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铁贯通地线,具体涉及一种护套夹具及护套扩口装置。
技术介绍
1、高铁贯通地线主要铺设在铁路沿线两侧,用于铁路信号系统接地,可以使大范围的铁路电位之间的接地电位基本保持一致,使系统设备接地安全可靠。
2、高铁贯通地线由于长期铺设于条件恶劣的环境下,高速运行的列车带来的剧烈震动也是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保证该贯通地线整体处于无缝状态,以此保证其力学和理化性能符合标准,其高铁贯通地线的外护套合金管扩口试验必须满足gb/t242-2007标准和tb/t34799-2017(铁路贯通地线)6.2.7所规定的外护套扩口试验要求。
3、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试验方法是采用台虎钳等方式对护套管壁进行夹紧,然后使用60度的圆锥体挤压完成扩口。然而该试验存在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如台虎钳夹持过程中无法控制夹持力度,导致护套夹扁变形或试验中出现相对滑动影响试验结果,另外,通过这种方法扩口时无法保证锥体前进的速度保持恒定,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驱动部控制夹持块在限位板上的移动,调节对护套的夹持力度,避免扩口操作中护套发生变形或产生滑动,试验结果更为准确。
2、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护套夹具,包括:
4、限位板、夹持块以及驱动部;
5、夹持块成对设置且与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
6、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持块中的至少一个在限位板上滑动,使两个夹持块之
7、进一步,所述驱动部包括螺杆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螺杆的固定块,所述螺杆自由端与夹持块相连接。
8、进一步,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夹持块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滑槽相配合。
9、进一步,两个所述夹持块相对一侧外壁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夹槽。
1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护套扩口装置,包括上述的护套夹具以及锥形头、推动部,该推动部驱动所述锥形头的头部靠近或远离护套开口的推动部。
11、进一步,还包括上固定板,所述锥形头与上固定板螺纹连接。
12、进一步,还包括下固定板,以及用以将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相连接的导柱。
13、进一步,所述下固定板中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套接在导柱的外周。
14、进一步,所述导柱上部具有限位端,所述上固定板顶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端配合的沉孔。
15、进一步,所述推动部为万能试验机。
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夹具可通过搭配万能试验机独立完成扩口试验,上固定板在试验机的下压力下,锥形头向下的行进速度可以保持匀速,保证精度;
18、本技术可通过驱动部去控制两个夹持块的相对距离,调节对护套的夹持力度,避免护套被夹扁变形,同时,在扩口试验中,护套不出现相对滑动,从而试验结果得以保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套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螺杆(70)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螺杆(70)的固定块(71),所述螺杆(70)自由端与夹持块(5)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护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上开设有滑槽(40),所述夹持块(5)外侧开设有凹槽(51),所述凹槽(51)与滑槽(40)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护套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块(5)相对一侧外壁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夹槽(50)。
5.一种护套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护套夹具,还包括锥形头(6)以及驱动所述锥形头(6)的头部靠近或远离护套开口的推动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护套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固定板(1),所述锥形头(6)与上固定板(1)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护套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固定板(2),以及用以将所述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相连接的导柱(3)。
8.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护套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3)上部具有限位端(30),所述上固定板(1)顶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端(30)配合的沉孔(10)。
10.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护套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为万能试验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套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螺杆(70)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螺杆(70)的固定块(71),所述螺杆(70)自由端与夹持块(5)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护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上开设有滑槽(40),所述夹持块(5)外侧开设有凹槽(51),所述凹槽(51)与滑槽(40)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护套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块(5)相对一侧外壁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夹槽(50)。
5.一种护套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护套夹具,还包括锥形头(6)以及驱动所述锥形头(6)的头部靠近或远离护套开口的推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雄杰,冯民敬,张体甫,谭敏,刘红川,王林,刘新平,赵卫杰,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