中,部分还具有较高的剩余能量,这些电池经过重新评估和筛选,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
2、在早期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研究和工程实践中,通常是将电池模组拆解成单体电池,然后对电池的电压、容量、内阻、自放电等参数逐一检测,在设定阈值范围,进行重新的分选重组。传统方法虽然能够准确测量出电池的容量、内阻、自放电等参量,但测试时间较长,容量测试需要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自放电测试需要几天到十几天,并且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充放电测试设备,这就造成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分选的成本显著增加,导致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的经济性往往没有新电池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性评价方法,可以对整组退役电池的外观、容量、安全性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以此来判断退役电池是否能够整组进行梯次利用,从而降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时的拆解、检测、分选重组成本,提升梯次利用的技术经济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包括:
4、依
5、根据分析结果来评价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的可行性:若分析结果均满足要求,则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若分析结果至少一项不满足要求,则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外观分析过程,包括:
7、获取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外观数据,检查退役动力电池组外观不良情况,如果有,则判定该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静态电压分析过程,包括:
9、对能直接测试到单体电池电压的电池组,获取电压测试仪测量的整组电池电压和每支单体电池电压;
10、对无法直接测试到单体电池电压的电池组,获取电池管理系统读取的整组电池电压和每支单体电池电压;如果电池组中存在并联的情况,将并联后的电池看作一个单体;
11、根据单体电池电压值,判定其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则电池存在过充/过放电情况,判定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12、将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电压进行加和,并与整组电压进行对比,如果两种之间相差超过电压阈值,判定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内阻分析过程,包括:
14、对能直接测试到单体电池电压的电池组,获取内阻测试仪测量的整组电池和每支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
15、对于无法直接测试到单体电池内阻的电池组,获取内阻测试仪测量的电池组的交流内阻;
16、如果存在单体电池交流内阻大于单体内阻阈值,判定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如果电池组交流内阻大于电池组内阻阈值,判定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绝缘情况分析过程,包括:
18、通过绝缘测试仪测量退役动力电池组正、负极与外壳的绝缘电阻值,并根据电池模组的标称电压,来判断电池绝缘状态是否正常;
19、如果绝缘电阻与标称电压的比值小于绝缘阈值,判定其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泄露情况分析过程,包括:
21、获取气体传感器在电池单体或模组泄压阀处测试的气体浓度,如果气体浓度超过泄露阈值,判定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剩余容量分析过程,包括:
23、获取充放电测试仪对电池组进行一次恒流充电和放电数据,充电截止条件为电池组中有一支单体电池电压达到上限值,放电截止条件为电池组中有一支单体电池电压达到下限值;
24、基于一次恒流充电和放电数据得到电池组的放电容量,如果放电容量小于放电容量阈值,则判定其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2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温度情况分析过程,包括:
26、在电池组剩余容量测试过程中,从电池管理系统获取每个温度监测点的温度变化情况,对于同一个温度点,如果在测试过程中温升超过第一温差阈值,判定其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对于不同温度监测点不同一时刻的温度值,如果相差超过第二温差阈值,判定其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2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系统,包括:
28、电池组分析模块,用于依次对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外观、静态电压、内阻、绝缘情况、泄露情况、剩余容量、温度情况进行分析;
29、可行性评价模块,用于根据分析结果来评价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的可行性:若分析结果均满足要求,则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若分析结果至少一项不满足要求,则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30、可选地,电池组分析模块中,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外观分析过程,包括:
31、获取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外观数据,检查退役动力电池组外观不良情况,如果有,则判定该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32、可选地,电池组分析模块中,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静态电压分析过程,包括:
33、对能直接测试到单体电池电压的电池组,获取电压测试仪测量的整组电池电压和每支单体电池电压;
34、对无法直接测试到单体电池电压的电池组,获取电池管理系统读取的整组电池电压和每支单体电池电压;如果电池组中存在并联的情况,将并联后的电池看作一个单体;
35、根据单体电池电压值,判定其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则电池存在过充/过放电情况,判定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36、将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电压进行加和,并与整组电压进行对比,如果两种之间相差超过电压阈值,判定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
37、可选地,电池组分析模块中,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内阻分析过程,包括:
38、对能直接测试到单体电池电压的电池组,获取内阻测试仪测量的整组电池和每支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
39、对于无法直接测试到单体电池内阻的电池组,获取内阻测试仪测量的电池组的交流内阻;
40、如果存在单体电池交流内阻大于单体内阻阈值,判定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行;如果电池组交流内阻大于电池组内阻阈值,判定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不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外观分析过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静态电压分析过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内阻分析过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绝缘情况分析过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泄露情况分析过程,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剩余容量分析过程,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
9.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指示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外观分析过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静态电压分析过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内阻分析过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组的绝缘情况分析过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动力电池的泄露情况分析过程,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整组梯次利用可行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茂松,耿萌萌,赵光金,李博文,张云潇,魏斌,胡晨,张明杰,赖铱麟,伍晓艳,孙召琴,于冉,李学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