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新全专利>正文

一种杂余复脱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081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杂余复脱器,包括蜗壳,蜗壳一侧设置有杂余绞龙轴,蜗壳内设置有联动轴,联动轴与杂余绞龙轴连接,联动轴上设置有主动搓盘,蜗壳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主动搓盘相配合的被动搓盘,主动搓盘和被动搓盘上分别设置有凸条;由于主动搓盘上设置有定位装置,所以,可以根据杂余麦穗的情况,很方便的调整主动搓盘和被动搓盘之间的距离,使脱粒效果达到最佳;主动搓盘上设置有第三脱粒凸条和第二导向凸条,被动搓盘上设置有第一脱粒凸条和第二脱粒凸条,大大提高了脱粒的效果,主动搓盘的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可以增大送风量,使脱粒后产生的籽粒连同脱下的壳易于从抛扔筒接口抛出,不易发生堵塞现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应用在联合收割机上的杂余 复脱器。
技术介绍
目前,联合收割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联合收割机的应用过程中,联合收割 机的脱粒效果不好,收获的粮食中含有大量的杂余,这些杂余中绝大部分是可以食用的麦 穗,在粮食加工厂和农户家里,这些麦穗由于无法加工脱粒,只能作为饲料处理了,造成了 粮食的浪费。为了对联合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产生的杂余进行脱粒,通常在联合收割机上安装 杂余复脱器,现在所使用的杂余复脱器包括蜗壳,蜗壳上固定安装有被动搓盘,在动力轴上 安装有主动搓盘,动力轴带动主动搓盘转动,在杂余麦穗从被动搓盘和主动搓盘之间通过 时,通过被动搓盘和主动搓盘对杂余麦穗进行脱粒,然后将杂余麦穗的籽粒连同脱下的壳 一起从抛扔筒抛出。这种杂余复脱器在脱粒过程中,杂余麦穗容易在靠近动力轴的部位堆 积,并且脱粒效果差,杂余麦穗分离后从抛扔筒接口抛出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主动搓盘和 被动搓盘之间的距离不易进行调节,不易根据不同的麦穗调节主动搓盘和被动搓盘之间的 距离以达到良好的脱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脱粒效果好、不易发生堵塞 现象、主动搓盘和被动搓盘之间的距离调节方便的杂余复脱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杂余复脱器,包括蜗壳, 所述蜗壳一侧设置有杂余绞龙轴,所述蜗壳内设置有联动轴,所述联动轴与杂余绞龙轴连 接,所述联动轴上设置有主动搓盘,所述蜗壳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主动搓盘相配合的被动 搓盘,所述主动搓盘和被动搓盘上分别设置有凸条。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主动搓盘上设置有若干条第三脱粒凸条,所述相邻的第 三脱粒凸条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凸条。—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三脱粒凸条和第二导向凸条均沿主动搓盘的周向倾 斜设置。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三脱粒凸条上设置有第二凸起。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被动搓盘上设置有若干条第一脱粒凸条,所述相邻的第 一脱粒凸条之间设置有第二脱粒凸条。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脱粒凸条和第二脱粒凸条沿被动搓盘的周向倾斜 设置,所述第一脱粒凸条和第二脱粒凸条上均设置有第一凸起。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被动搓盘靠近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圆锥面,所述圆锥面 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条,第一导向条远离被动搓盘中心的一端与第一脱粒凸条靠近被动搓盘中心的一端连接。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相连接的第一导向条和第一脱粒凸条在被动搓盘轴向的投 影位于同一直线上。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主动搓盘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个叶片,所述若干个叶 片倾斜设置,所述若干个沿主动搓盘的周向均布,所述主动搓盘位于被动搓盘一侧的端面 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倾斜设置。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主动搓盘与联动轴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 置包括连接座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座与主动搓盘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连接座可拆卸连 接。本技术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主动搓盘位于被动搓盘一侧 的端面倾斜设置,并且主动搓盘位于被动搓盘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底部倾斜的凹 槽,所以,在进行杂余麦穗复脱时,杂余麦穗不会在靠近联动轴的部位堆积;又由于主动搓 盘上设置有定位装置,所以,可以根据杂余麦穗的情况,很方便的调整主动搓盘和被动搓盘 之间的距离,使脱粒效果达到最佳;主动搓盘上设置有第三脱粒凸条和第二导向凸条,被动 搓盘上设置有第一脱粒凸条和第二脱粒凸条,大大提高了脱粒的效果,主动搓盘的外圆周 上设置有若干个叶片,可以增大送风量,使脱粒后产生的籽粒连同脱下的壳易于从抛扔筒 接口抛出,不易发生堵塞现象。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杂余复脱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被动搓盘的右视图;附图3为附图1中主动搓盘的左视图;附图4为附图1中主动搓盘的右视图。图中1_壳体;2-杂余绞龙轴;3-蜗壳;4-被动搓盘;5-第一脱粒凸条;6-第一 凸起;7-抛扔筒接口 ;8-叶片;9-主动搓盘;10-第三脱粒凸条;11-第二凸起;12-端盖; 13-凹槽;14-连接座;15-连接块;16-联动轴;17-轴承;18-连接键;19-连接螺栓;20-活 页;21-第二导向凸条;22-第二脱粒凸条;23-圆锥面;24-第一导向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杂余复脱器,包括蜗壳3,蜗壳3连接有端盖12,端盖 12上设置有活页20,蜗壳3的曲面上连接有抛扔筒接口 7,蜗壳3内设置有联动轴16,联动 轴16上设置有主动搓盘9,联动轴16 —端与杂余绞龙轴2固定连接,联动轴16的另一端与 轴承17连接,杂余绞龙轴2位于蜗壳3的外部,杂余绞龙轴2外部设置有外壳1,外壳1与 蜗壳3固定连接,蜗壳3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与主动搓盘9相配合的被动搓盘4,主 动搓盘9与联动轴16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主动搓盘9外圆周上设置有六个叶片8,叶片8 的两端靠近蜗壳3的内壁。定位装置包括连接座14和连接块15,连接座14与主动搓盘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连接块15通过连接螺栓19与连接座14可拆卸连接,连接座14上设置有键槽,连接座144通过连接键18与联动轴16连接。主动搓盘9位于被动搓盘4 一侧的端面倾斜设置,主动搓盘9位于被动搓盘4 一 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十七个凹槽13,每个凹槽13的底部均倾斜设置,可以防止杂余麦穗在凹 槽13的底部产生堆积现象。如图2所示,被动搓盘4上设置有二十四条第一脱粒凸条5,相邻的第一脱粒凸条 5之间设置有第二脱粒凸条22,第一脱粒凸条5和第二脱粒凸条22沿被动搓盘4的周向倾 斜设置,第一脱粒凸条5和第二脱粒凸条22均沿逆时针方向倾斜,第一脱粒凸条5和第二 脱粒凸条22上均设置有第一凸起6。被动搓盘4靠近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圆锥面23,圆锥面23上设置有二十四条第一导 向条24,第一导向条24远离被动搓盘4中心的一端与第一脱粒凸条5靠近被动搓盘4中心 的一端连接,相连接的第一导向条24和第一脱粒凸条5在被动搓盘4轴向的投影位于同一 直线上。如图3所述,主动搓盘9上设置有十七条第三脱粒凸条10,相邻的第三脱粒凸条 1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凸条21,第三脱粒凸条10和第二导向凸条21均沿主动搓盘9的周 向倾斜设置,第三脱粒凸条10和第二导向凸条21均沿顺时针方向倾斜,第三脱粒凸条10 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1。六个叶片8均倾斜设置,叶片8的倾斜方向与第三脱粒凸条10和第二导向凸条21 倾斜方向相同,第二导向凸条21的高度小于第三脱粒凸条10的高度。可以增加或减少叶片8的数量,以满足不同要求的需要。如附图4所示,连接螺栓19的数量为两个,连接座14通过三个螺栓与主动搓盘9 连接。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将连接螺栓19松开,调整主动搓盘9在联动轴16上的位 置,即可以调节主动搓盘9与被动搓盘4之间的距离,调整好后将连接螺栓19拧紧,将主动 搓盘9固定在联动轴16上。由于主动搓盘9与被动搓盘4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 行调节,使脱粒效果达到最佳;主动搓盘9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六个叶片8,可以增大送风量, 使脱粒后产生的籽粒连同脱下的壳易于从抛扔筒接口 7抛出,不易发生堵塞现象;端盖12 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余复脱器,包括蜗壳(3),所述蜗壳(3)一侧设置有杂余绞龙轴(2),所述蜗壳(3)内设置有联动轴(16),所述联动轴(16)与杂余绞龙轴(2)连接,所述联动轴(16)上设置有主动搓盘(9),所述蜗壳(3)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主动搓盘(9)相配合的被动搓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搓盘(9)和被动搓盘(4)上分别设置有凸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杂余复脱器,包括蜗壳(3),所述蜗壳(3)一侧设置有杂余绞龙 轴(2),所述蜗壳(3)内设置有联动轴(16),所述联动轴(16)与杂余绞龙轴(2)连接,所述联动轴(16)上设置有主动搓盘(9),所述蜗壳(3)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主动搓盘(9)相配合的被动搓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搓盘(9)和被动搓盘(4)上分别设置有凸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余复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搓盘(9)上设置有若 干条第三脱粒凸条(10),所述相邻的第三脱粒凸条(1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凸条(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杂余复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脱粒凸条(10)和第二 导向凸条(21)均沿主动搓盘(9)的周向倾斜设置。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杂余复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脱粒凸条(10)上 设置有第二凸起(1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余复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搓盘(4)上设置有若 干条第一脱粒凸条(5),所述相邻的第一脱粒凸条(5)之间设置有第二脱粒凸条(2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杂余复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粒凸条(5)和第二 脱粒凸条(22)沿被动搓盘(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全
申请(专利权)人:杨新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