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的技术人员知道,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可以是完全的硬件、也可以是完全的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还可以是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形式,本文一般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包含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一一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介绍
1、电网侧储能技术在当前能源转型与电力系统现代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快速响应电网需求变化,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储能适用性评价方法及系统(cn201610907609),通过综合包含电力系统发电侧、输电侧、配电测和用户侧的应用场景的建立,结合所述储能装置的基础评价数据,对各项指标分别进行独立评价、综合评价;并以用于储能装置应用场景的数据收集模块,以及评价模块系统实现上述功能。克服了储能装置评价因素繁多,难以整合评价的问题,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得出了多方面的适应度评价体系,但是主要依赖于数学模型与系统数据的联系,对于实际物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波动与误差考虑不足。
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电源侧储能系统综合评估方法(cn202310834422),该方法中,首先建立储能电站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模糊集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理论确定其中指标综合权重,根基所述储能电站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各层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对储能方案进行评估,获得结果,展示了相应案例。缺点是在应用场景的构建上多样性不足,导致评估体系的适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和系统,具体如下:
2、1)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建立用于对多场景下储能方案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的技术指标集;
4、获取并根据技术指标集中的每个技术指标的数据,构建评价指标数据矩阵;
5、对技术指标集对应的直接影响矩阵进行处理,计算得到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观权重;
6、基于评价指标数据矩阵,计算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客观权重;
7、对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融合,得到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综合权重;
8、根据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综合权重,确定不同场景下的最优储能方案。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进一步,根据技术指标集中的每个技术指标的数据,构建评价指标数据矩阵,包括:
11、根据技术指标集中的每个技术指标的数据,构建原始指标方案数据矩阵,并对原始指标方案数据矩阵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评价指标数据矩阵。
12、进一步,直接影响矩阵的获取过程包括:
13、获取预设人员对每个技术指标的多轮模糊评价,并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直接影响矩阵。
14、进一步,获取预设人员对每个技术指标的多轮模糊评价,并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直接影响矩阵,包括:
15、获取多名预设人员对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重要性评价,采用区间二型模糊集表征评价语言变量,构建中间直接影响矩阵,对中间直接影响矩阵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直接影响矩阵。
16、进一步,对技术指标集对应的直接影响矩阵进行处理,计算得到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观权重,包括:
17、对直接影响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直接影响矩阵;
18、将规范直接影响矩阵的1至k次方之和,作为综合影响矩阵,k为正整数;
19、根据综合影响矩阵,计算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观权重。
20、进一步,基于评价指标数据矩阵,计算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客观权重,包括:
21、利用反熵权法,并结合评价指标数据矩阵,计算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客观权重。
22、进一步,对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融合,得到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综合权重,包括:
23、利用综合权重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综合权重,综合权重计算公式为:wtotal,n、wobj,n和wsub,n分别表示:第n个技术指标在同一场景下的综合权重、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q表示:技术指标集中的技术指标的总数量。
24、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5、包括技术指标集建立模块、评价指标数据矩阵构建模块、主观权重确定模块、客观权重确定模块、主客观权重融合模块和最优储能方案确定模块;
26、技术指标集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用于对多场景下储能方案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的技术指标集;
27、评价指标数据矩阵构建模块用于:获取并根据技术指标集中的每个技术指标的数据,构建评价指标数据矩阵;
28、主观权重确定模块用于:对技术指标集对应的直接影响矩阵进行处理,计算得到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观权重;
29、客观权重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评价指标数据矩阵,计算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客观权重;
30、主客观权重融合模块用于:对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进行融合,得到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综合权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技术指标集中的每个技术指标的数据,构建评价指标数据矩阵,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影响矩阵的获取过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预设人员对每个技术指标的多轮模糊评价,并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所述直接影响矩阵,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技术指标集对应的直接影响矩阵进行处理,计算得到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观权重,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数据矩阵,计算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客观权重,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
8.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技术指标集建立模块、评价指标数据矩阵构建模块、主观权重确定模块、客观权重确定模块、主客观权重融合模块和最优储能方案确定模块;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技术指标集中的每个技术指标的数据,构建评价指标数据矩阵,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影响矩阵的获取过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预设人员对每个技术指标的多轮模糊评价,并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所述直接影响矩阵,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技术指标集对应的直接影响矩阵进行处理,计算得到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主观权重,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客观权重的储能多场景适用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评价指标数据矩阵,计算每个技术指标在不同场景下的客观权重,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彩娟,宋蕙慧,张泽龙,赵艳雷,张玮琪,冉岩,靳盘龙,王光震,刘桐,蔡明达,杨燕,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