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冶金工厂中,通常采用密封小车收集烟气。然而,有时会因受热膨胀、运行震动致使密封小车的车轮与轨道脱轨。
2、密封小车的车轮与轨道脱轨后,需要多根钢丝绳栓挂密封小车,多名工作人员进行协同复位,从而产生较高的人工成本。
3、鉴于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旨在降低脱轨后的车轮复位的人工成本。
2、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包括吊耳和吊梁,所述吊耳设于所述吊梁上;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还包括:
4、至少两个复位钩,并列排布;所述复位钩的一端与所述吊梁相连接,另一端具有钩体,所述钩体用于钩取车体;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复位钩上均设置有挡件,以在两个挡件之间形成车体的容纳空间。
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还包括:
6、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一端与所述吊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复位钩相连接。
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复位钩的一端与所述插接块相固定连接。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复位钩的一端与所述插接块相转动连接。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插接块相对立的两侧设有轴承,所述复位钩的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沿所述复位钩的宽度方向贯穿所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挡件为l型挡件。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复位钩的底侧设有凹槽,所述l型挡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延展部。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钩体为弧形钩爪。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包括吊耳、吊梁和至少两个复位钩,所述吊耳设置在所述吊梁上;至少两个复位钩,并列排布;所述复位钩的一端与所述吊梁相连接,另一端具有钩体,所述钩体用于钩取车体;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复位钩上均设置有挡件,以在两个挡件之间形成车体的容纳空间。本申请通过复位钩的一端穿过车底后,并向上钩住车体,吊耳在外力作用下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使两个挡件对车体产生向左或向右的侧向推力,并防止车体过多的向左或向右窜动,以推动车体向左或向右移动,进而使车体底部的车轮与轨道进行快速复位,整个对车轮的复位过程只需一名操作工人,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包括吊耳和吊梁,所述吊耳设于所述吊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钩的一端与所述插接块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钩的一端与所述插接块相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相对立的两侧设有轴承,所述复位钩的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沿所述复位钩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复位钩,并与两个轴承相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为L型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钩的底侧设有凹槽,所述L型挡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延展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为弧形钩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包括吊耳和吊梁,所述吊耳设于所述吊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钩的一端与所述插接块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轮脱轨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钩的一端与所述插接块相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车轮脱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龙飞,罗云,胡玉龙,尤福有,赵军,张兆雄,赵思谷,刘成涛,许桥永,李昌达,班卿,于海波,何恩,张巧,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