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油系统及黄油枪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40434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4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油系统及黄油枪,所述排油系统包括泵体、与泵体连接的储油管以及安装在泵体顶端的偏心往复组件,偏心往复组件包括柱塞,柱塞能够在泵体内往复运动,使储油管内的油脂通过出油回路进入注油装置内,出油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油腔和溢流孔,溢流孔与储油管连通,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装配在出油回路内的调压组件,初始状态下,调压组件将出油腔和溢流孔阻断,而当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调压组件产生位移,使出油腔与溢流孔连通,使出油腔内的油脂通过溢流孔回流至储油管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能够将溢流的油脂排回储油管内,避免油脂浪费的同时,使黄油枪表面保持干净,解决了油脂难以清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油系统及黄油枪,属于黄油枪。


技术介绍

1、黄油枪是一种给机械设备加注润滑脂的手动工具。

2、现有的黄油枪方案,在到达高压后会通过外部溢流的方式提醒操作人员达到注油压力。这样的方式虽然有效,但是在达到高压后,溢流装置会将油脂喷射到外部,不仅造成油脂浪费,而且溅有油脂的地方也难以清除。

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黄油枪排油系统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油系统,不仅能够避免油脂浪费,同时还使黄油枪表面保持干净。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油系统,包括:泵体、与所述泵体连接的储油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泵体顶端的偏心往复组件,所述偏心往复组件包括柱塞,所述柱塞能够在所述泵体内往复运动,使所述储油管内的油脂通过出油回路进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所述出油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油腔和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储油管连通,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装配在所述出油回路内的调压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调压组件将所述出油腔和所述溢流孔阻断,使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流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而当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所述调压组件产生位移,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通过所述溢流孔回流至所述储油管内。

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压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一端的阀芯以及与所述阀芯连接的第三钢珠,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通过通孔连通,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三钢珠与所述通孔贴合,以阻断所述出油腔和所述溢流孔,而当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所述第三钢珠脱离所述通孔,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压组件还包括调节旋钮和调节结构,转动所述调节旋钮以调节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所述调节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泵体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旋钮连接并能够跟随所述调节旋钮转动,实现在泵体内的轴向移动,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泵体卡接。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旋钮设有第一挡位、第二挡位及第三挡位,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一挡位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第一压力,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二挡位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第二压力,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三挡位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第三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力,所述第二压力大于所述第三压力。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体上设有一档标识、二档标识和三档标识,所述调节旋钮上设有指示箭头,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一挡位时,所述指示箭头指向所述一档标识,此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第一压力最大;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二挡位时,所述指示箭头指向所述二档标识,此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第二压力为第一压力的一半;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三挡位时,所述指示箭头指向所述三档标识,此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第三压力为零,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压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钢珠,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泵体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珠贴合,所述第二钢珠与所述调节旋钮抵接,实现所述调节旋钮的换挡。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与所述偏心往复组件相连,为所述偏心往复组件提供动力,以带动所述柱塞往复运动。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和警示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达到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控制所述警示器发出提醒,使注油装置停止工作,做到定量供油。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排油管组件,所述排油管组件与所述泵体连接并与所述出油腔连通,使所述储油管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油管组件排出。

11、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排油系统的黄油枪。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黄油枪,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内部的电机以及部分收容在所述机壳内的排油系统,所述排油系统包括泵体、与所述泵体连接的储油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泵体顶端的偏心往复组件,所述偏心往复组件包括柱塞,所述柱塞能够在所述泵体内往复运动,使所述储油管内的油脂通过出油回路进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所述出油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油腔和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储油管连通,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装配在所述出油回路内的调压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调压组件将所述出油腔和所述溢流孔阻断,使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流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而当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所述调压组件产生位移,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通过所述溢流孔回流至所述储油管内。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排油系统通过在泵体内设置出油回路,出油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油腔和溢流孔,并且溢流孔与储油管连通,同时将调压组件装配在出油回路内,从而初始状态下,可以利用调压组件将出油腔和溢流孔阻断,使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能够顺利流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而当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则利用调压组件产生位移,使出油腔与溢流孔连通,使出油腔内的油脂通过溢流孔回流至所述储油管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排油系统能够将溢流的油脂排回储油管内,避免油脂浪费的同时,使黄油枪表面保持干净,解决了油脂难以清除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油系统,包括:泵体、与所述泵体连接的储油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泵体顶端的偏心往复组件,所述偏心往复组件包括柱塞,所述柱塞能够在所述泵体内往复运动,使所述储油管内的油脂通过出油回路进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油腔和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储油管连通,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装配在所述出油回路内的调压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调压组件将所述出油腔和所述溢流孔阻断,使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流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而当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所述调压组件产生位移,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通过所述溢流孔回流至所述储油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一端的阀芯以及与所述阀芯连接的第三钢珠,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通过通孔连通,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三钢珠与所述通孔贴合,以阻断所述出油腔和所述溢流孔,而当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所述第三钢珠脱离所述通孔,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还包括调节旋钮和调节结构,转动所述调节旋钮以调节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所述调节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泵体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旋钮连接并能够跟随所述调节旋钮转动,实现在泵体内的轴向移动,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泵体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设有第一挡位、第二挡位及第三挡位,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一挡位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第一压力,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二挡位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第二压力,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三挡位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第三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力,所述第二压力大于所述第三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有一档标识、二档标识和三档标识,所述调节旋钮上设有指示箭头,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一挡位时,所述指示箭头指向所述一档标识,此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第一压力最大;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二挡位时,所述指示箭头指向所述二档标识,此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第二压力为第一压力的一半;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三挡位时,所述指示箭头指向所述三档标识,此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第三压力为零,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钢珠,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泵体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珠贴合,所述第二钢珠与所述调节旋钮抵接,实现所述调节旋钮的换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与所述偏心往复组件相连,为所述偏心往复组件提供动力,以带动所述柱塞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和警示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达到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控制所述警示器发出提醒,使注油装置停止工作,做到定量供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排油管组件,所述排油管组件与所述泵体连接并与所述出油腔连通,使所述储油管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油管组件排出。

10.一种黄油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内部的电机以及部分收容在所述机壳内的排油系统,所述排油系统包括泵体、与所述泵体连接的储油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泵体顶端的偏心往复组件,所述偏心往复组件包括柱塞,所述柱塞能够在所述泵体内往复运动,使所述储油管内的油脂通过出油回路进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所述出油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油腔和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储油管连通,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装配在所述出油回路内的调压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调压组件将所述出油腔和所述溢流孔阻断,使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流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而当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所述调压组件产生位移,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通过所述溢流孔回流至所述储油管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油系统,包括:泵体、与所述泵体连接的储油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泵体顶端的偏心往复组件,所述偏心往复组件包括柱塞,所述柱塞能够在所述泵体内往复运动,使所述储油管内的油脂通过出油回路进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油腔和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储油管连通,所述排油系统还包括装配在所述出油回路内的调压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调压组件将所述出油腔和所述溢流孔阻断,使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流入外部的注油装置内;而当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所述调压组件产生位移,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所述出油腔内的油脂通过所述溢流孔回流至所述储油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一端的阀芯以及与所述阀芯连接的第三钢珠,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通过通孔连通,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三钢珠与所述通孔贴合,以阻断所述出油腔和所述溢流孔,而当所述出油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时,所述第三钢珠脱离所述通孔,使所述出油腔与所述溢流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组件还包括调节旋钮和调节结构,转动所述调节旋钮以调节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的压力,所述调节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泵体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旋钮连接并能够跟随所述调节旋钮转动,实现在泵体内的轴向移动,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泵体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设有第一挡位、第二挡位及第三挡位,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一挡位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第一压力,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二挡位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第二压力,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三挡位时,所述调压组件输出第三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力,所述第二压力大于所述第三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有一档标识、二档标识和三档标识,所述调节旋钮上设有指示箭头,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至第一挡位时,所述指示箭头指向所述一档标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深王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